海棠书屋 > 穿越 > 贞观俗人 > 第1000章 皇帝有疾

第1000章 皇帝有疾(1 / 1)

殿中龙涎香袅袅升起,凝而不散,满殿生香。

皇帝闭目躺在榻上,杨妃在为皇帝揉捏着头部,动作轻轻柔柔,让皇帝十分舒适。

近来诸事纷杂,让皇帝头痛不已,他的气疾发跟着作。

皇帝身有气疾这是项宫廷顶级机密,尚药局也只有几位老供奉知道,并暗里为皇帝治疗,只是这气疾似乎是李家的家族遗传病,御医们也只能开药调理,难以根除。

而秦琅曾经也为皇帝瞧过这气疾,据他的判断,皇帝的气疾应当是心血管疾病。李渊便有风疾,后来也是因为风疾而走。李渊的情况,秦琅认为是脑血栓导致的中风,这也符合御医们对李渊风疾的诊断的。

李世民也有风疾,但更重的是气疾,风疾气疾都有,长孙皇后则也有气疾。

皇帝的气疾最早发作是在贞观六年,上得疾,累年不愈。

李世民的气疾按老御医们的诊断来讲,其实也还是风疾的一种,属于早期症状,皇帝贞观六年气疾发作后,具体症状就是一热或一剧烈运动就开始呼吸困难。

皇帝在贞观六年以后,每年夏天便要去京西岐州的九成宫避暑,也就是隋朝的仁寿宫,当时有大臣曾经劝谏过,说皇帝扩建九成宫花费巨大,经常游幸九成宫荒废政事等,李世民很诚恳的对大臣说,朕不是那好游玩之人,只是身有气疾,热便顿剧。

秦琅也曾奉旨给李世民寻找治气疾的药物,对李世民的病症也做了些研究,他认为李世民得的还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纵使李渊的风疾,还有后来高宗李治的气疾等,但很明显,这就是家族心脑血管遗传病症。

李世民还有明显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年纪轻轻就有三高,这与李世民的饮食习惯有关,也与他以前常在军旅征伐的一些环境有关,以前的李世民虽不好饮酒,可好肉食奶酪,吃的盐重。

从统兵征伐的元帅,到居于深宫朝堂的皇帝,运动量也少了,饮食仍油腻偏咸,荤腥多。

三高在后世虽然常见,但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严重的健康杀手,御医们对这些病统称为气疾,再严重点就称为风疾了。

李渊是风疾发作走的,最后都瘫痪在床神智不清了,李治后来也经常头晕目炫,甚至眼睛都看不清了,明显就是高血压加上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

唐顺宗后来就中风了,口不能言,而唐穆宗风眩就床,足不能履地。

基本上,唐朝皇帝都有这种问题,很明显的家族遗传病。

尚药局的老供奉就总结过,说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大抵医药虽同,人性各异,唯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绝。

李世民就是八十种气病中的上气,而后来李治属于头风,都是慢性病,需长期服药。

皇帝气疾需长期服药,只要不做剧烈运动,或者是酷热时期,一般都还能控制的住。

但这病情绪得保持平和稳定,不能急怒躁。

“大家?”

杨妃见皇帝似乎睡着了,轻声唤了一句。

“嗯?”

李世民仍然闭着眼,“淑妃按的着实好,你这一按,朕感觉整个头颅都轻松了许多,先前跟针扎一样。”

“大家莫过于操劳,当心龙体。”

李世民长叹一声。

这次气疾突然发作,差点就要了他的命,当时他在甘露殿中用餐,翻看着许洛仁发回的密奏,看着太子和侯君集在陇右的行事,越看越气,气极攻心,一下子就昏迷晕倒在地。

幸好当时魏王李泰在宫中拜见,他留下来一起用餐,及时的传唤御医,又是针灸又是推拿,再加上用药,皇帝总算很快醒来。

但没有人知道的是,李世民昏迷中醒来后,曾经有很短的时间,除了眼睛能动,全身麻痹,手不能动,口不能言。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领现金红包!

当时那种只能转动眼睛的感觉,让经历无数大战,从尸山血海中一路杀过来都无所畏惧的皇帝,心中充满了恐慌。

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至今都难以忘记。

好在经过老奉御的针灸后,他终于能重新控制身体了,在床上休养了几天后,基本上没什么大碍了。

事后,皇帝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他短暂的瘫痪症状,他小心的隐藏着这个秘密,甚至对宰相们说,自己只是一时劳累过度导致昏迷,并没有什么大碍。

可这这些天来,皇帝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他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男人的反应能力,自那天后,他再也石更不了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他悄悄的召老奉御询问。

老奉御为皇帝仔细的检查了身体过后,给他开了一些药调理,又替他推拿针灸等,可事后皇帝不管召哪个妃嫔,都没感觉了。

才三十多岁的皇帝,虽然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儿女,可还算年轻力壮,居然就失去了这宝贵的生育能力,这给皇帝无比沉重的打击。

这些天,李世民内心烦躁,心情极差,动则发火。

每晚皇帝都要临幸宫人,一开始是召妃嫔,四妃九嫔,但仍然一样。后来皇帝召那些年轻美貌的宫人,依然没有反应。

皇帝彻底绝望了。

他开始放弃折腾。

他让老奉御保密,自己也不再召宫中美人临幸。

“福儿今日还说要来拜见大家。”

“朕只是小恙,今已无碍,让赵王好好读书吧。”

赵王李福是杨淑妃的儿子,今年五岁,不过已经被皇帝过继到了废太子建成名下为嗣,当初杀兄夺位,并诛建成五子,后来又追封建成为息灵王,再追封息隐王,最后追加隐太子,并把自己的儿子李福过继给建成继嗣,封赵王。

从宗法上来说,李福已经不是李世民的儿子,而是他兄长的继嗣子,是他的侄子了,因此李福也早早就被搬出宫,独居于赵王府。

“福儿也算有孝心了。”李世民淡淡道。

杨淑妃看着皇帝心情一般,本来想找机会向皇帝求情,让儿子李福明年留京不藩的话也终究还是咽回去了。

不久前,皇帝对一众年幼未封的皇弟和皇子们,全都给予册封,册封亲王之爵,并授给世封。

才五岁的赵王李福虽已有爵位,但这次也得了世封,按皇帝旨意,这些皇弟皇子明年都要出京之国就藩。

方仅六岁就要离京,到数千里外的黔中道蛮荒之地就藩,杨淑妃非常不忍心,可名义上她都不再是李福的母亲了。

因为皇帝把李福过继给李建成后,便把李福的抚养之责交给了建成的妻子郑观音。

郑观音也因此被加封为赵国太妃。

可终究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可能真不管。

杨淑妃是宫中诸杨中阶位最高的,位列四妃之一的淑妃,她也是弘农杨氏女,乃是隋朝出将入相的权臣杨素之孙女,父亲杨玄奖,当年欲响应兄弟杨玄感起兵,事不成反被郡丞所杀,杨氏也就被籍没进宫,充做奴婢,后来李家得天下,杨氏被分到了秦王府。

后来秦王即位,她被晋封为四妃之一的淑妃,与韦贵妃、阴贤妃、燕德妃并为四妃。

反倒是生下李恪、李音两兄弟的杨氏,虽然贵为隋朝皇帝之女,可李世民想册封她为妃,却遭到许多大臣反对,尤其是在遭受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后,这事就此做罢,杨氏也只为九嫔之一婕妤。

至于另一位杨妃,其实是李元吉的齐王妃,李元吉被杀后,被李世民安排入宫,后来还为李世民生下了皇子李明。李世民后来追封李元吉为海陵刺王,再到巢敕王,再追曹刺王,后来又让杨妃所生李明过继到李元吉名下,封为曹王。

杨妃也就一直这么不明不白的在宫里,李世民曾经也想封杨氏为妃,可最终被魏征王珪这些旧太子人坚决反对,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已经够难看了,大家掩饰的也十分辛苦。

你现在把齐王妃接到你宫里,大家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你还非要册封为妃,弄的满天下皆知,不嫌丢人吗?

你不丢人,他们还丢人呢。

所以坚决反对,四妃不可能,就是封个才人都不行。

因此,直到先前李世民给曹王李明也授世封地,才给杨氏正式封为曹国太妃,这也是有些模糊了,你可以说这是以元吉曹王妃的缘故升为太妃,如郑观音加封赵国太妃例。

当然也可以是杨氏为曹王生母故,才封曹国太妃。

曹国太妃杨氏,也是弘农杨氏,乃是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家三姐妹共侍一夫,本是段佳话,不过因为曹国太妃原是齐王妃,所以这事一直被魏征垢病。

魏征甚至公然骂杨氏是贱人,陛下不可辰赢自累。辰赢贱,且为二君嬖,淫也。

有文化的人骂人都十分有水平,魏征骂人不带脏字,李世民都杀掉你杨氏的丈夫和你的儿子了,你却还一心一意的迎奉他,这不是又贱又淫是什么?你怎么就不能学学隐太子妃郑氏呢?

所以最后杨氏在宫中无名无份也不行,魏征不但逼着皇帝把杨氏封为曹国太妃,这是让杨氏又恢复元吉妻子的身份,同时还让皇帝下了一道诏令,曹国太妃死后不得陪葬昭陵,且让杨氏随曹王李明出宫,并等明年曹王就藩时一同前往藩国。

杨淑妃生的李福被过继给了李建成,小杨妃生的李明,又过继给了李元吉,实际上两杨氏都没有了依靠,因此在宫里,只能仰仗阶位最低,但却十分得宠的同族姐妹杨嫔。

毕竟杨嫔生二子,虽然一子也不得皇帝喜欢,还被骂畜生不如,但吴王李恪却有贤名,得皇帝喜欢,经常称赞英果类我。

而李恪表现也极好,在朝中得到了弘农杨氏和兰陵萧氏的支持,联姻二姓,得全力支持。

杨淑妃自己的儿子都被过继出去了,又没有其它儿子,将来指望不了别人,更指望不上长孙皇后生的太子承乾,只能寄希望于姐妹杨嫔生的吴王了。

“臣妾昨日去看望妹妹,听说吴王这次在云南平定东爨叛乱中,表现很是出色呢,年纪轻轻,便已经能够亲自披甲上阵,不但鼓舞士气,还亲自斩杀了数个叛军,率军取得一场大捷,十分了得,还从东爨叛军手里亲自夺回了南宁州石头城。”

听杨淑说起吴王李恪,李世民脸上也有了一点笑意。

“朕先前还担忧他,刚去藩国就遇叛乱,本来还下旨说让他先到戎州避避,倒料不到这小子不愧是朕的种,也还有几分胆气,竟然敢南下平乱,打的还不错。”

杨淑妃立即趁热打铁,顺着皇帝的话夸赞起李恪来。

“圣人当年十六岁便领兵,统兵征战,所向无敌,吴王这次表现也确实很好呢。听说连卫公都对吴王大为赞赏,认为吴王虽贵为皇子,却能身先士卒,勇于平乱,十分可嘉!”

李世民嘴角上扬。

“朕当初让李恪去南中,就任这南宁州都督,看来确实没选错,这小子有担当有勇气。”

杨氏又道,“都说虎父无犬子,圣人英明,皇子们自然也就了得,吴王在南中英勇平乱,太子不也亲自陇右击贼吗?臣妾听闻,太子殿下更是了得,已经能直接统领河西陇右剑南安西等数道几十州之十数万兵马呢,威风凛凛大有当年圣人东征西讨打天下的雄姿呢!”

这话却让皇帝脸色一下子难看了起来。

吴王李恪在南中虽然只是杀了几个叛军,夺回了一座小城,但确实还表现不错,可李承乾在陇右,那就是胡作非为了,不说他从长安偷跑去陇右,就说如今他一个宣慰使,却擅夺了侯君集这大总管的统兵之权,就已经非常过份且严重了。

皇帝先前昏倒,也正是看了这些奏报,如今杨妃旧事重提,说是太子英明,可李世民听的却心头直犯堵,甚至呼吸都开始困难起来了。

“不要提那些孽畜!”

皇帝怒骂。

“真当朕不敢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朕贤德的皇子可不少!李泰李恪都比他强许多!把朕逼急了,朕便·····”

李世民突然感觉到杨妃为她捏头的手力变重了一些。

他闭上嘴,没再往下说了。

“圣人?”

“哦,没什么,朕刚才什么也没说,你什么也没听到,明白吗?”皇帝突然睁开眼睛,带着十分严厉的眼神瞪着杨妃说道。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