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那辅国公府的秦莺莺是真怂还是因为别的原因,许舟舟在两天后还真收到了辅国公府送来的三千两银票。
“这秦夫人这么容易就掏钱了?”她看着手里的银票,有点不敢相信。
她以为秦莺莺至少还要给她找点麻烦、添点堵才能给钱呢,怎么这么快就叫人把钱送来了?
顾澜见她拿到钱了,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看来他的警告还是有点用的。
钱,秦莺莺虽然是给了,可她并不打算就这么轻易放过许舟舟,许舟舟是会娇娥幕后老板的事情,在她被打的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京都城!
这下好了,关于许舟舟的人生经历,从乡野出身、未婚生子,到孩子被赶出太傅学堂,生意被朝中文官联合抵制,再到现在涉及皮肉生意,被顾老夫人退婚。
这一连串的关于她的传言,层出不穷,一个人给整座城的百姓提供了饭后谈资,真可谓是京都城的大红人啊。
许舟舟是会娇娥老板的事情传出来的第二天,顾老夫人就宣告取消之前准备的婚事了。
幸好那婚事顾老太太是严格按照三书六礼的程序走的,不然许舟舟早就进了她顾家的门了,现在好了,省得麻烦了。
可顾澜听到这事儿,却坐不住了。
他答应给许舟舟补的大婚,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他都快没脸见许舟舟了。
所以一听到退婚这事儿的时候,他就丢下手里的事情,直奔回府,把老太太手里为婚事准备的东西全都要了过来。
这一次,她愿也得愿,不愿也得愿!
因为开会娇娥,所以被退婚这事儿,许舟舟根本没放在心上,她依旧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
学堂和厂子的事情都忙完了,会娇娥第二次复工的时间定在了元宵之后,她便趁着这几天时间,把书店的事情忙完。
“小娘子,你找我啊?”
殷离突然出现在许舟舟尚未开门的书店里,看到书店里的模样,他一下便沉浸了。
在他的头顶上,有用绳子吊着的大大小小的字,那些字是她用木头做的。在那些字的旁边,还有雕刻成书本模样的木头,木头上也刻着一排排的字。
铺子的四周墙上,挂着许多风格各异的字画,字画中,有诗词、有文章、有故事,还有一些逗人发乐的小笑话。
让殷离一进门就情不自禁地扑到那些字画的内容里,欲罢不能了。
今天印刷厂的人给许舟舟送来了一批书,她这会儿正在把书分类,摆上书架呢。
顾澜回府里不知道忙什么去了,他没来帮忙,店里就她一个人忙活。
本来她今天打算去殷离的伢行一趟的,但抽不开身,只好叫人去把他喊来了。
许舟舟从书架后面探出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继续手上的动作,“殷郡王,我找你来是想让你帮我找几个人,我这个铺子十五就要开业了。”
“找什么人?”殷离的视线没有离开墙上的字画。
“我想让你帮我找几个京都城里最八卦的人,比如百晓生什么,我需要他们给我的编辑们提供爆料。”
她店里的账房和书籍管理员都找好了,明儿他们就能来干活儿。
另一边的编辑部也找好了写文章的人,但他们的文章她看过了,都太古板了,她需要给他们找一点儿灵感。
“百晓生?”殷离听到这话,他终于回头,“这上面的东西,不是你让百晓生给你写的吗?”
他很惊讶,他以为墙上的这些奇闻异事都是她从百晓生嘴里听到的呢。
“不是啊,那是我写的。”
许舟舟一脸淡然地开口,并不觉得那是什么难事儿。
可在殷离看来,这墙上写的东西,比百晓生说的有趣多了!
“这都是你写的?!”他凑到她身边来,微微有点激动,“小娘子,你是上哪儿听得这么多好玩的事情啊?”
“这个、就听别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写出来了呀。”
许舟舟有点心虚,她墙上的那些故事,大多都是她在课外书看到的,凭借着自己的记忆,稍加改编,就写出来啦。
“你都能自己写出来了,还找什么百晓生啊,你的故事比百晓生瞎说的好多了!”
殷离一看就是没少吃江湖百晓生的亏,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都在愤愤不平。
他平日里打听消息,经常会和江湖百晓生打交道,所以他知道百晓生口中的消息有多少真假。
“你要是想找百晓生,还不如找我呢,我知道的都比他们知道的多。”
“你?”许舟舟打量着他,“还是算了吧,我怕到时候从你嘴里听不到消息,反倒被你缠着讲故事了。”
这事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她后面会单独连载一个故事,要是和他共事的话,她的故事怕是要被剧透了。
“实在不行,你给我找几个朝阳群众也行啊。”她退而求其次。
“朝阳群众?那是什么?”殷离听不明白。
“就是好打听事情的大爷大婶儿,你知道哪里的大爷大婶儿最能说?你帮我把他们找来,他们说故事,我给钱!”
爆料嘛,吃瓜群众手里的料往往是最多的,她要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你这开的是书店吗?”
殷离低头看着竹筐里的书,带着怀疑翻开了一本,这里面确实是文章啊,怎么现在听她说的,根本不是书的事儿?
“我除了书,还有其他刊物啊,你不懂!”
他这种没有经历过文化潮的人是不会懂的,他们连纸都没有,更别说是这种东西了。
等她把书店开起来了,保证能让全城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百倍!
文章?
那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类别罢了。
她的书店里,除了文章,还有故事书、、童话、农学、科普,后期可能还有漫画。
农学和科普是她过年的时候想到的,那时候她和老太太的关系还算和谐,在家过年闲着没事儿,她们聊起了小渔村的事情。
说到种地的时候,老太太一问三不知,所以才让她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农学类书籍宫里的藏书一定也会有,但那些书上记录的都是前人的经验,她写的农学书,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的。
比宫里的更科学、更先进,种出来的东西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