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九十章 找钱

第九十章 找钱(1 / 1)

具体来说,九百多万人,最少按照二百万个家庭计算,哪怕只有一百万人来做工,他们每个月最少需要的粮食都是一石。

依照一升米四十文来计算,一石米便是四千文,合计四两白银。

一百万人一个月便是四百万两银子,两个月便是八百万两,三个月更是高达一千二百万两。

真当朝廷能凭空变出银子来吗?

是。

户部现在账上还有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足够这一次的用度了。

可那跟三千五百多万石粮食一样,都是动不得的。

别说是一千二百万两了,就是四百万两,户部肯定都不愿意给。

而且他们的吝啬是理直气壮的。

诺大一个国家,哪里不用钱?

你要是一下全部花光了,等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特别是为了保障京中官员们的用度,以及十几万禁军及其家庭的用度,户部是必须要留有老底子的。

苗炎同样也知道,内务府肯定也有钱,但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可能拿出好几百万来。

尤其是昨道。

苗炎头都晕了,我想了那么久没想出来,你却有很多种方法?

景和帝也差不多的表情,“你倒是说说看。”

柳铭淇道:“户部和内务府的库房里还有布匹绫罗绸缎吧?全部卖了,至少也能得到几百万两银子吧?”

“呵呵!”

景和帝想也不想,挥手道:“下一条。”

布匹绫罗绸缎那是比粮食还要紧要的物资,主要是准备跟周边国家做生意的重要物品。

如果没有这么一大块的收入,朝廷的各种开支怎么来?俸禄怎么来?

光靠每年田赋得来的粮食吗?

“我听说甘肃那边新找到一个铁矿,已经开始开采了,好像规模不小的样子。”柳铭淇道:“现在这么缺钱,不妨把这个铁矿山给卖了,分成一百份,一份五万两银子,保证几起了第三点:“那么最实际的便是卖临时盐引和茶引,只要肯给钱,我们就卖,

这样便同样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银子。”

景和帝这次没有马上反驳了。

可苗炎却道:“殿下,如果超发盐引和茶引,恐怕迎来大规模的混乱啊。”

“这个我知道,也仅仅是应急的罢了。”柳铭淇道:“反正也是临时的,最多混乱一两年,便可以恢复正常了。”

“您说得轻巧。”苗炎道:“粮商比起盐商来,什么都不是。触动盐商的利益,那可是引发的风波大了去了!还有茶引也是,历来各大边茶商人都是财力雄厚,要是他们闹起来,朝廷也不好做啊!”

盐商不用说了,的是销往边疆茶叶的商人们。

他们从内地买了茶叶,去西北和东北的边疆销售,外族人是非常需要茶叶的,这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这些茶只要去到草原上,跟盐一样,绝对赚得盆满钵满。

两种商业都是大型的买卖,都有极大的势力,都不好惹。

“这些困难我都明白。”柳铭淇颌首道:“但是想要做什么事情,又岂能不得罪人?和光同尘,便可以悠悠闲闲的做官,但这样好吗?”

苗炎闻言一愣,旋即再次站起来,对着柳铭淇又是一鞠躬:“世子殿下所言发人深省,下官受教!”

柳铭淇微微一笑。

这人挺有意思的,虽然看起来严肃冷酷,可是却有错就改,善于虚心求教,是个能臣啊!

“同时得罪两个群体,还是不够慎重。”景和帝此时开口了,“铭淇,你选一个,一个就可以了。”

“那就盐商吧!”

少年毫不犹豫的道。

景和帝和苗炎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

想来也是,最有钱的群体,一般都是最容易被盯上的。

“那么发多少盐引合适?又需要具体筹集多少银子?”景和帝问道,“你有数吗?”

“这个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盐政大臣。”柳铭淇赶紧摇头。

“好,那我就找白恒望来具体询问。”景和帝转头对赵寿道:“传旨,让白恒望即刻入宫。”

“遵旨!”

赵公公又是一阵奔跑。

苗炎果然是一个黑子,他当即就道:“陛下,白卓仪在江南多年,恐怕他会不忍心向他的老朋友们下手啊!”

瞧瞧这话。

连柳铭淇这种官场小白都听出来了,这是苗炎在提醒皇帝,白恒望恐怕屁股要坐歪,不一定会很配合。

景和帝晒然一笑,“每年卓仪的盐政衙门税赋都缴纳得很好,而且遇到事情都有贡献。哪怕是他有一些小毛病,都还是可以的……好了,太升,你不用多说,我就问你,如果坐上那个位置的人,有几个能比卓仪做得好呢?”

苗炎下面的话就被皇帝堵上了。

其实景和帝说的也很有道理。

大家上去都是要吃点喝点拿点的,只要能把该做的工作做得漂亮,而且还能积极响应朝廷,那就很好了。

想了想,少年轻咳了一声:“陛下,我这里有个想法……但是出去之后,我可绝对不会承认是我说的,您也千万别提及我。”

景和帝一听便晓得,这惫赖小子又有什么上不得台面的计谋了。

可他还是忍不住,“好吧,你说说看。”

“您待会儿见到白大人之后,先不要说什么发行临时盐引,就说朝廷决定派出吏部、刑部、大理寺的官员,由金吾卫大军协助,分路详查盐政衙门和盐商们相互勾结,私自超发盐引,从而大获其利的重大案件。”

“啊!?”

景和帝瞠目结舌。

旁边的苗炎也是反应了过来,一张黑脸居然有了一丝笑容:“妙!世子殿下您这个计谋真的……真的太好了!!”

向盐政要求多发盐引,这是在和现有的制度作对,是朝廷的不对。

但现在是要严查盐政和盐商们勾结,利用超发盐引来大获其利的案件,却是化被动为主动了。

只要占据了主动,难道那群盐商和盐政官吏们,还敢唠叨什么不成?

至于说有没有这回事儿,那是用屁腚子想都能清楚的事儿。

历朝历代,谁不是这么做的?

区别只在于多少罢了。

景和帝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是最早明白的,因为他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事儿,就跟他知道漕运总督和自己儿子的手下们,走得比较近一样。

可这些人做得都不过分,同时对他也是忠心耿耿,所以景和帝并不想追究。

保持着这么宾主一场,老百姓们又可以过安稳日子,那也就足够了,不用想着做什么圣君。

但是现在不同了,涉及到了京畿地区九百万人的生计,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柳铭淇一提这个,景和帝惊讶之后,马上就定了主意。

对不起了,卓仪,朕也是逼不得已啊!

……

注:大康朝制曰:税赋之物,分为四类:谷、帛、金铁、物产。谷之品七、帛之品十、金铁之品四、物产之品六。

古代缴纳税赋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物产六种里面的第五种是果、药、油、纸、薪、炭、漆、蜡……果类也是可以作为税赋缴纳的,比如干枣就是很值钱的税赋。

……

下周五中午上架,果奔的。为了给自己争口气,正拼命码字存稿,恨不得穿尿不湿奋战,如此精神,太值得赞赏鼓励了~~~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