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并没有急着下令攻城,而是一直注意着城墙上的动静,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终于,他看到了城墙上射下了一封信,这让他感到眼前一亮。
他倒也不会觉得苏程会看到那一封信就立马投降,现在苏程从城里射出了一封信来,这就说明苏程看了他的信后肯定有所感触,而且愿意和他交流,至少这个方向是很好的。
看到那支箭落在了地上,松赞干布迫不及待的吩咐道“快,去将那支箭取来!”
立即有亲兵争先恐后的拍马而去,连去城墙下射箭送信都没有危险,现在取信当然更没有危险。
亲卫取来了箭支,松赞干布看到箭支上果然绑着信,他不由心中一喜,连忙接过箭支解开了信看了起来。
信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松赞干布看了不由挑眉。
萨阿木连忙道“赞普,苏程在信上说了什么?”
松赞干布笑道“苏程这人还是很骄傲啊,他在信上说,想让他投降那就攻破兴海城!”
原来是还是要攻城啊,萨阿木听了不免有些失望,看了还是得攻破兴海城啊。
那这封劝降信其实就没起到什么作用啊,破城才能让苏程投降,可若是攻破了兴海城,那还用得着苏程投降了?直接就将苏程擒获了。
不过,松赞干布倒是挺高兴的,笑道“苏程果然是恃才傲物啊,想要让他真心归降,那就得打败他,折服他!”
即便是攻破了兴海城就一定能擒获苏程吗?也未必,苏程有可能趁机突围。
即便是擒获了苏程,就一定能得到苏程的真心投效吗?
也未必!
只有苏程真心投降,才能将他的那些学问全都吐露出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帮助他完成伟业。
况且,他已经给苏程开出了诱人的条件,也未必非得等到城破,当苏程觉得自己无法坚守下去的时候自然就会投降。
所以,在他看来,这封劝降信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接下来就是再向苏程展示一下他们吐蕃的实力,彻底折服苏程。
萨阿木沉声道“赞普,看来苏程是不会轻易投降的,是不是该攻城了?”
松赞干布笑道“有才的人难免骄傲,骄傲的人又岂会轻易认输?唯有拿出实力来才会让他折服,那就让苏程看看我们吐蕃真正的实力!”
“传令大军攻城!第一个攻上城头的勇士,我就将我的金刀赐给他,封他为金刀勇士,世代皆为赞普帐下亲卫!”
立即就传令兵将赞普的命令传递到了各军之中,所有的将士听到了这个封赏都不由骚动了起来,这是真正的福绵子孙后代。
子孙后代世代都为赞普的帐下亲卫,那也就以为着子孙后代世代都能得到荣华富贵。
“攻城!”
“呜!”悠长的号角声响起。
吐蕃勇士们看着云梯,一往无前的冲向了兴海城,有种前赴后继的气势。
站在城墙上的苏程一直在观察着城外,见到吐蕃人终于开始攻城了,他轻咦了一声,然后笑了起来“吐蕃人今天攻城的气势看起来好像很足啊,比之前两天更有冲劲儿啊!”
薛万彻仔细的观察着城外,惊喜道“看这势头是比昨天猛了不少,希望吐蕃人冲的更猛一些!”
苏程笑道“冲的更猛也和你没关系,无非就是多放枪罢了,他们还能攻上城墙不成?”
薛万彻听了张了张口却实在没办法反驳,因为城里的弹药实在是准备的太充足了。
其实他对弹药也有所了解,这玩意儿制造起来挺容易的,而且造价也低廉,运送的时候占用的空间又很小,相比箭支真的是又便宜,又省事,又容易运输。
所以,可以十分浪费的放枪还不用心疼。
哪怕今天的吐蕃人势头更猛就能攻上城墙吗?
根本就不可能啊,因为之前火枪兵们都是在悠着点打,今天也不过就是稍微认真点?
反正,这些吐蕃人是攻不上城墙的。他
他除了射射箭也就只能看着火枪兵不断的射杀吐蕃人。
仍然是,无聊而又充满了艳羡的一天啊,薛万彻轻叹了口气。
不过,一众火枪兵倒是高兴了起来,今天终于能多放几枪了,终于能多杀几个吐蕃人了。
吐蕃人的攻势更加猛烈了,而城墙上的火枪声也更加密集了。
原本松赞干布的心情挺好的,先是看到了苏程的回信,又见到自己下了将令之后攻城的势头更猛了,他觉得这次一定能攻上城头,一定能让苏程见识到吐蕃的威力。
结果,城墙上的火枪声一下子就变得密集了起来,给了冲锋的勇士们当头一棒,这让松赞干布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萨阿木眉头微皱,沉声道“赞普,火枪声更加密集了,攻城的难度又增加了!”
“苏程这人还真是骄傲啊!”松赞干布听了沉声道“这么浪费枪弹,我倒是要看看兴海城里的枪弹还能支持到几时!”
三支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兴海城行军,而且都派出了大量的斥候。
派出这么多斥候就是为了搜寻吐蕃大军的斥候,为了掩盖大军的行踪。
李绩、尉迟恭、程咬金他们其实都对兴海城的战况十分的关心,但是却都没有派人前往兴海城查看,因为他们怕打草惊蛇。
而且,他们十分的关心,但其实他们还是对苏程有很大的信心,觉得苏程一定能坚守住。
当然,他们还不知道吐蕃人领兵的人不是萨阿木而是松赞干布,更不知道吐蕃的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倘若知道的话,他们心里对苏程恐怕就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了,毕竟兴海城只是一座小城。
他们没有派斥候前往兴海城查看,却不约而同的派出了斥候前往另两支大军。
毕竟,这次合围吐蕃大军需要三支大军协同作战,所以,三支大军都必须同时出现在预定好的位置,然后发起总共。
而,他们距离兴海城都已经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