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河激动道:“既然如此,我会向上级申请,这两个项目合并研发!”
赵承平以项目组组长的身份与李长河达成一致。
并且李长河同意将这一情况告知龙科院以及国科大参与研究的人员,前提是做好保密工作。
于是,赵承平将项目合并的消息告诉给发动机研发组的所有成员。
所有人振奋不已。
如今发动机研发已经克服关键难题,多研发一个项目对他们而言是锦上添花。
更何况,这个项目关乎国防战略,如果能够参与加来,绝对是大功一件。
所有教授心中感叹。
自从加入赵承平的项目组,他们的履历就变得越发精彩。
搞科研像喝水一样简单。
成果像不要钱一样疯狂出。
国科大的学生对赵承平更加敬佩。
能和赵承平成为同学是他们的荣幸,更是以后的谈资。
这样的大腿当然是越抱越紧的好。
·
此时,李长河回京汇报情况。
各位领导很重视,同意了李长河重启红-35项目的请求。
李长河感叹,如果不是可控核聚变发动机研发进展顺利,这个项目恐怕没那么容易复活。
当然,这一切多亏了赵承平。
刚才汇报的时候,领导话头离不开赵承平,尽是赞美。
从领导那里出来后,李长河迅速返回空军研究所。
他要组织队伍,将红-35秘密运送到汉东省。
·
大风厂。
实验室。
机床中间是有很多个金属形的模具。
在赵承平一声令下,科研人员操控机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
这些金属都是根据赵承平提供的材料熔炼而成。
“冷却!”
冷却系统启动,模具中的液态金属迅速凝固,最终形成各种零部件。
“锻造开始!”
锻造则是通过压力将金属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在人工操控下,自动化的机床开始锻造,将零部件的杂质去除。
铸造和锻造完成后,这些零部件又在赵承平的指挥下,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如铣削、钻孔、磨削等,以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然后,科研人员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将这些零部件进行精确的装配,包括安装曲轴、连杆、活塞、气门等关键部件,以及安装缸盖、油底壳等辅助部件。
最终,一个由高强度合金制成的装置呈现在众人眼前。
装置整体呈立方体状,表面覆盖着复杂的散热片和冷却系统,以确保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运行。
里面是一个密封舱内,由多个复杂系统组成。
“成了!成了!”
“我们成功了!”
“发动机雏形打造成功!”
全场一片欢呼。
所有人激动的看着这台发动机,凝聚着众人的心血。
许多教授摘下眼镜,抹了抹眼泪。
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他们真的造出了可控核聚变发动机!
他们创造了历史!
所有学生震撼不已,心中升起浓浓的自豪。
没有什么比亲眼看见国之重器的诞生更令他们自豪。
这一刻,多年爱国教育像一颗子弹一样命中他们。
陈教授看着前方的年轻人:“恭喜总工,你又一次带领大家创造了历史!”
刘教授看向赵承平,心中感慨。
没想到自己这会当了个便宜师傅。
从赵承平入学国科大到现在,好像自己没有给他上过一堂课。
反而,从加入科研小组以来,自己从赵承平身上学到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