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将自己与园长的聊天内容告诉了马九真。
在园长的口中,小岛玲纱是一个乖巧安静的孩子,平时在班里也很害羞,并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块儿玩。
小岛玲纱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商,别的孩子还在玩积木和洋娃娃的时候,她就已经能够非常快速的对某些物件进行拆分和组合。
例如闹钟手表类的小物件,就是小岛玲纱最爱的玩具。
虽然小岛玲纱不爱说话,但因为她很聪明,学校的老师还是非常喜欢她的。
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园长对这个孩子感到害怕。
据园长所说,当时和小岛玲纱一个班的孩子中,有一个叫做翔太的孩子。
那个孩子是班里有名的熊孩子,最喜欢欺负班里比他弱小的孩子。
小岛玲纱无意中撞掉了翔太手上的绘画笔,从此就被翔太记恨上了,经常可以看到他在下课时欺负小岛玲纱。
可是没过几天,翔太突然失踪了。
翔太的家长到处找孩子,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不管是周围的邻居还是幼儿园的同学,都说没有见过翔太。
翔太的父母急得报了警,当时那个年代,街上可没有随处可见的摄像头,想要找一个孩子谈何容易。
哪怕报了警孩子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直到一周之后,翔太的尸体被发现了,那孩子被人用极为残忍的方法,分尸成了碎块。
分尸之后又用了一些零件将尸体重新组合起来。
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来杀害一个孩子,这个凶手简直就是一个变态。
这件案子在当时闹得很大,警方查了很久也没有查到凶手是谁。
为了怕吓到园里孩子们,园长也只是告诉大家翔太转学去了其他地方,以后不会再在班里出现,并没有告诉孩子们翔太已经被残忍杀害这个事实。
事情过了一个月后,某一次在上手工课的时候,园长让孩子们用橡皮泥做娃娃。
所有孩子都听话的开始了制作,只有小岛玲纱没有动手。
园长走到小岛玲纱身边,问她为什么不动手,别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做了。
可小岛玲纱却面无表情的对园长说……
“我不喜欢玩假娃娃,真娃娃才有意思呢,就是可惜拆开之后哪怕重新组装起来,娃娃也不能再动了。
真是太可惜了……”
园长说,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小岛玲纱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她的表情是那样冰冷,完全没有一丝属于人类的感情。
当时园长都惊呆了,完全没有想到这种表情竟然会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
园长越想越不对劲儿,他想到了之前翔太失踪之前,好像就是和小岛玲纱闹了矛盾。
他还记得那天翔太又在欺负小岛玲纱,园长批评了翔太并且要求他一定要找小岛玲纱道歉。
如果不道歉,就会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还会扣他的小红花。
没有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会不在乎小红花,翔太一听园长用他最在乎的小红花来威胁他,只能不情不愿的同意去找小岛玲纱道歉。
也是从那天之后,翔太就失踪了。
再也没有人见过那个孩子,等到那孩子再出现的时候,已经……
园长当时越想越害怕,他感觉自己似乎发现了不得了的真相。
这件事,园长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起。
一来是他没有证据,二来他要是去对警察说出是小岛玲纱杀了和她同岁的翔太,并将他分尸又重新组装回来。
他就是敢到警方面前去说,也不会有一个警察相信他的话。
这么残忍的案件是一个不满七岁的小孩子完成的,这种话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可能会信。
之后,园长就当不知道这件事,像平时一样给孩子们上课,只有对小岛玲纱越发疏远。
“小岛玲纱竟然这么可怕!我的天啊,她当时还是个孩子吧,她怎么完成杀人分尸的!
你确定园长没有弄错?会不会是他当时想太多了,其实小岛玲纱并没有那个意思。”
如此难以令人置信的话,马九真当然不可能马上就信。
“还有,小岛玲纱当时才六岁,她就算杀掉了翔太,也没有可能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处理尸体。
她当时才六岁,一个六岁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切!”
反正说什么马九真也无法相信,那个叫翔太的孩子,会是被当时和他同岁的小岛玲纱杀死的。
“如果有人帮她处理尸体呢。”等到马九真把想说的话说完,乔安这才说道。
马九真很快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说,小岛夫妻帮小岛玲纱……”
不是吧!不可能吧!
“除了有大人帮她这个解释之外,就像你说的那样,她一个小孩子不可能杀人之后分尸又弃尸。
我从园长那里出来之后,特地去查了关于翔太的那件案子。
当年那件案子闹得很大,有许多报纸都有报导过这件事。
当时发现翔太尸体的地方是在河边,翔太的尸体好像是被人故意埋进了柔软的泥沙之中。
如果不是连着两天的大暴雨将尸体冲了出来,只怕翔太的尸体也不会被人这么快发现。
而那个用来埋尸的河边,离小岛家起码有一小时以上的车程。
如果没有人帮她处理尸体,小岛玲纱当时才不过六岁,一个六岁的孩子如何把尸体埋在那么远的地方。”
乔安理智的分析道。
“天啊!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那这个小岛家也未免太可怕了吧!”
之前在马九真的眼里,小岛家算是无辜的受害者。
可如果事实真像乔安所猜测的这样,那这个小岛家可就不值得同情了。
“难以相信,一个孩子怎么会这么残忍,这还是孩子吗,这是恶魔吧!”
马九真还在嘀咕着,脸上那震惊的表情久久未散。
“对了,你之前说你知道小岛玲纱的父亲没有公布自己研究成果的原因了,是什么原因啊?
难不成你要说,小岛玲纱的父亲是因为怕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之后,引来媒体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