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那一年1977 > 第一百一十六章,抵达

第一百一十六章,抵达(1 / 1)

正当众人有些茫然失措的时候,还是沈俊清眼尖,看到了接机的招牌,原来是大使馆安排的接待人员。

“大家都过来集合了”,沈俊清跑到来人跟前,又转身吆喝大家。

第一次来美国,总是有些陌生的,有了接机人的出现,让大家稍稍放心了不少。

大使馆一顿肉馅的饺子,让众人感到了满足,这是远隔万里家的感觉,只是姜斌有些感慨,以后再尝到这样正宗的味道,不知要到何时了。

吃饭的时候,沈俊清有些高兴,把大家安全的送到美国也算是完成任务了,不过更令人开心的是,被他快攥出水的二百美元一分没花。

斟酌之下,他决定全部都消费了,买上一堆胶卷,然后借了大使馆的相机,让众人开开心心的照上几张照片。

“大家,有需要的可以来找我拿”,沈俊清扬着手中的胶卷,笑眯眯的招呼着大家。

“我们也拍一些吧?”朱晓敏一脸开心的询问着姜斌。

“好啊,那就多拍几张”,这是难得的机会,此次分别也不知何时再见,姜斌也有心留下这难得记忆。

于是,一张洋溢着青春与热情的照片应运而生,阳光明媚的曼哈顿河边,两个年轻的男女,对着镜头,依依的站着。

在快门摁下的那一刻,朱晓敏调皮的把自己的头靠在了姜斌的肩膀上,一瞬间,害羞与美好被紧紧的锁在一起。

短暂的停留之后,就是各自离去。

朱晓敏的母校是哥伦比亚大学,就在纽约曼哈顿,倒不用再奔波。而姜斌却是再次拾起行囊,再次踏上西去的航班,目标旧金山。

只剩一人的姜斌,在异国他乡,有些孤独。

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他无神的看着机窗外,只看到下面城市一大片铺天盖地、闪闪烁烁、五颜六色的灯光。脑子里不禁蹦出“灯红酒绿”,这个当下国内专门用来形容资本主义社会的词。

一下飞机,除了一大堆行李外,姜斌兜里只有大使馆发的50美元,老钟换的美元还老老实实的躺在行李的最下层

与想象的不同,导师爱德华由于太忙,根本没时间来接。

而斯坦佛是在离机场30多英里以外的地方,姜斌只好按照之前导师信上的指导,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

“excuseme,redele!”一个结实的拥抱把姜斌拉入现实。

满头银发的玛格丽特,跟姜斌想象中的房东出入不大,她是一个快退休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

生怕姜斌一路饿着,老太太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作为接待之用:主食有烤面包、华夫饼;肉类是烤肠、烤培根肉,还煎了一堆鸡蛋;喝的更是丰富,有果汁,牛奶,咖啡等等,果汁和咖啡都交给电器完成,牛奶更省事了,从冰箱拿出来就能喝,完全不需要加热,这一点很美国!

短短两天,还是无产阶级的姜斌同志,陡然间过上了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

不过,姜斌是着实有些饿了,也没讲究,大快朵颐起来。他最爱的就是面包,与后世国内面包店里的面包不一样,不是软绵绵的那种,而是偏硬的,吃起来也不是甜的,可以看出面包里的添加剂放的很少,配上各种口味的果酱,倒是不错。

可是转念一想,从此以后,他就要跟八大菜系告别了,还是免不了的伤感。

天天吃这玩意,谁受得了啊!

稍稍安顿下来,姜斌就有些迫不及待,对着玛格丽特问道,“学校怎么走?远吗?”

玛格丽特看出姜斌的急切,用手指了指向南的路,说道,“不远,走上十分钟就到了”。

走路十分钟,那是真不远,相较于京城的“拐个弯就到了”,还是靠谱的多。

出门的时候,已近傍晚,阳光仍然明亮,姜斌顺着那条路向校园的方向走去。

城中,无数穿着牛仔裤的男、女大学生们拥挤在街上的小餐馆、咖啡店、酒吧和冰淇淋店,喝着灌装啤酒,吃着高杯冰淇淋,谈着、笑着。

街上,一片喧闹。站在城中的街上,可以望见通向校园广场的圆形拱门和法学院那爬满常青藤的古典式尖顶建筑,更远处,是夕阳辉映下高高处矗立的钟楼。

学校的路边,到处都在开晚会。节奏强烈的音乐在空中荡漾,烤肉的香味在傍晚惬意的凉爽空气里隐隐弥漫。穿着一式西装的大学生们,排着队去参加晚会,一边走一边唱着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

倒是与国内的校园截然不同,当不少国人正在埋头苦学,勤奋努力追求进步的时候,原来有一群人已经站在了终点。

也许这一幕,就是不少国人的动力,终究会实现在自己孩子那一辈。希望以后的他们,在国内也会有这样的氛围,学习、生活,乃至恋爱,体验精彩的人生!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