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师。”
白老师有些惊讶:“苏同学,你什么时候到的?”
“有一会儿了,见您在忙,所以没有打扰你。”苏昭昭走进办公室。
白老师点了点头,“你是为了上大学的事儿来的吧?”
“是,抱歉白老师,我现在才过来。”
白老师摆了摆手,“不用说抱歉,这本来就是一件应该认真考虑的事。”
他俯身从抽屉里拿了一个信封出来,“这是你的推荐信,拿着这个直接去招生办报名就行了。”
“谢谢白老师。”苏昭昭笑着接过。
白老师问:“对了,你打算读什么专业?”
“会计。”
白老师点了点头,“会计好,学会计只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就好了,不需要过多地关注其他方面。不像新闻系,手中握着一支笔,写出的文字可能会引起各种争议和评价。有时候你写得好,大家都会对你赞誉有加。可一旦出了问题,你所写下的文字就成了众矢之的......”
说到这里,白老师突然停住了话语,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落寞,似乎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往事。
他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感慨。
苏昭昭选会计的原因和白老师不谋而合,文字的确容易出问题,特别是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是因为当初写过的文字而遭难。
她虽然知道未来,却也不敢肯定自己将来写的每一篇报道都能完美的趋利避害。
“你去吧,我还有点事,就不招呼你了。”
白老师摆了摆手,重新拿起了笔。
苏昭昭嘴角动了动,她看出来白老师像是陷入了某种挣扎之中,想了想还是道:“白老师,拿起笔如果会接受一些批判,不如先放下,就像您刚才说的,只专注自己专业领域之中的事,外界的声音,可以先不听。”
白老师怔愣了片刻,他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眼神有些迷茫地看着苏昭昭,过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道:“我放不下的我手里的这支笔了。”
他苦笑一声,“我这十几年都在做学问、教书育人,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如果说我的教的都是错的,那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苏昭昭一时语塞。
其实她也不是很清楚发生在白老师身上的事,听到这些话后,好像窥见了一丝全貌。
不等她再说,白老师再次摆了摆手,“去吧,好好的学,学成以后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这次站起身准备关门,不想再和苏昭昭谈论这个话题。
苏昭昭对着他鞠了一躬,然后离开。
走出文汇楼后,她打开了那封推荐信。
信尾的落款果然不是白老师,而是学校里另外一位老师的名字。
他应该是怕自己影响到她,这才没以他的名字写推荐信。
苏昭昭叹了口气,有的事劝不住的,历史的洪流会推着人往前走,走向由自己性格决定的命运。
苏昭昭去了招生办办公室,这个时候招生办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女同志在值班。
“你找谁?”女同志抬头问道。
苏昭昭笑着走了进去,“老师你好,我是来报名函授班的。”
女同志挑了挑眉:“你来早了吧,还没开学呢,要不你过几天再来吧,到时候还得举行一场考试,文化课成绩合格的人才能进函授班。”
苏昭昭把推荐信递了过去,“我不住在城里,还一次挺不容易的,麻烦通融一下,让我先把名报了吧。”
女同志见有推荐信,把信接了过来,看完后态度一下子好了很多,“行吧,我给你办入学手续。”
一边办手续一边还在道:“原来你还在咱们学校进修过呀,还是专业课第一呢,就你这成绩,文化课考试不用参加了,直接就可以进函授班,免得还浪费一套卷子。”
还能这样?
苏昭昭抿嘴一笑:“谢谢老师。”
“不用客气。”女同志被她一口一个老师喊得高兴,她其实就是一个办公室干事,可不是什么老师。
“对了,你读什么专业?”
“会计专业。”
女同志点头,给了一张单子给她填,苏昭昭在上面填完自己的信息后交给她。
很快便给她办好了入学手续,“上面有日期,到时候过来上课,第一节课很重要的,别迟到了,后面的课程得看你们班里怎么安排了。”
苏昭昭接过录取通知,“谢谢老师,我一定准时到。”
一出了办公室,苏昭昭便把通知书放在了挎包里。
出了学校后,她先去了一趟百货商场,在商场里逛了一会儿,和朱春梅聊了一会天儿,买了点儿东西,这才坐车回去。
班车晃晃悠悠的行驶着,苏昭昭坐在车上,头随着车子的颠簸一点一点的,眼睛半睁半闭,差不多已经睡着了。
突然,一个急刹!
苏昭昭的头很不幸的撞到了前面的椅背。
“嘶!”
车里被撞的不止她一个,满车厢都是抱怨声。
“咋啦?”
“哎呦,疼死我了。”
售票员道:“一个小孩从路边窜了出来,师傅要是不刹车,就要撞到人了。”
“哪儿来的孩子?”
“我坐这么多次的车,还没遇到小孩往马路上窜的,这谁家的孩子啊!”
“肯定是前面建工厂的工人家里的……”
苏昭昭这才发现,车子已经到了正在修建的工业区这一片。
路边的孩子被吓得不轻,司机下车后,车上的乘客也跟了一部分下去看热闹。
这边的喧闹声,很快引起了工业区的注意,有几个人走了过来。
苏昭昭原本是坐在车里的,见人走近后下了车。
“你怎么也在这儿?”
工业区支援三月一轮换,顾衡他们团早就撤了。
顾衡道:“老陈有事,我过来帮他巡视一下,报名的事儿怎么样?”
苏昭昭把包里的通知书给他看,“过两个礼拜就要开课了。我还没和单位说呢。”
顾衡盯着通知书看得特别的认真,“单位里能出个大学生,供销社肯定是支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