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返回府邸。
与此同时,董府书房。
董仲舒面无表情,趴在一张布满了密密麻麻如同蜘蛛网一般裂痕的黑色案几上,手持推刀,小心翼翼地剔除面前竹简上的错别字。
刀片架在黑色的隶字的下方。
随着手腕上下用力,错字被一点一点的推掉,只留下一小层黑色的竹末。
忽然,“咣!”的一声,门被推开。
吾丘寿王头戴侍中中郎之官帽、左手按着腰间的佩剑,笑容满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师尊,事情成了一切尽在掌握!田蚡已经把事情的处理权交给左内史了!”
董仲舒“嗯”一声。
抬起头,笑了笑,反应平淡。
低下头,继续用推刀,处理其他的错别字,只是淡淡的询问:“那位忠义之士何在?”
吾丘寿王跪坐在地上,先行稽首之礼,再恭恭敬敬的回答,“其已换上儒服,在客房休息。根据计划,徒儿将于午时将其送出长安。”
“嗯,待他醒了,先领去厨房饱餐一顿,再继续答应的钱财数。”董仲舒眨了眨眼,停下手中的动作,说话慢吞吞的,“切记,其醒了之后,一定要再与之回忆一遍计划,今晚之行,不容有失。”
“诺!”吾丘寿王拱手作揖,伏地再拜。
“嗯,没有其他的事,汝就先下去歇息吧。为师还要继续编纂春秋繁露。”
吾丘寿王盯着董仲舒的身影,犹豫了一会儿。
权衡利弊之后,低下头,道:“师尊,弟子有一事担忧,望师尊告知。”
“说。”
“辽东高庙之事后,师尊落寞,公孙弘趁机进行打压,以恶语相向。可以说,师尊与左内史之关系,犹如乐毅攻齐后之燕齐,势如水火。为何其愿意鼎力相助?”
“虽师尊曾言公孙弘欠辕固生之人情,此乃还情之举,但弟子认为,绝没这么简单。”
吾丘寿王声音诚恳,言辞振振。
“恕弟子直言,如果仅为还人情,公孙弘根本不需要冒着得罪丞相的风险。其在陛下面前为师尊美言几句就够了。”
“弟子担心公孙弘因为仇恨,突然反水,反咬一口。。”
“哈哈哈哈。”
董仲舒拍拍手,嘴一咧,开心地笑了。
其放下手中的推刀,两手交叉,放置于案几上。
“汝多虑了,哪怕谷梁、左传二派反水,公孙弘也不会反水的。他与吾相同,都有一个不得不做的理由。”
“哦?”吾丘寿王越来越疑惑。
见徒儿疑问甚重,这位当世公羊第一宗师知道,今日是不可能安心修书了。
如果不帮徒儿解决,恐怕会因为顾虑,在执行中出乱子。
“子赣,吾且问汝,田蚡属于何家?”
“其尊儒,自然是儒家。”
吾丘寿王苦笑,说出来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
谁能想到公羊有一天会开始对付一个属于儒家阵营的官吏呢。
董仲舒没有笑,相反,一脸严肃,“汝可知,其尊儒之心,从何而来?”
“窦王孙?”
“然!”董仲舒拍手赞同,“田蚡得势之前,受王孙影响很大,其这些年的做法,实际上都是在仿照王孙。”
王孙
竟然以字相称?
吾丘寿王瞳孔一紧。
今日好像知道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董仲舒眼睛眯起来,望着不远处的书架,面庞依旧没有任何表情,让人根本猜不到他的心思。
“当年为师初到长安,刚被先帝任为博士的时候,王孙就已经是有名的外戚了。与其他外戚不同,王孙一改其姑母太皇太后的黄老信仰,信儒!”
“可以说,儒家能够在长安站稳脚跟,多亏了他们几个”
董仲舒闭上眼睛,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
微微一顿,念出来三个久违的名字。
“王臧、赵绾、窦婴。”
“唉”
重重叹息之后,董仲舒开始缓慢拨开迷雾的面纱,揭晓公孙弘倾力相助的原因。
“昔年,左内史至长安,大汉尚未尊儒,儒生之待遇,差得很。在长安的儒生,除了博士之外,几乎都是靠王臧、赵绾、窦婴三个喜儒的大臣接济。可以说,窦王孙对公孙弘而言,有大恩!”
“去岁,王孙死的过于蹊跷,吾侪调查过,虽然幕后之人处理得很干净,但总有一两处遗漏。根据尚存的的线索,所有的证据,皆直指丞相府。”
董仲舒笑的凄惨,反问,“试问,面对一个将恩人逼迫死的人,公孙弘敢不尽力而为吗?”
吾丘寿王恍然大悟。
抬头,深吸口气,瞳孔逐渐变大,“这么说,公孙弘早就知道丞相与贪墨军功案有关系了。”
“嗯。”董仲舒欣慰点点头,“左内史掌管之地,恰好是大汉北军驻扎之处,其掌握的情报消息,比吾等详细。这正是他愿意与为师化干戈为玉帛的缘故。”
“弟子明白了。”吾丘寿王拱手,“有这层关系,弟子办起事来就放心多了。”
“嗯。”
董仲舒笑了笑,低下头,重新提起推刀,修改积攒的错别字。
吾丘寿王很识相,站起来,作揖而拜。
“师尊,弟子先去准备了。”
“多加小心。”
“诺!”
亥时
未央宫石渠阁,烛火通明。
刘彻两眼冒着耀眼的金光,手中捧着一块宽大的帛书,一边吃着盘子中的牛肉干,一边。
这份帛书是从稷下学里送来的,乃司匡返回学里当日,思考了很久,撰写的奏书。
“陛下,臣匡,谢陛下封秩比千石职务之隆恩。”
“臣虽恨不得飞至长安,叩见陛下,但因众多杂事无法脱身。臣有罪!”
刘彻目不转睛地扶着帛书。
吧唧一下嘴,左手摸索着,从案几上拿起酒樽,饮了一口。
扭头,望着一旁的侍者,笑骂,“春陀,汝说这臭小子真的想来长安吗?”
春陀笑哈哈的,用尖锐的嗓音回答,“一定想来。陛下天恩浩荡,其沐浴圣恩,必然感激涕零。”
“恩,有道理。”
刘彻手拍大腿,得意笑着。
目光下移,继续这份奏书。
值得专门让人跑一趟的奏书,应该没那么简单吧?
请罪那一份,吾丘寿王已经拿回来了。
自己完后
四个字:心服口服。
哪怕满朝文武诘问,只要那群人看了那篇请罪文,也不敢怪罪半句。
那篇文章放在大汉,称得上绝对的杀器。
刘彻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手中这份帛书。
的速度加快。
一列
两列
三列
当他看到第四列之后,只觉得大脑嗡嗡的响,整个人浑身发热,嘴巴微张,眼睛瞪大,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陛下,鉴于大汉已对匈奴宣战,臣在思索之后,得策一,名曰屯田。此策分为民屯、军屯、商屯。”
“昔年,大臣晁错曾建议孝景皇帝‘徙民实边’。即选派百姓在边境安家立业,闲时农耕,战时防御,并且采取赦罪、赏爵、免税等优惠政策,建立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臣称之为民屯。”
“以此为构想,臣恳请陛下在雁门、陇西等地,组织军队,将无主荒地收为国有,进行开垦,行军屯之法。士卒闲时耕种、战时出征,每岁所得之粮,可保证边疆地区战时粮供用。”
“臣曾构想商战,卫侍中已如实告知陛下。臣再恳请陛下允许商贾在边境垦田,用粮抵税、用粮换取开采矿山、售盐至边境之权,行商屯之事。”
“望陛下答应,此乃解决八月螟虫之灾、活大汉百姓、养大汉军队的关键方法!”
“臣走遍临淄之农田,发现土中存在众多螟虫虫卵,今岁八月,必有虫灾,若不屯田,积攒粮食,大汉危矣。”
“至于化解虫灾之法,臣已派人送文书至大农令署衙,陛下可问之。”
刘彻脸色通红,额头青筋暴凸,胸口犹如狂风暴雨中的海面,起伏不定。
好一份帛书,真是一份大礼!
屯田!
螟虫!
一喜,一忧。
“春陀”
“陛下?”
“汝亲自去传达两份命令。”
刘彻拿起重新拿起手中这份帛书,目光迥然,声音沉定。
“第一,让郑当时立刻派人去长安周边以及关中各地农田查看虫卵数量之情况,朕要知道,今岁八月,是否会要爆发螟虫之灾。”
“第二,李广陇西太守职务暂由其子李椒接任,程不时北地太守职务暂由李息接任,让二位将军,立刻返回长安!”
“诺!”春陀拿着信物,火急火燎地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又进来一位侍者。
此人伏在地上,身体颤抖。
“陛下,丞相出事了。”
刘彻忐忑不安的心还未安定,眼神冰冷,注视地面上的这个奴婢。
“武安侯怎么了?他白日还来上书说要捉拿刺客。难道被刺客反伤了?”
“陛下,丞相酉时领着一队人去了一趟城西乱葬岗不知看到了什么东西,最后昏迷了,被抬着走了出来。”
“现在醒了吗?”
“还没有。”
“很好。无丞相干扰,朕两日后的朝会,行事不需要顾及太多了。”
“陛下?”侍者瞪大了眼睛。
刘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挥挥手,“朕有数了,汝先下去吧。去告知丞相府,别急,慢慢医治,三天后之朝会,丞相不用去了。”
“诺。”这个奴婢也不敢多说什么,磕了个头,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