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你给我们说说,以后我们自己住后养什么家畜好些?肥多一些?”
苏大富还真思考起来,“要我说还得是猪,吃得多拉的也多,肥就比较多,特别是劁过的猪,好家伙,一天拉一大堆屎尿,臭死个人。”
“不过臭是臭了点,但是肥多啊,往地里一养,只要没有天灾大丰收肯定错不了。对了,鸡和兔子也不错,特别是兔子,那东西繁衍的快,肥也多。”
说到天气,村民们又担心了,“外面干旱严重,这里不受影响吗?”
苏大富回想去年的光景,“好像还真没有多大影响,主要是我们在最上面修建了蓄水池,土地间有好多水沟呢。”
“啊!原来蓄水池是这个作用啊!我还说干嘛叫我们费力挖大水坑呢!”
“那是!你别看我们门主年纪小,可是她看过的书多,懂得比我们还多。”
“读书还有这好处?”
“那可不?不然我们这些种了几十年地的人咋就没想到这些,她一个小丫头就想到了?”
苏大富一脸自豪,他们家丫头可是经过老神仙点化的,不一样。
另一边,苏禾在接待颜老和欧阳淮的其他朋友。
“这位就是佚名?”
一个跟欧阳淮长得有些像的老爷子问。
据欧阳淮介绍,这位是他娘舅家的表弟杨老。
苏禾愣了一下,笑着解释道:“表叔祖,佚名是指原作者没有留下署名。”
杨老一听眼睛瞪的老大,对欧阳淮气呼呼地说道:“表兄,你写信给我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欧阳淮略微心虚了一下下,随后理直气壮道:“我也没说书是我干孙女写的啊!”
“怎么没说?!你说你干孙女这有很多这样的书……”
杨老有些生气,不过随后又反应过来,是有不是创作,最后只能干瞪眼。
“咳咳!”欧阳淮清了清嗓门,一脸忽悠样,
“你应该不只是看中这些书吧?我不是还给你介绍了新生门的生活了吗?我猜你应该喜欢,所以写信带你过来的。”
杨老的大儿子杨承礼一听,眼前一亮,“伯父信中说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可是真的?”
“那当然!”
语气十分坚定,还很自豪。
苏禾听了都有些心虚,还不到安居乐业的程度吧?最多也就解决了温饱问题。
可是欧阳淮已经继续忽悠人,“而且你们偶尔还能去各个小河边或者水塘垂钓,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吟诗作画。”
苏禾:……
他们这里几乎开垦出来种地了,哪里还有风景优美的地方?
南面的小悬崖因为他们的改造形成了一个小瀑布,算吗?
看来改天得去哪里弄几个小竹屋,供几位先生游玩。
嗯……毒医谷风景不错,回头弄上几个亭子……
后面欧阳淮又给介绍了一起过来的先生,大多是被他忽悠过来的先生。
杨老,弘农杨家的后人,喜欢在田园风光中教书育人,因此自己找了个村庄办了私塾,不过学子大多是当地乡绅。
儿子杨承礼、杨承仁和女儿杨幼薇都和杨老一样喜欢教书育人,所以拖家带口的过来了。
孙子杨元靖、杨元竡、杨元竣、杨元翊,孙女杨艺瑶、杨艺璃、杨艺琼。
小儿子杨承义不喜欢教书育人喜欢经商,听闻这里安居乐业,想过来瞧瞧能不能经商,如今看来有些失望。
因为苏禾直接告诉他,新生门大多是种地的平民百姓,经商目前估计不太行,得等上一两年,等村民们真正安定下来。
陈老,颜旭媳妇的娘家嫡支,算是姻亲,主要是看中苏禾搬出来的几本书,只带了两个仆人和小孙子陈彦过来。
萧老,兰陵萧氏出身,也是看中了书籍,也只带了两个仆人和小孙子萧衍过来。
听到萧衍,苏禾第一反应就是某位南朝皇帝,不过这个架空的时代有些错乱,萧衍的年纪也对不上。
谢老,陈郡谢氏出身,也是喜欢田园风的文人,被欧阳淮信中的田园风光吸引过来的。跟着过来的还有小儿子谢赟和三个孙子谢子珩、谢子玔、谢子珒。
卢老,范阳卢氏出身,说是庶子,自己出来混,外面战乱投奔长子岳家谢家,正好收到欧阳淮的信就跟着过来了。
儿子卢瀚、卢鸿及其妻子谢氏、刘氏,孙子卢峻、卢屹、卢屿,孙女卢琬、卢珊以及三个仆人。
刘老,说是沛县刘家出身,但是不怎么亲近,和卢家、杨家是姻亲,也是跟着过来的。
儿子刘涛、刘澎、刘波及其妻子卢氏、陆氏、杨氏,孙子刘家瑞、刘家琮、刘家珏,孙女刘琳儿、刘瑢儿、刘瑛儿。
苏禾捋了捋后大吃一惊,好家伙都是十大世家后人,还有个女先生!
啧啧啧!没想到欧阳淮还有这个人脉!一下来了好多先生。
小手一挥,每个学堂安排一个先生,和附近村的联合,一个负责文,一个负责数,剩下的都留在新生门学堂和学院。
看完苏禾的计划书,老杨作为这些人里面最年长的发出疑问,“为何学堂上五天休两天?”
苏禾理直气壮道:“因为我不想新生门的人只会读书不会生活,这两天休息时间是给他们帮家里干活体验生活的,也是先生们享受自己生活的时候。”
陈老疑惑道:“你后期开办各个工匠手艺课程就算了,怎么前期把种地列为主要课程之一?”
每个学堂的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每周还有体育、种地课程,种地还是半天大课!
“这不是我们原本就是耕种的百姓嘛!不能忘本。而且我们这里有很多新农作物,需要一一教会他们怎么耕种。还有一些有利于增产的新方法,也需要教会农民。”
卢老听迷糊了,“那直接交给种地的村民不就好了?”
不是还开着成人班吗?
“我们虽然设立了成人班认字,但是村民能认字已经是很难的事了,要想他们完全记住新事物,还得靠新生一代的孩子们。”
杨老眉头紧锁,“你开学堂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百姓认字了方便管理,有事贴告示就行,免得同一件事需要说很多遍。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有能力的当账房、地方小官,有条件的当个大官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