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回去了啊?!”
魔都。
李世民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高楼大厦,神色间带着难以掩饰的不舍。
国庆日在昨天已经全部结束,之后他们便连夜赶回了魔都,倒不是说在京城那边不能送走李世民,而是不太合适,更何况魔都这边还有一些东西是陈牧早就给李世民准备好的,要一并带回大唐。
陈牧笑着走到他的身边,轻声道:“以后有机会还是能来的,不是吗?”
“那倒也是~”李世民笑了,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昨天一天的见闻,饶是已经全部过去,但李世民心底的决心却变得愈发的坚定。
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乘龙快婿,李世民忽的开口道:“你觉得大唐的军队如果要改变的话,第一步要怎么做?!”
陈牧微微怔神,而后陷入了沉思,足足数秒钟后,他才抬头道:“第一步首先要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没错,这个制度是必须要改变的,想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第一步便是这支军队必须的职业军人,而不是和大唐那边一样,除了保留了必要的军队外,其他的都是府兵制,战时为兵,闲时就只是农民,而且还没有半分补助,简直就离了各大谱。
李世民听完后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再次将视线落在了外面,从他不断闪烁的目光中不难看出,此时的李世民应该是在纠结。
其实不只是李世民,就算是陈牧也在犹豫这个募兵制在大唐是否真的能够推行,毕竟如今的大唐人口太少了,全国合计也就三百多万户,不足两千万人,却拥有着超过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此广袤的国土面积,再加上四周蛮夷的间断性骚扰,单单是边防就需要超过上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庞大规模。
可既然是职业军人,那么就必然是青壮年,这些可都是大唐恢复生产甚至增加人口的主力军,一旦他们成了职业军人,大唐的内部就有可能出现剧烈的动摇。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陈牧会沉默犹豫的原因。
“其实阿耶也不用想太多,毕竟刚开始的时候规模肯定不会太大,我们完全可以先对长安境内的府兵进行改制,等这边改制成功后,再按照州府一步步裁撤府兵,这是一个注定会极其漫长的过程,最少也得十年往上才有可能全部完成。”
李世民双眼闪烁:“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因为大唐如今的读书人……尤其是真正忠于人民的读书人太少了,既然阿耶要复刻这个年代的军队模式,就必须确保那些军人的信仰,所以双主官的制度是必须要有的,战士们的信仰教育也是要随时进行的,在这些年当中,阿耶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一大批读书人,而后将他们充入军中……”
陈牧还未说完,李世民便忽的抬手制止了他,脸上闪过一丝苦笑,在大唐让读书人去部队参军?
开什么玩笑?!
除了打天下的时候文官还有可能会上战场外,其他时候的文官什么时候看得起过当兵的?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御史台的一个小小的御史,其实在心里也是看不上程咬金,尉迟恭他们的,甚至那群文人连李靖都看不上。
朝堂上面他听过最多的就是一群文人指着程咬金和尉迟恭大骂臭丘八,兵痞,然后再被程咬金和尉迟恭当着他的面揍一顿,鼻青脸肿后他这个做皇帝的还得下场捞人,要不然随时都有可能会有流血丧命的事情发生。
可饶是如此,那些文官就服气了吗?并没有!
在这样的认知中,让那些文官去军队里面参军,那和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
在长达近一分钟的时间后,李世民才将自己的顾虑和陈牧说了一遍。
听完后的陈牧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不由得哑然失笑,道:“所以我才说让阿耶你自己培养一批读书人啊,这些读书人不要去找世家大族的,甚至寒门的也不用,就从民间的最底层中选拔,如今大唐那边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已经成型,阿耶可以随时复刻出大量的书籍,培养一些人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说到这里,他稍作沉吟,之后不等李世民回应便再次开口:“而且……阿耶难道不准备为大唐的将士们树立信仰吗?或者说……赐予他们应有的荣光?!”
李世民忽然间灵光闪过大脑,眯着眼道:“你的意思是……立碑?!”
“不但要立碑,还要建造英烈祠,在大唐各地,尤其是边关地带建造英烈塚,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那是烈士陵园!
但阿耶必须得做到,无论是什么人,什么身份,只要是为了保卫大唐而战死的全都要收拢,安葬,并且将其灵位抬入英烈祠当中,供后人香火敬仰,绝对不能搞什么区别对待。
最主要的是,英烈塚当中所葬者必须是战死的将士,可以为这些战士打造墓碑,上书他们因何而战死,立下了何等战功等等。
同时,每年都要严令各地官府,于清明,中元节和寒食节的时候组织前去祭拜这些英灵!”
听着陈牧那滔滔不绝的讲述,李世民的双眼逐渐变得闪烁了起来,可就在他思考着这些事情是否可行的时候,陈牧的声音再次传入了他的耳朵:
“不仅仅是战死的英魂要安置,活着的军人也要杜绝他们的后顾之忧,阿耶可以形成明文条例,凡是参军者,其家人在其参军期间免除一切税赋,不仅如此,还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可以是粮食,可以是油盐酱醋等等,而且军人之家人可以免除一切费用入学,官府帮其安置……”
陈牧越说越起劲,但他却没看到李世民额头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也就是这段时间李世民的收入涨了不少,而且手里有琉璃坊和精盐两个日进斗金的庞大机构,他早就对着陈牧一脚踹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