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大概是被自己的学业和跑步所占据了,他们分割着我整个暑假的时间,也记录着我这个暑假的点点滴滴。
我开始正式进入刷题阶段,开始每天有条不紊的推进着自己的刷题进度,不过进程却不太理想,基本上一整天下来也才能做个三四十道左右。
这并不是说对于题目的理解过于困难,而是在做完一遍之后再听上一遍讲解后,基本上一道题的时间就能花费20分钟以上了。
在没有计算每道题的时间消耗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当发现一整天的时间和自己的做题量有些不大匹配的时候,我才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当然,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毕竟,算下来每天十小时的做题时间也基本上能对得上,但不知为何,我心中的那股急切感始终没有消散。
迎着盛夏末尾的最后一丝浮热,也算是终于接到了学校开学的消息,我带着有些激动的心情开始准备,要带去学校的书本。
从开始收拾东西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考研书籍有些过多了。从数学的十余本教材到英语的长难句单词和历年真题,再到专业课的一些报考院校的资料,最后到考研政治的两大本厚的一批的书。
我不禁吐槽起来,这次开学估计要扮演“特种兵”的角色了,当然,是开学模式的特种兵。
最开始在没有考虑装书之前,我的一整个行李箱就已经足以放下自己下半年用来过冬的所有衣物,但当母亲提醒我,还没有装书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把最重要的一环给忽略了。
所以接下来我就开始考虑如何将这些虽然是累赘,但却不得不带去学校的重要物品装在自己的随身行囊中带走。
最开始我考虑的是将它们装在书包里和行李箱均分一下,但当重复了两三次之后,我才发现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是徒劳的。
原本我的那个行李包在去年开学的时候就被扥(den四声)坏了,所以今年就少了一个开学用来拿行李的工具,在耗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后,我躺回了床上开始刷起了购物软件,与其为了几本书所占的内存纠结,还不如直接再买一个行李包来的实在。
当然也不必购买一个过于贵重的,毕竟还有两三次开学,就将彻底迎来毕业了。
在最终收拾好了所有行李之后,一共是一个书包,一个行李包,还有一个行李箱,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带上太多的行李,但当那行李箱和行李包上手的时候,才会发现他们单个的重量基本上都超过了30斤甚至将近40斤。
我有些无奈的掂量着手中的行李箱,感叹一句:这次的返程估计不会太过轻松了。
开学的日子如期而至,为了提前回去收拾一下屋子,所以我直接订了更早一天的车票。
在开学之前已经收到了今年整个寝室只有七个人的消息,究其原因,只是因为阿浩的住宿身份变成了走读身份,不同于我考研的道路,他选择的是考公的方向。
又因为家就是本地的,所以也算是图个方便改成了走读生的身份,毕竟他在市内报了个公考的班。
我的考研课程基本上都是从旁门左道搜索过来的,如果说让我去花销几万块去报考研究生,我总会觉得有些太过夸张了,毕竟家庭条件在那摆着,也不能硬着头皮去为了理想投资啊。
量力而行是一切的初衷,不过我找到的考研课程倒也算全面,从基础到强化阶段,后续还会紧随着更新冲刺阶段的题目和一些练习,所以性价比整体来看还是蛮高的。
从家出发到鸡西市下车,在回到学校的那一刻,我的双臂都有些酸痛。我站在宿舍楼下,看着那足有七层楼的宿舍,内心有些颤抖,或者说,手臂有些颤抖……
我深吸一口气,左手拿起行李包,右手拿起行李箱,一口气冲上了七楼。在最后一步踏上七楼的那一刻,我的全身心都瞬间松弛了下来,一阵来自双臂的酸痛感传上了自己的神经末梢,我能感受到它们在哀嚎,但也没有办法。
在拿出钥匙,打开寝室门的那一刻,整个寝室就只有我一个人,在我正收拾东西的时候,隔壁的磊哥过来了。
这于我而言都是个熟人,毕竟在考研这条路上,我们也算是战友,虽然明面上他是二班,我是一班,但私下里我们也算隔壁寝室,说到底他还是我们寝室阿成的曾经的室友。
磊哥为人慷慨潇洒,谈起话来也大大咧咧,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说回来,曾几何时,我们寝室的四个考研人到最后就只剩下了我一人,阿昊因为疫情在家抛却了学习的心思,也就顺势打消了考研的念头,对于阿宇,我感觉他就是自然而然的放弃了。
甚至我感觉他最开始就没有想去走这条路。
至于阿语,他念头打消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高等数学实在学不明白才被迫放弃。
说实话,即便是现在的我,其实内心深处也只是想硬撑下来而已。我不知道自己从六月下旬期末考试结束到九月初开学,这段时间内自己究竟有多少次想去放弃考研的道路,但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书本,我有些不舍,哪怕是为了这些书本,我也要坚持走完这条路。
磊哥在来到我们寝室后,看到我正蹲在那里收拾东西,直接热情的走了过来,他直截了当的开口,向我询问着目前的进度,我简单处理了一下手头的工作后,便坐在床上和他相对着聊了起来。
我谈到自己因为家里封城影响了状态,所以考研开始的时间有些稍晚了,谈到自己后期赶进度的时候,每天都累的半死,谈到盛夏三伏天的时候,自己每天汗如雨下的坐在书桌前刷着题的狼狈样子。
磊哥一直在细心的听着,并没有打断我说的话,能看出来,他的眼中有着一丝同情之色,或者说是理解之情。
我能感受到同为考研人的惺惺相惜,虽然我们的奋斗之路也许不太一样,但当我们互相聊起彼此的经历之后,就会感受到那种彼此之间的感同身受和那种难以忽视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