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恨毒了刘不问,却又十分害怕,害怕如今这个场面他父皇会因此厌弃他。
白阳宿看了一眼怂成一团的大皇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一下就知道了这事十之八九都是真的,刘不问一点谎都没撒,但他还是气刘不问。
他气刘不问,不把天家威严放在眼里,他气刘不问,当着众臣的面前扯他的面子。他气刘不问,居然胆敢因为这点小事便闹到御前,当众给大皇子难堪。
但此时此刻,大皇子也好,他也好,都已经被刘不问架在了火上烤,这件事情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结果。
此时正是民心动摇的时刻,若是加上皇室成员贪墨还是他宠爱的大皇子,怕是流言一旦扩散开,他的皇位就要颤动了。
他绝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出现。
他越发恨毒了刘不问,待此事平稳度过,刘不问也休想再继续活着!
只是现在上却需要刘不问这条狗命,他就忍着一时,“责令大理寺、刑部与明镜堂同审此案!一定要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这其中绝对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
他这话仿佛意有所指。
大理寺卿明镜堂以及刘不问立刻表示,一定会将此事办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这件事情最后当然没有什么悬念。
毕竟刘不问不但有大皇子的小舅子在手中,还有王大人手中的证据。
王大人没有直接参与这个其中来,只是将证据交给刘不问拓印了一遍,这字迹也追溯不到王大人当中,大皇子的小舅子早就被打趴了。
在刘不问的威逼下,他承认了这些字是他写的,说是为了防止大皇子日后出了什么事情丢他出去顶锅,于是他便保留了证据。
当然,只是他一个人的证词,不足以给大皇子定罪。
白阳宿的意思也表明了,哪怕最后证实了是大皇子做的,他也绝对不会给大皇子定罪。
到了最后,这小舅子铁定要去顶锅了。
这一切都在刘不问的意料之中。
官场二十几载,这样的时刻,他经历得太多了。
刘不问也不是非要大皇子在这过程中落马,他要的是舆论,是流言,是这件事情的惨烈公布在天下所有人的面前。
皇宫一闹,那么多大臣,总有嘴不牢的,再加上刘不问和万珍以及王大人的推波助澜,这件事情最后正如刘不问所想,由大皇子的小舅子背了这个黑锅。
但大皇子贪墨西市百姓赈灾银的事情,以及白阳宿偏袒大皇子的事情,已经像长了腿一样,遍布整个盛京,乃至盛京之外更加遥远的地方。
书生请愿由此便扩大成了百姓请愿。
白阳宿绝不会放任这事态进一步恶化,他绝不能在裴遇还未进京之前,盛京先自乱起来。
于是派了大量的官兵前去镇压,这过程中由于刀剑无眼,自然是伤了一些人的性命。
整个盛京一瞬间仿佛再次陷入凛冬。
人人自危,人人心里却又都饱含怨言。
他们缄默。
内心却冲击成更大的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