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张氏的意思就是找一个摊子随便对付一口就行了,可是李明夏不愿意。
她这段日子天天来镇上卖东西,对于镇上的物价也有了相应的了解,大酒楼的价格的确是昂贵的,但是普通的小馆子以她们现在的赚钱能力完全是可以负担得起的。
“咱们也不起天天这么吃,偶尔吃一次两次的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而且这家馆子也不贵,娘,你就信我吧。”李明夏看张氏站在门口有一些犹豫的样子就劝慰着她,也不等她拒绝,拉着张氏和三个小萝卜头就走进了饭馆里。
小二立刻就迎了过来,带着她们五个去了一张空桌子前坐下。
“几位想要吃点什么?”小二手脚利落的倒上了茶,一边还念叨了一些店里的吃食。
“五碗牛肉汤面,四个小碗的牛肉面一份大碗的,再来一份酱菜一份炒笋干,就这些吧。”李明夏想了想就说道。
小二记下来以后笑着说道:“牛肉汤面里的汤也好喝,不要钱,客官要是需要的话一会我给你们盛几碗过来。”
李明夏赶忙道谢,当然是需要的话,这牛肉汤面里的汤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用牛骨头熬制的,虽然跟自己家里做的骨头汤不能比,但是白送的怎么能不要呢?
张氏看了一眼周围吃饭的客人,发现有一些穿的和她也差不多,并不都是“有钱人”才能在饭馆里吃饭的念头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张氏也就不再那么局促了。
很快的她们的东西就上齐了,李明夏每一样都尝了几口,送的牛肉汤面的汤也喝了小半碗,味道只能说是一般,张氏和几个孩子吃的倒是香甜。
“好吃是好吃,但是比起来大姐的手艺就差的太多了。”李正德把最后一口汤也喝了下去,吧唧吧唧嘴,中肯的评价道。
张氏和明秋明冬也跟着点头,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几个人吃的都是干干净净,就连李明夏剩下的小半碗面条也被张氏吃掉了。
付了钱李明夏又去书店里挑了一本三字经,她打算趁着这段日子让李正德认识认识字,免得到时候进了学堂一问三不知,反正就这些东西自己教起来也不费力气,只是要怎么费心思去解释自己突然就认字了这件事呢?
李明夏思来想去,终于在记忆的角落里搜寻出了解决的办法,回到家吃过了晚饭以后她就拿出了那本三字经。
“这是?书?”李正德眼睛亮晶晶的,在油灯下看的李明夏心里酸酸的。
她这个弟弟懂事又聪明,为什么李家老宅的人会这么偏心?
牵牛村在两年前曾经由村子里合资盖起来了一个学堂,请了一个老秀才来教书,束修并不昂贵,银钱可以,粮食也可以,鸡蛋布料都可以,在这个情况下,牵牛村的人几乎都送了自己家里的孩子去学堂里读书,李家老宅除了李正德李正义以外所有的孙子辈都入了村里的学堂,哦,李正学没有,因为李正学一直都在镇上读书。
对于这件极为不公平的事情,李老爷子给出来的理由是李正义年纪太大了,读书没用了,李正德贪玩不愿意读书,郑老太太更是直截了当的说这个家她说了算,她想让谁去就让谁去。
张氏因为这件事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可是钱都在郑老太太手里,谁又能怎么样呢?
如今分家出来了,大哥音讯全无李明夏无可奈何,可是李正德就在自己眼前,这份遗憾是可以弥补的。
“弟弟,你想读书吗?”李明夏摸了摸李正德的脑袋,把三字经放在了他的手里。
李正德眨了眨眼,这个问题大姐早就已经问过他了,他明白这个时候再提起来就是想在大家面前把这件事定下来。
李正德点了点头,“想,我想的!娘,大姐,我想去读书!”
张氏看了看李正德又看了看李明夏,眼睛红红的,她想起了从前在李家老宅那些事,越发的觉得对不起自己这个小儿子,她伸出手把李正德抱在了怀里,声音哽咽:“都是娘没本事,这些年让你们几个吃了这么多的苦,想读书就去吧,娘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这句经典台词还真是从现代听到了古代永不过时啊。
李明冬和李明秋不知道娘和哥为什么突然哭了,只能凑在他们身边帮他们擦眼泪,小声的安慰着他们。
趁着这个机会,李明夏也提出要先教几个孩子认认字。
张氏惊讶不解的目光刚刚落在李明夏身上她就把早就已经想好的说辞说了出来。
“前两年学堂开着的时候我也偷偷的趴窗户听课呢,偷偷的也认了不少字,别的不说,教一教他们三个没问题的,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咱们就送正德去读书。”
张氏叹了一口气,看着李明夏的目光满是骄傲,点了点头,“我大闺女就是聪明!”
李明夏暗暗擦了把冷汗。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件事也算是定下来了,接下来每一天晚上吃过饭李明夏都会叫李正德背三字经,李明秋和李明冬也跟着一起学。
李明夏对张氏说:“虽然说女孩子不能参加科考,但是多读读书就能明理辨是非,不至于做人做事连对错都不明白,要是两眼一抹黑嫁了人遇上不讲理的婆婆妯娌那也是受欺负的命!”
张氏本来就没打算反对两个闺女跟着认字,她心里清楚,这个时代读书人就是最尊贵的,女娃娃能算账会写字,等到说亲的时候都能让人高看一眼,如今听了李明夏的话以后张氏更是一百个支持,一千个赞同了。
李正德更是抓紧了一切可以读书的时间读书,因为李明夏和他说了,只要自己可以背出来二十句三字经就会奖励他笔墨纸砚,到时候就是真的可以读书写字了!
李明夏也没闲着,小龙虾的供货量现在已经从一百斤变成了一百五十斤,杂鱼也每天供应三十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