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二年(406年)正月十八日,雍兖刺史杨安玄接到朝廷的诏书进京朝觐。
随行带了五十名护卫,由张锋统率,还带了孔懿的弟子曾安和数名文吏,乘两艘艨舯舰从襄阳沿汉水而下,过夏口入长江,在浔阳时下船。
杨安玄带了张锋和曾安登庐山前往东林寺拜见慧远大师,顺道问一问僧规是否已经完成。
张锋故地重游,不断地向身旁的曾安介绍着风景。曾安是孔懿的得意弟子,本有机会成为杨安玄的妹夫,袁氏见过曾安后也很满意,只可惜杨湫喜欢沈庆之。
曾安是曾子后人,虽然家贫但勤奋好学,杨安玄任他为府衙户曹参事,帮着户曹掾刘坚治事,正好让刘坚有时间风花雪月。曾安办事稳妥,辛何数次在杨安玄面前夸赞。
此次杨安玄进京带上曾安,除了有意栽培外,还存了让孔家人安心的意思,毕竟年前阴慧珍的事让孔鲜见到他没有好脸色。建康秦淮河,天下有名的风月之所,杨安玄考虑在京中应酬少不了出入其中,带上曾安可以自明。
曾安第一次来庐山,看着眼前雄伟秀丽的景色,呼着白气感叹道:“杨刺史《小窗幽句》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诚不欺我也。”
张锋听曾安掉文,没好气地道:“光会读书有什么用,才走这点路就喘得不行,有空到军营来练练。”
曾安不但没生气,反而对着张锋一揖,道:“张将军说得没错,孔师亦常告诫愚不能光读书,还要强健身体。”
“杨刺史,等返还襄阳,愚想到军中任个文吏,也沾沾将士们的豪气。”曾安对着杨安玄道。
杨安玄欣赏地点点头,这是聪明人,知道大争之世在军中比起在府衙更为前程远大。
张锋有些不好意思,道:“曾兄若是愿来军营,就委屈你到仆身边做个主簿吧。”
曾安笑道:“一言为定。”
东林寺与十余年前几无变化,虽是正月,神运殿前的樟树依旧青翠如故。
杨安玄入大殿内拜佛,知客慧观是熟人,等杨安玄拜罢佛,引着他前去僧舍见慧远大师。
翠樟如旧,慧远大师却苍老了不少,看到杨安玄对他施礼,笑道:“安玄,相别十一年,为师常听人提起你,你在雍州救护众生,功德无量,且坐。”33??0??5qxs??0??2.??0??4??0??2m
杨安玄道:“师傅给弟子的信中常提及善待百姓,弟子不敢或忘。”
慧远大师点点头,道:“你有慧根,佛祖才会在梦中授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为师读过,字字珠玑,般若智慧,令世人开悟解脱。为师已命人转抄,赠送有缘。”
杨安玄笑道:“弟子在襄阳时让人抄录了数百本,此次上山带来百本作为礼物奉于师傅。”
张锋忙解下身上的包袱,里面是百本装订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呈上。
慧远大师欣喜地道:“甚好,此礼为师收下了。慧观,将为师整理的僧律交给安玄,算是回礼了。”
摩挲着厚厚一叠心经,慧远大师感慨道:“为师得心经后亦命僧众抄录,可惜东林录僧众识字者不多,至今也不过才抄录百余本。”
杨安玄心中一动,他听孔鲜说过雍州学庠渐多,可惜书本却不多,往往一个学庠十数名蒙童仅有一两本经书。若是能用雕版(1),当大大加快印刷的速度,加快文化的推广。印刷术可是四大发明之一,自己怎么把它给忘了,回襄阳之后一定要把雕版印刷术弄出来。
慧观取来僧律,杨安玄起身对着僧律施了一礼,这才双手恭敬地接过。
慧远询问襄阳法会的情形,杨安玄详加解答。慧远大师叹道:“可惜为师年岁已大,数十年不曾下山,其实真想再回襄阳看看,再看看白马寺和檀溪寺,当年吾师所建的五层佛塔和丈六金身可还安好。”
杨安玄道:“师傅若有意前往,弟子定派战舰相迎。”
慧远大师摇摇头,道:“鸠摩大师所译《金刚经》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过去之事何必执着,阿弥陀佛,是老衲着相了。”
在寺中吃罢晚饭,杨安玄告辞下山,慧远大师送至山门,身旁陪同的慧观大师笑道:“师弟文名天下皆知,何不作诗以记今日。”
杨安玄是新词大家,几首词赋以及《小窗幽句》流传天下,在瓦棺寺和简静寺留下偈语和佛联让两寺名重京城,慧观亦不能免俗。东林寺作为南方寺庙的牛耳,能留下杨安玄的诗句会吸引更多的信众前来。
杨安玄站住脚,天空明月朗照,山风送来猿啼,开口吟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
外镇进京朝觐,可不能想来就来,要得天子旨意,到达京城的时间也要按时。
正月二十五日,杨安玄乘坐的艨舯舰停靠在石头城,祠部侍郎史平率鸿胪寺的官员在码头迎接。
同样按照规制,朝觐天子前杨安玄不能随意活动,被引到鸿胪寺居住,等候天子召见。
鸿胪寺,秦时称典客,汉时改称大行令,汉武帝时改名为大鸿胪。鸿胪之意,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主外宾、朝会仪节之事。
东晋时期,大鸿胪并不常设,去年董怀出使秦国,与秦结盟,武陵王提议设大鸿胪接待秦、魏、燕等国来使。
雍、兖刺史、弘家郡公杨安玄到来,鸿胪寺卿禇思设宴招待,席间谈及身份,杨安玄方知禇思是崇德太后禇蒜子之弟褚歆之子禇琳,其兄禇爽已逝,禇爽之女禇灵媛嫁于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妻。禇灵媛有两个哥哥,禇秀之和禇淡之,禇秀之与杨安玄是旧识,两人与谢混、羊欣同为东宫侍读。
十年时间过去,谢混成为中书令,杨安玄是雍兖刺史,禇秀之为黄门侍郎。四人当中羊欣年纪最大,桓玄入主建康时授其为平西主簿,羊欣察觉桓玄有篡位之心,有意疏远,反得桓玄敬重,任其为漥台殿中郎。羊欣无奈,只得称病辞职,隐居家中,至今没有出仕。
酒席间谈及京中旧事,杨安玄不胜唏嘘,建康经桓玄之乱,看似风流犹存,实际上忠于晋室的臣子多被扫荡一空,门阀士族亦不看好王室,晋王朝已是摇摇欲坠。
禇思笑道:“琅琊王得知杨刺史进京不胜欢喜,散朝时特意嘱咐愚,让愚好生招待、不可怠慢。”
杨安玄停杯拱手道:“请禇公转告王爷,愚见过天子之后便到王府拜见。”得知禇家女嫁于琅琊王,杨安玄知道禇思是替司马德文传话。
禇思道:“王爷收到杨刺史的信,得知杨刺史此次进京除朝觐天子外,还想为弘农杨家谋求升品。”
见杨安玄专注地看着自己,禇思得意地一笑,道:“王爷让愚转告杨刺史,他会竭力相帮,届时会与有司和司徒王谧相商,朝议之时自会替杨家说话。”
王谧,录尚书事,扬州刺史,还兼着司徒,在朝中位高权重,是刘裕的代言人,也是这次杨家升品最大的障碍。
进京之前,杨安玄给琅琊王写信表明杨家谋求升品之意,又与户部尚书郗恢和左民尚书阴友齐等人去信,让他们相帮。
家族升品比起士人升品难上百倍,孝武帝时曾命员外侍郎贾弼之为天下十七州七百多个家族作谱传,名曰《姓氏簿状》,又称《十八州士族谱》。孝武帝将此书收藏于秘府,以此作为区分士庶品阶、选官论人通婚的依据。
《姓氏簿状》以郡望、封爵、官品、联姻等作为依据,杨亮曾是姚襄的征西将军,后来被桓温击败才投降晋朝,过江太晚,婚宦失类,《姓氏簿状》将弘农杨家定为四品,这成为杨家数代人心头大恨,为家族升品是杨家头等大事。
自杨亮始,杨家隔上两年就会向朝廷奏请升品,最有希望的一次便是杨佺期献杨家犁,可惜被时任中书令的王国宝所阻。后来杨佺期与桓玄、殷仲堪响应王恭号召起军清君侧,实际上割据一方,朝廷当然不可能为杨家升品。
等到杨安玄横空出世,数败秦军、魏军,成为雍兖刺史、弘农郡公、右将军;杨思平成为梁州刺史,杨安深、杨安远皆为太守,杨家族人入仕数十人,郡望、封爵、官品都够了。至于联姻,杨安玄娶圣人后裔为妻,孔家的声望足以与皇室媲美。
因此,杨安玄提出年后进京朝觐谋求家族升品,杨安深和杨安远都分外激动,家族多年的期盼终于有机会完成了,杨家升品之后对族人来说是件好事,族中子弟将来定品、入仕、婚配都会得到改善。
朝廷设谱牒司专门管理家族品阶一事,谱牒司属祠部管辖,设有令、史等官职,每年三月对门第品级朝廷核定,想要升品的家族要在二月前提交申请,谱牒司核定后奏请祠部尚书、左民尚书审核,然后再禀报司徒府,由司徒向天子奏明,经过朝议认可才能为家族升品。
为谋求升品,杨安玄请孔鲜执笔写好《弘农杨家家传》,请族叔杨良重新修订了《杨家家谱》,此行带上曾安等人也是为了方便随时补充升品所需的材料。重新核定门第品阶之事不仅烦琐而且艰难,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漏,弘农杨家虽具备升品的条件,但要想顺利升品,绝非易事。
杨安玄举杯敬道:“多谢禇公美意。愚在京中会有段时日,届时当登门拜谢。”
禇思笑着眯起眼,杨安玄话中之意是上门送礼,他听闻襄阳拍宝会卖出不少珍宝,估计杨安玄此行带了不少珍宝,随便送出一件都能作为传家之宝吧。
笑吟吟地举起杯,禇思道:“愚随时恭候杨刺史大驾。”
「注(1):雕版印刷术经历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