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远,出自《尚书》‘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蓉宝解释,“明解为通达,远是高瞻远瞩的意思,意思就是聪明人看的很远,还可以指前程无限。”
小娘子感慨道:“你们才多大,怎么什么都知道。”
那些书啊,诗的,她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打心底觉得厉害。
“我们先生说,只要努力读书,将来就能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相公也认字。”小娘子略带羞赧笑了笑,“你们把那诗也给我写上。”
笔墨纸砚都是自己带来的,蓉宝几个压根就不算在成本里面,因此答应的很痛快。
笔法流畅娴熟,气韵生动,纵然是小娘子这种没读书过书的人也觉得好看,心想自己这钱真没花亏。
蓉宝把纸张吹干,屁颠屁颠的献给客人。
旁边不乏有看热闹的大娘大爷,见几个孩子真的会取名,俱是惊奇不已。
有会打算的妇人算了一笔账,请家里的亲戚帮忙取名字也得买些糕点礼物上门,这么一算下来,这五文钱真不算贵,毕竟那读书人的纸和墨条都贵的像金子一样。
蓉宝刚做成了一笔生意,正是兴致高涨的时候,不仅嘴甜,说话也厉害,“大娘,你取一个名字哪够,大孙子有了,二孙子还没有呢,小孙子也不能落下啊。”
人丁新旺是谁都喜欢的事,大娘虽然只有一个独子,但期望大的很,她咧着嘴看了小姑娘一眼,“你给我取四个,几兄弟一起的,名字富贵一点。”
这就得用上字辈了,蓉宝翻书,邓少衍研墨,齐鸣谨书写,三人配合默契。
其中自然有不想花钱取名字的人,蓉宝就算能分辨出来也没办法,总不能拉着别人硬要钱吧,不过说几句话的事,她们也没赔钱就是了。
这边进程顺利,嘉宝和李为先则提着个篮子像哑巴一样,他们可没有蓉宝那么大的脸,敢当街叫卖。
这次挣钱的活动没有蓉宝还真不行,她提着篮子,按照自己的记忆去了一个小孩子最多的地方。
早上的太阳还算温和,皮的像泥猴一样的小孩自然不会乖乖待在家里面,他们拿着棍子玩具,招朋唤友的到处走。
蓉宝扯着嗓子,“卖糖葫芦,糖葫芦儿。”
有一个小孩子从树上跳下来,伸着脖子到处看,只是他找了半天都没看见糖葫芦。
“糖葫芦在哪?”
蓉宝跑上前去,另一边的嘉宝也被带着跑,“在这呢。”
她掀开篮子上的布,“又大又甜的糖葫芦,只要两文钱一串。”
孩子王一看就嫌弃的移开目光,“你这糖葫芦不好吃。”
“谁说的!”蓉宝不服,“我三伯母做的菜最好吃了,你还没吃过怎么知道不好吃呢?”
小孩翻了个白眼,“别人都是扛在肩上的,你放在篮子。”
“东西都是一样的,难道扛在肩上的就要香?”
嘉宝机智道:“放在外面到处都是灰,那不就脏了吗。”
虽然有点道理,但是聪明的小孩没那么容易被说服,“反正你们的不好吃,我才不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经常有一些小孩来卖东西,但像蓉宝这么小的还是头回见,小孩看着白白净净的两人,觉得更讨厌了。
“我们的便宜啊!只要……”蓉宝算了算得失,“十文钱六串,你们可以几个人一起买,这么就省下两文钱,下回又可以吃一串了。”
一斤山楂可以做十串糖葫芦,三十串要用一斤糖,差不多就是一半的成本,再给三伯母十文钱的工钱,这么一算下来至少能挣一半。
不过蓉宝这边只有四十多串,因为其他的糖葫芦都没做好,她又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基本挣不到钱,不过等下回放假,能把糖葫芦全部做出来就能挣很多钱。
“而且我们的糖葫芦甜,一点都不酸,不信你先买一个尝尝。”
因为都是同龄人的缘故,其他小孩子都想尝尝,但他们身上的钱少,要是买了个不好吃的东西,不就浪费了吗?
于是便把渴望的目光投向最前面的大哥。
小男孩勉为其难道:“那你给我拿一串,我先尝尝。”
蓉宝伸出两根手指,“两文钱。”
“你急什么?”小孩觉得自己的品德被侮辱了,“我又不会跑。”
“谁知道啊?我又不认识你,万一你们都跑了,那我岂不是要赔钱,做生意要钱货两清。”
“哼,”小孩愤愤不平的从身上掏出两文钱,“要是不好吃,我就叫他们都不买你的。”
“好吃的好吃的。”蓉宝的眼睛弯成月牙,“县里的糖葫芦我们卖的最好吃。”
其实味道都差不多,但蓉宝手上的更甜一点,六斤山楂,赵氏用了三斤的糖,成本上去,味道自然要好。
一个人吃,十几个人看,小男孩都有点不自在,他尝了尝,觉得确实比别的货郎卖的好吃。
他说话在孩子堆里很管用,大家伙欢天喜地的凑过去,就是给钱的时候不好给,毕竟十文钱怎么分成六份呢。
嘉宝道:“一串糖葫芦有五个,你们一人出两文钱,把剩下的那串糖葫芦分了吃。”
“还可以轮着来出钱啊!今天你没有出钱,明天他不用出钱,后天换另一个不用出钱,这样不就行了吗?”
蓉宝的话太绕,大家伙都听不懂,挠着脑袋议论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把糖葫芦分了吃。
蓉宝才不管他们怎么选,反正自己能挣钱就行了。
城里的巷子三回九转,蓉宝带着嘉宝到处钻,跟在两人身后的杨氏都差点被绕晕。
一走就是半个时辰,蓉宝喊的嗓子都快哑了,可篮子里面还有十几串没卖出去。
她坐在石阶上哈气,“嘉宝,我们自己吃吧。”
嘉宝也觉得累,挣钱太辛苦了,就算把东西全部卖出去才挣十几文,吃两碗馄饨都不够。
不过听到蓉宝挎包里的铜钱响声,他又觉得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那我们回去吧。”
挣钱的第一天,赔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