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人不光臣认识,在座的怕是都认识。”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被勾起了兴致。
在他们认识的人当中,可未曾听说过有这么厉害的人物,不自觉将脑中自己所认识的十五六岁少年想了个遍,仍然没想出来是谁?
唯有萧玄墨似乎意识到什么,眉头紧皱,脸色变得十分不好看。
“刘大人,陛下面前你也莫要卖关子了,还是赶紧说吧。”
有大臣显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晓那人是谁了。
刘义朝高位上的庆帝道:“陛下,此人便是青王殿下的未婚妻——凤倾微!”
什么?
凤倾微?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眼中透着不可置信,当然也有不少人在质疑刘义的话。
那人怎么可能是凤倾微?
萧玄墨瞥了一眼萧玄宸,那眼神属实算不上友好。
他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庆帝一动不动的坐在龙椅上,看着刘义,面色微沉道:“此话当真?”
刘义面不改色道:“陛下,臣方才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所欺瞒。”
这时,萧玄墨思索一番,朝他说道:“刘大人,众所周知,这凤倾微乃是遵循她祖母遗愿将其送回老家安葬,此等一片孝心,就连百姓都称赞不已,如何又变成了你口中的少年?若你之言并非实情,当属污蔑,这可是欺君之罪,你可要想清楚了?”
话里话外都透着警告的意味。
刘义乃是萧玄宸一党,对此丝毫不以为意,当即冷哼道:“那凤倾微打着孝道的名义,表面上说是将她祖母送回老家安葬,实则改道去了雁门关。”
“还藐视军法,竟敢女扮男装混入军中,青王殿下更是包庇于她,且知情不报,此事是真是假,陛下派人一查便知。”
紧接着,萧玄墨像是抓住了什么重点一般,再次说道:“说到这,我倒是有一事不明,刘大人知晓此事的速度,真真堪比陛下。”
“这捷报今日才送到陛下面前,刘大人侄子报平安的信昨日便已抵达,也不知刘大人用的何种传信方式,不妨说出来令我等长长见识,日后也好借鉴一番。”
这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刘义一听,面色稍显紧张,他没想到萧玄墨竟然把话引到这上面,无疑是想让陛下猜忌于自己,不由得微微抬头,朝高位上的人打量一眼,只见庆帝面色果然不太好看。
他强装镇定,故意躲避话题,义正言辞道:“这事微臣自会向陛下交代,无需四殿下操心,眼下重要的是凤倾微女扮男装混入军中之事,且青王殿下知情不报。”
紧接着,刘义看向庆帝,拱手道:“陛下,青王殿下作为军中统帅,竟知法犯法,若不严惩,恐难以令军中将士信服。”
话落,殿内忽然有另一道浑厚威严的声音响起。
“刘大人,青王殿下带领十万将士在边关浴血奋战,扫荡逆贼,这刚打了胜仗你就要陛下下旨惩治他,未免太让人寒心了些?你此举,难道是想让陛下被天下百姓耻笑不成?”
说话之人,正是赵国公。
百官皆惊奇的朝他看去,他如此为萧承渊说话,就连庆帝也颇为意外。
刘义听闻此话,神色一慌,他可不想被胡乱的安罪名,立即朝庆帝请罪道:“陛下,臣绝无此意。”
“赵国公此言差矣。”萧玄宸转过头,对赵国公的行为并没有感到一丝意外,而是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说道:“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九皇叔刚打了胜仗是不假,可他包庇凤倾微,藐视军法一事也是事实,这一码归一码,怎可相提并论?”
“事实?”赵国公干笑了两声,语气淡定道:“三殿下,您这定论是否下得有些早了?是不是事实都还尚未查清,仅凭刘大人子侄的一封平安信便可将青王殿下与他的未婚妻定罪。”
“怎么?你们就如此笃定这件事情是真的,且没有任何隐情?”
“就是,仅凭一封书信就给青王殿下定罪,是否太过于草率了些?”
“这万一是有心人为之,岂不是冤枉好人?”
“可这三殿下与刘大人如此笃定,也不像是假的。”
听着这些细碎的声音,庆帝一时也难辨真假。
而赵国公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这雁门关远在千里之外,离京都甚远,三殿下对那边发生的事情倒是十分清楚啊。”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一语激起千层浪!
庆帝此时的脸色,肉眼可见变得铁青。
反应过来的萧玄宸,欲要开口为自己辩解时,庆帝冷着脸,截话道:“今日朕乏了,青王一事暂时搁置,朕自会派人查清。”
说完便起身离开。
王公公道了一句‘退朝’之后,也赶紧踩着小碎步跟了上去。
所谓伴君如伴虎,这几日他得嘱咐手底下那些人小心伺候着,以免脑袋不保。
下了朝之后,萧玄墨并没有离开,而是转身去求见了庆帝。
凭着这段时日庆帝对他的信任,萧玄墨俨然已经成了前朝乃至后宫人人追捧的对象,王公公知晓庆帝此时心情不佳,可还是硬着头皮进去通传了一声。
如今迟迟未立储,说不定他日登基的就极有可能是眼前的这位四皇子,自己何不卖他一个人情。
不一会儿,王公公从里面走了出来。
“四殿下,请吧。”
萧玄墨微微颔首,“多谢公公。”
话落,他便轻轻提起衣摆,抬步走了进去。
御书房内,庆帝端坐在案前,正低着头批阅奏折。
萧玄墨缓缓走上前,跪倒在地,“儿臣拜见父皇。”
庆帝并未抬头,声音淡淡道:“起来吧。”
“谢父皇。”
萧玄墨起身之后,迟疑片刻才道:“父皇,关于凤倾微女扮男装混入军营一事,儿臣有话要说。”
庆帝依旧未抬头,而且没有只言片语。
萧玄墨揣测不到他的心思,也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左等右等,御书房内始终安静得只听见庆帝来回翻阅奏折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