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昭最初知道苏茹玉,是从周围的学子口中知道的。
说是甘露宫有个女学子容貌姝色无双,作诗作策也是颖悟绝伦,他听后只是不以为意,毕竟世人多用这种夸大其词的方法,只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想来这个姑娘也是如此,传出这种故甚其词的说法,大概是为了嫁个好人家吧。
谁知后来有一次学宫举办诗会,众多文人雅士来钟翠山选取朝露学宫的诗魁,甚至孔圣人的嫡亲曾孙都到了现场,只为探讨诗魁。
荀昭本以为能与他一争的只有几个世家名流子弟,却没想到最后夺得诗魁的是甘露宫的一名女子。
选取诗魁是不记名的,只看诗,不看人。
那些老学究大概也没想到,最后选出来的诗魁是个女子。
他还记得当时苏茹玉从老院长手中接过魁首的奖品——灵山美玉,那老院长的脸上都快哭了。
苏茹玉当时说的什么?
好像说的是,这玉有什么用?还是拿给我小妹玩得了吧。
苏茹玉在台上傲气睥睨,众人只能服气低头。
他当时便明白了些什么,这姑娘的名声多半是真的,不是为了好嫁人吹出来的,哪家想嫁人的姑娘这么桀傲不恭、轻狂高调的?
荀氏弟子规,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
荀昭从小也是恪守礼节,寸步不乱,不知道规则之外是什么样子,看到她这样的行为举止,荀昭第一次没有去想,打破规矩是什么感觉,行差踏错会有什么后果……
只被苏茹玉舒朗肆意的笑容晃了眼。
祭孔大典上见到她,是意料之中的清纯典雅,在钟翠山中无意撞见,却是意料之外的旖旎凶狠。
那日荀昭在钟翠山上看到浑身是血却狠辣果决的苏茹玉的那刻,只觉得心底有什么一直被压抑的东西松动了,作为人的原始的欲望在跳动着,刺激着他的神经。
他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苏茹玉却因为体力不支晕倒了,他赶紧将随身携带的药粉为两人涂上。
荀昭将两人的外伤大致处理过后,自己的侍卫又来报,说是有人搜寻,似乎就是在找两位姑娘。
荀昭顾及苏茹玉的声誉,便命侍卫将那搜寻的人引过来,自己则是暗暗离开了。
事后苏茹玉卧床养病,养了许久,随后又传来甘露宫女学子沈明珠坠崖的事。
他本以为这件事与苏茹玉没有关系,毕竟在那时苏茹玉还在养伤,后来多方打听侦查,却发现沈明珠坠崖背后之人正是苏茹玉。
她又一次刷新了荀昭对她的认知,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样的苏茹玉,他怎么舍得让她毁在庆和长公主的手中?
随后他利用荀家的势力,动用多方关系,才摆平了此事,但自己的异常举动却被自家妹妹察觉,荀淳熙发现了他有意照拂苏茹玉。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自家妹妹居然与苏茹玉当面对质,当他得知此事之后,已经是自家妹妹与苏茹玉说完的第二天了。
他无可奈何,严令自家妹妹去给苏茹玉道歉,也不知道是何种结果……
还是说等游学的时候,亲自与她去说?
朝露学宫一直秉承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学准则,学宫之中常有游学活动。
有些有志向的学子会趁着游学,多走一些地方,甚至跨越州县,以便增长自己的见识。
更多的学子选择的是在距离学宫不远的地方,亲近自然,观察民情,辅助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学宫在游学期间会指定一个地点,大部分学子都会前去观赏游玩,近日学宫定的游学地点就是湘湖。
湘湖有文人墨居,有湖光山色还有众生百态,苏茹玉……也会去的吧……
荀昭想到自己将要面对苏茹玉了,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之前他去甘露宫,正好碰见了苏茹玉和她的小妹,苏茹玉的小妹懵懂无知,贪玩好奇的去触摸树上的青蛇,他出手相救,苏茹玉却并没有什么好脸色。
想来还是自己太过鲁莽冲动,不守礼数的原因。
荀昭不由得攥紧了手,这次他得想个法子,能名正言顺的靠近她……
……
京城边合庄,王皮匠家中。
苏无双仍抱着曼曼坐在门外轿中,苏无双身边的侍卫头领吕青在王皮匠家中,身后跟着几个家丁和和侍卫,王皮匠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差点就尿了裤子。
吕青沉声开口道:
“你怎么遇见那柳依依的经过,再说一遍!”
他一边说着,一边踹了一脚王皮匠。
王皮匠被踹倒在地,又哆哆嗦嗦地起身跪定。
他抬眼看了一眼面前凶神恶煞的几人,又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心中慌乱又愤恨,不由得暗自嘀咕道:
“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吕青皱了皱眉头,出声道:
“怎么?还想再挨一顿?”
王皮匠连忙抱着吕青的大腿求饶,接着出声道:
“我说!我说!”
随后王皮匠开口,讲他是怎么遇见柳姨娘,又怎么被柳姨娘说服收留,带她到了合庄的。
之前苏无双不明白,野庄与京城合庄隔着好几十里地呢,那柳姨娘是怎么孤身一人逃过她信国公府的层层盘查到了合庄的?
如今听了王皮匠的话,才知道当时的情形。
王皮匠在各个野山荒林都有落脚点,为的就是来这些地方收取猎户打的动物皮毛。
那日王皮匠去野庄旁边的野山中找那边的猎户,半路却突然窜出来一个黑影,他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鬼呢。
跪地求饶了好半天,才发现好像是个人。
王皮匠回过神来之后极生气,刚想骂几句,却发现这人一直喃喃着一句话。
这个人肩膀和身体被宽大的叶子裹盖,浑身破破烂烂,脏兮兮的,看不清男女,喃喃的话也听不太清,好像是口中有伤。
那人一直在说,
“三日后,鸡死屋塌。
三日后,鸡死屋塌。
血光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