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才能量条中唯一没动静的人道能量条终于动了,余晖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灭地剑的剑灵元姬说的还不错,想要收集三才属性能量中的人道属性能量,首要条件就是庇护所里需要大量的居民。
想到这里,余晖不禁皱起眉头,十几万人进入庇护所,才让庇护所的三才人道属性能量条出现了松动。那么,要让人道属性能量上涨,难道庇护所空间里需要几百上千万人吗?这个数字让余晖感到十分震惊,同时也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余晖非常渴望让庇护所升级,但他并不愿意轻易地将大量人员带入庇护所。毕竟,谁知道这些人会是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呢?作为庇护所空间的管理者,余晖能够知晓空间内发生的一切事情。然而,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今后的生活都将耗费在这个小小的庇护所空间里,时刻关注着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这种生活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因此,余晖决定慎重考虑如何引入更多的居民进入庇护所。他不能仅仅为了提升人道属性能量而盲目行动,必须确保这些人的品德和行为不会给庇护所带来负面影响。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才能真正实现庇护所的升级,并保障其安全与稳定。
当鬼谷子家族完成整体搬迁之后,他终于回到家中。然而,一到家,他就发现家人仍在努力改造地块。于是,他决定将大家召集起来,共同探讨这个棘手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无论是父亲、岳父、母亲、岳母还是妻子,他们一时之间都无法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最后,他们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从昭觉寺和青羊观等收留流民的地方引进一些品行端正的流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增加庇护所空间的人口数量。但是,要想让人口增长到足以填满三才人道属性能量条的程度,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就在家人都一筹莫展之际,女儿突然间提出了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提议,这个提议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家心中的希望。她指出,我们可以利用虚拟世界的特性,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生存环境,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庇护所空间的人口数量,还能增强人们对庇护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特殊的闯关模式,让闯关者在其中体验到真实的生存挑战。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逐渐建立起对庇护所的信任,并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玩家将会成为真正的庇护所居民,为整个庇护所带来活力和生机。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加入的居民将会对庇护所的管理者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因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见证了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为保护大家所付出的努力。这将使得庇护所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地方,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定居。
最后,当这些玩家最终成为庇护所空间的居民时,他们将带着对这里的深厚感情和热爱,共同建设和发展这个空间。这样一来,庇护所空间将会成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不断壮大并走向繁荣昌盛。
总之,这个办法说简单一点就是传说与现实的完美结合。通过巧妙地运用虚拟世界的力量,我们可以打造出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庇护所空间,为人类的未来创造出无限可能。
按照女儿的提议,余晖的家人们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庇护所里努力地改造着一片自己喜欢的区域。每一个家庭成员负责的区域都非常大,足有上万平方公里!而且,经过大家的辛勤努力,这片区域的改造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每个区域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能在这些区域内设置一些有趣的关卡,然后把空间传送通道随意地放置在各个地方,并规定每个通道允许进入的生灵等级和数量,那么这个地方一定会吸引很多流民前来挑战。例如,可以规定人类的等级最高不能超过二级,变异生物(如变异人和变异兽)的等级最高不能超过一级,并且每次只允许十个人进入。这样一来,不仅会吸引大量的流民,还可能让末日城市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也对这里产生兴趣,纷纷涌入其中。想象一下,当他们来到这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世界时,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呢?
这些区域,闯关者通常会拥有几条生命,具体条数取决于关卡设计者(也就是余晖的家人们)自己的喜好。然而,每个关卡都极其艰难且充满危险,如果仅依靠闯关者自身的实力,几乎不可能成功通过。但不必担心,因为一旦闯关者踏入这些区域,便会获得该区域最基本的修炼法门作为赠品。这些修炼法门能够帮助闯关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顺利通过第一关,并获得相应的奖励。这些奖励对于闯关者来说无疑是无比珍贵的,例如在庇护所空间中的一块土地、一间房屋或其他产业。
紧接着便是第二个关卡、第三个关卡以及第四个关卡……如此这般,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最后一关。当然,要想顺利通过第二关,仅仅依靠第一关的修炼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闯关者需要进一步修炼,提升自己的实力。然而,要达到能够闯过第二关的实力水平,所需耗费的时间可不短。幸运的是,此时的闯关者已经获得了闯过第一关的奖励——一处产业。有了这处产业,他便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安心修炼,直至成功闯过第二关。
自然,在成功闯过第二关之后,闯关者还会收获全新的奖励,即更为丰厚的产业。同样地,在准备挑战第三关之前,闯关者仍然会在这处产业内继续生活和修炼。当闯关者终于成功闯过所有关卡时,他早已适应并习惯了在庇护所中的生活方式,对庇护所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并最终成为庇护所空间的一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