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辉小心翼翼道:“奶奶,你也知道我们家大姑娘找的是个什么人,原来就是村子里的,村子里的人能送多少节礼?
每次就是几个月饼,两斤核桃,两斤松子,一包花生,两坛桂花酒,就这些还是他家比较富裕,别人家还送不起呢。
阿宝婆家是什么人家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有大礼来,我从丁权家过来,知道阿宝送了三百个饼子,两坛桂花酿。
还有别的干果每样两斤,光干果足足一大麻袋,我还以为他们和二姑妈家亲近,没想到小姑姑家也是这么多。”
李老太气得胸口疼,咬牙切齿:“可见我当初不喜欢他们是对的,一家人都太过分了,小娃子不懂事,大人也是死的吗?怎能如此对待长辈。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李老头坐在一边淡定的冷眼旁观,啥话都不说,心里却笑的哈哈哈。
直到奶孙两个越说越起劲,觉得阿宝一家大逆不道,有钱不给长辈花,有好东西不给长辈吃。
李老头才道:“李光辉,你一个大男人在这里嚷嚷啥,争吃打闹的,自己没做好还在这里说别人。”
他对李老太道:“老太婆,不知道人都是上行下效吗,你自己做了什么你不知道。你做过了初一他们才会做十五,人家对你已经够好了,不好的让你屁都闻不到,屎都吃不成,哪还有二十四个饼子,一篮干果。
瞧,人家编得这么漂亮的篮子都不要了,都送给了你,你还在这里渣精,小心明年一个饼也吃不着。
也就是今年你才能吃到别人的饼子,往年谁耐烦拿给你,这叫给脸不要脸。
又不是属猪的要吃那么多干什么,小辈的节礼,本来就是吃个味道就好,人家不给你吃也就不给你吃,你能怎么样?”
李老头很少说话,一下子说那么多的话真的是很难得了。
而且他在说话的时候,眼神警告的看了李光辉好几眼,还带了一点点不屑一顾的笑容。
老头子脸上有这样的笑容,委实让人不自在,让大孙子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
李光辉从来想不起来要给老人送东西,一则是因为老人并不穷,二吗,便宜占惯了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将心比心,永远只会捡着别人的便宜占,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粒米,都不可能拿出去。
这么多年无论是当官还是不当官,父母为他们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人情钱也是让父母出得理所当然。
直到现在大家看到真的是分了家,他和小王氏才会装模作样地拿出一点人情钱去吃席。
人与人之间的红白喜事,真的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每年家庭收入一半以上的钱用在这上面去了。
啥叫礼仪之邦啊,就是到处送礼如仪,慎重的吃几顿水酒,亲戚因此大集会,远亲会多住几天,七十岁以下的老人会多住几天,走动走动,都是见一面少一面了,亲戚之间要多见见,才不会留下遗憾。
但是走动就要钱啊,你不带礼物来怎么好意思住在亲戚家,住儿女家都要生方设法带点东西,不然怎么好意思上门?
别看走亲戚的老头老太穿得干净体面,说不定在家里还要挑大粪,种庄稼,田间地头到处坐,泥一滩水一滩,也就只有走亲戚的时候才体面些。
李光正中举后未办宴,要等着阿宝回来,李光义回来,所以中秋节都过了好些日子才开始办宴。
因为有了酒楼的原因,酒宴办在酒楼上,自家亲戚来的多就不说了,好些靖州官爷都来了。
他们一个是看李光义的面子,李光义如今是陛下的红人,画的一手好画,随便一幅画都能价值千金。
另一个是真看好李光正,这人之前去剿匪贼就干得干净利落,就是不考举人每月也有五十两的例银,那是特别贡献后的终生补助,啥也不用干就能拿到。
他中举后那笔银子照样能拿到,以后无论在哪里当官,那钱与薪资是两回事,照样还是能拿。
估计那个常凭凤要是知道他有这么一笔钱,说不得要气死了。
人自己穷不要紧,就是自己认识的人不穷了,才是很诛心的事。
靖州城的官爷们要来,那是被算进去的,但过路的读书人或者本来就是慕名而来的也多得很,这些人就是多余的了,所以酒席要算出额外的桌席,最少要放量五到八桌。
人家会给一点随喜银子,一般都比穷亲戚给的多,所以办宴不会赔本,菜稍微差一点还有得赚。
李光正作为别人祝贺的对象这一次是好好的在外面迎接客人了。
上回李光义是躲楼上没下来,只在吃饭的时候才出来见一见人,陪长辈喝了一杯酒,和昔日的同窗喝了一杯。
李光正不同,他更要面子,能自己亲自做的事就会亲自做一下,所以一直站门口接客。
“这人长的越发俊美了。”
“当初某某某咋就瞎了眼,没有看上他呢,要是看上了现在也是个举人娘子了。”
“那就是某某某没福气,那时候,这个举人也有点跳,虽然不惹是生非吧,天天窝在田里,捞鱼摸虾,还以为就是个薄命人,捞鱼的人能有什么出息?看来也是老辈子的古话也不准了。”
“鱼虾美味,能捞一点是一点。再说人家那时候又不养家,一个少年郎捞鱼摸虾也影响不了家运。”
“听说他家大塘和白坡的百亩田里每年的鱼虾吃不完还大量上市拿去卖,估计一年十几两银子应该有,蚂蚱也是肉吗。”
李光正听到这,暗想,这些人也太小瞧自己了,这两处鱼虾少说能卖几百两银子,自从酒楼自己开,每天的鱼虾供应也是这几处捞的,好处不用说,新鲜又赚钱。
就比如这次开宴席,吃这么好的饭菜肯定是要贴的,穷亲戚也就十来颗铜钱的贺礼,还不够一道菜钱。
大伯家是李光良自己拿人情钱,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被他父母叨咕了好几天。
大姑妈二姑妈小姑姑一家二十两银子,还各自带了两封百响鞭炮,一封院门外就放了,一封挂礼。
娘家侄子中了举,肯定是与有荣焉,欢天喜地,自然也很舍得出钱,又怕压其他几家亲兄弟太多被骂,只好少少的出二十两。
(/17366/17366077/101006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