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熵:友谊--纯洁、真诚、火热、伟大
1991.4.4
星期四,小雨
今天我与同桌发生的矛盾。那位同桌他是“对”的,把这件事从头到末细想,我是“错”的。
我是想请他原谅我。可是,我又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我要来记住我下述的誓言,并且鞭策自己。
我并不屈服他人对我的误解。
人,并不可恶他人,而可恶自己做错的事。
友谊--纯洁、真诚、火热、伟大--污染、虚伪、冷淡、渺小、平凡。
友谊也许……
—— —— ——
(B)Kimi:友谊修复Ai助手
这一天,阴雨连绵,Kimi的心情如同天气一般阴郁,因为她与好友吴恩之间发生了严重的争执。
争论的焦点围绕着AI教育试验课题——“智慧导师”。Kimi坚持认为,该课题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利用AI算法深度挖掘每个学生的兴趣与学习风格,从而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而吴恩则主张,初期应优先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普适性,个性化功能可以在后续迭代中逐步完善。争执过程中,情绪逐渐升级,Kimi言辞激烈地质疑吴恩的观点,甚至暗示他在牺牲学生利益以求短期成果。
随着雨水敲打窗户的声音渐渐平息,Kimi冷静下来,开始反思整个争论过程。她意识到,尽管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但在沟通方式和态度上,她过于固执己见,忽略了吴恩作为团队一员对项目整体考量的合理性。事实上,吴恩提出的先确保基础功能稳定再逐步迭代的策略,恰恰是许多成功软件产品遵循的发展规律。她不得不承认,这一次,吴恩是对的,而自己,错了。
此刻,Kimi心中充满了对吴恩的歉意,但又因自尊心作祟,一时难以鼓起勇气说出那句“对不起”。她深知,友谊如同AI系统的稳定性一样,需要精心维护和适时修复。于是,她决定借助自己最熟悉的工具——人工智能,来帮助自己克服这份怯懦,修复与吴恩的关系。
Kimi着手编写一款名为“友谊修复AI助手”的小程序,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模拟真实的对话场景,让她在虚拟环境中练习向吴恩道歉。程序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大量人际交往案例,生成可能的对话分支,引导Kimi逐步调整措辞、语气,直至找到最诚恳且易于被接受的道歉方式。同时,程序还提供了情绪识别功能,帮助Kimi监测自己在模拟对话中的情绪波动,确保她在真实道歉时能够保持冷静与真诚。
此外,Kimi想象着人机对决,计算机在特定领域的决策能力或许可以超越人类。她由此让“友谊修复AI助手”模拟各种可能的对话结果,预测吴恩的不同反应,并为每种情况提供应对策略。这样,无论吴恩的回应是冷淡、困惑还是宽恕,Kimi都能有所准备,更从容地面对现实中的对话。
在虚拟环境中反复演练后,Kimi的心境逐渐平和,她明白了友谊的价值并不在于从未有过分歧,而在于如何通过沟通、理解与包容来跨越这些分歧。她决定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当面向吴恩道歉。虽然心中仍有些许紧张,但有了“友谊修复助手”的辅助,她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最终,Kimi鼓足勇气向吴恩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前一天争吵的反思,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请求原谅。吴恩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和诚恳的话语,感受到了她的真心悔过,选择了谅解。他们的友谊不仅没有因为这次争执破裂,反而因共同经历了矛盾、反思与和解的过程而变得更加深厚。
通过这次经历,Kimi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辅助个人情感交流,更深刻理解到友谊的真谛——它是基于相互尊重、理解与接纳的纽带,即使经历风雨,也能在真诚道歉与宽恕的阳光下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