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早夭的孩子排进序齿是有先例的,只要这个孩子或者孩子的生母足够受宠,一般是孩子的生母足够受宠,为了宽慰宠妃/宠妾的丧子之痛,所以给夭折的孩子取个名字、立个坟冢,让孩子能享受香火祭祀。
就像李静言所生的二阿哥,只活了不到两岁,可也有个弘盼的大名,也是雍亲王府名正言顺的二阿哥。
只是对于大姐儿,四阿哥从未考虑过这个待遇,虽然那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虽然在那个孩子去世的时候他那么悲痛。
或许是当时觉得他跟宋绮云还年轻,总会生出新孩子,或许是后院近二十年都没有一个女孩降世。要不是宋绮云的出现,四阿哥都想不起在娇娇之前,还有一个大格格。
现在四阿哥在翻来覆去细数自己的几个孩子,才感觉自己对大姐儿的亏欠。只是这件事不是四阿哥一个人能做主的,皇家玉碟还需要请示康熙同意才行。
尤其,各家都有夭折的孩子,怎么就你四阿哥这么特殊,每个孩子都要上玉碟?四阿哥忧心因此会被八阿哥党攻讦。
所以,四阿哥并没有立马答应吕盈风的请求,只是摸了摸娇娇的发顶,去找宜修商量对策。
虽然四阿哥说自己今日留宿,宜修没想到四阿哥会这么就来,一见四阿哥愁眉紧锁的模样,就知道四阿哥又要自己当解语花了。
宜修再想想她跟宋绮云、吕盈风联合布下的局,就知道四阿哥在愁什么了,只是没想到宋绮云和吕盈风下手这么快,一天也不愿意等。也是,事关孩子,自然是越快越好。
宜修走上前抚平四阿哥紧缩的眉头,“王爷可是在前朝有了什么烦心事?”
四阿哥握紧宜修的手,“若是前朝之事,爷不会这么烦恼。”
或许原来的四阿哥会为兄弟相残感到烦闷,但现在四阿哥只当他们是敌人,又有什么可伤心的?只要十三弟一直对自己好,四阿哥无所谓其他兄弟的爱恨情仇。
这回轮到宜修犯愁了,“那王爷是因为后宅的事情?”
这属于宜修的管辖范围,什么事能让四阿哥都感到为难呢?
四阿哥酝酿了一下,跟宜修说,“爷想着要不要给大姐儿上玉碟。”
宜修装作惊讶地说,“大姐儿已经去了这么多年,王爷怎么突然想起这件事了?”
四阿哥直接把吕盈风的提议归于自己,就好像自己是个慈父,“爷见了绮云这些年的煎熬,总觉得不是滋味,若是能用这种方式宽慰绮云一二也好。那时候爷只是个光头阿哥,没能给大姐儿好好置办身后事,也确实亏欠大姐儿良多。”
宜修很理解地开口说道,“也是妾身的失职,都不曾提醒王爷大姐儿的事情。”
这件事要真能归到宜修身上,宜修不至于非得三个人一起忽悠四阿哥,四阿哥执意当个聋子瞎子,谁能管得了?你以为你是康熙啊?
四阿哥看宜修把罪过担过去一半,也没那么为难了,“就是现在老八那边像疯狗一样盯着爷,若是提出此事,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添乱?”
宜修不忧反喜,“王爷怜爱大姐儿,舐犊情深,若八弟那边连这点父女之情都要贬低,真是让人齿寒。”
四阿哥明白宜修的意思了,康熙现在最渴望看到的就是全家其乐融融的景象,四阿哥在为早逝的长女奔走,八阿哥却在落井下石,谁更有亲情味儿不是一目了然?
想明白了一切,四阿哥心态也平和了,开始琢磨自己应该给大姐儿和娇娇起个什么名字。
“咱们府上的格格,便随着兄弟们走,从女从日。大姐儿的大名就叫姝晴吧!若大姐儿能够平安长大,必然是个德才兼备、明媚美好的人。娇娇的大名便为妙晗。”
宜修想了下这两个名字,不禁夸赞道,“晗,雪后初晴的早晨,天明之意。这个字,王爷取得真妙。只盼着妙晗带着姝晴的福气,平安健康过一辈子才好。”
四阿哥拍了拍宜修的手背,“爷正是这样想的。绮云虽然嘴上不说,可她能来参加妙晗的生辰宴,自然是对妙晗有所关注的。这样不远不近的相处着,对绮云和妙晗都好。”
宜修则是满目崇拜,“王爷能够这般为妹妹们着想,妾身不如王爷远矣。”
四阿哥本来还有些被赶鸭子上架的憋屈,也被宜修消除了。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四阿哥 哪里还记得不是自己要为两个女儿考虑的呢。
第二日,四阿哥兴冲冲地去找了康熙。当然,在面对康熙的时候,四阿哥还是摆出了一副哀戚的模样。
“儿臣膝下单薄,长女早殇,儿臣不忍心女儿在外漂泊无依,所以想请皇阿玛为她重开玉碟。”
康熙倒是没想到四儿子会为了这种事情来找自己,“怎么突然想起这件事了?”
这件事康熙还有印象,毕竟当时四阿哥还找自己请示过。
四阿哥更是悲伤,“儿臣的二女如今也站住了,可一想起长女,儿臣这颗为父之心就像在烈火中煎熬,实在觉得亏欠良多。”
康熙感同身受,老四随自己,对儿女们都有一颗慈父之心。
“可想好了名字?”
“儿臣不才,为长女取了姝晴二字,二女则叫妙晗。”四阿哥见康熙被打动,甚至有了赐名的念头,恨自己昨天没想周全,没想到康熙会来了兴致。
“都是跟着儿子从日,确实是慈父心肠。”
康熙见名字取好了,取得用心,甚至跟着男孩从日,四阿哥确实不是为了博自己的好感,才演的这出戏。
“你难得求朕什么,朕还能不答应吗?”
四阿哥知道康熙这是同意了,满意而归。
四阿哥离开后,康熙跟梁九功感慨,“这老四,对儿女倒是不板着一张冷脸了。”
梁九功也不吝啬给四阿哥说好话,哄康熙开心,“雍亲王对孩子们爱护有加,想来是有皇上做榜样的缘故。”
康熙被捧得很高兴,“你这老奴,就会花言巧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