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曼妮丈夫一时间有些诧异,毕竟自己的妈还从来没喊自己干过家务活,
“妈,让曼妮收呗!我不想动,还想看会书呢!
杜曼妮婆婆斥道:
“看什么书,每天就知道抱着你那些乱七八糟的报纸书看,看出来个名堂了没,好歹你赚两块钱稿费给我也行。
曼妮天天忙着呢,哪有时间管这些小事!
赶紧的,是不是要我揍你!”
说着说着,婆婆把鸡毛掸子都拿出来了。
杜曼妮丈夫一看竟然是来真的,当下委委屈屈的去洗碗了。
杜曼妮也是吃了一惊,然后就看到婆婆颇为殷勤的给她拿了水壶,钥匙,还给她拿了一顶帽子,
“我知道你事情忙,以后就不要操心家里的事了,好好在外面奋斗,争取多立几个大功劳,好当领导,给我孙子挣个前程出来。”
杜曼妮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随即哭笑不得的去上班了。
杜曼妮婆婆也有朴素的理论。
她以前是觉得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干事业,女的在家里面看好孩子收拾家,所以这么多年来,她基本上也没有让公公干什么家事,让他能好好的在外面发展。
可是公公昨晚上一番话算是彻底颠覆她的一些认知。
然后她翻来覆去想了一整夜,越想越觉得老伴的特别有道理。
自己儿子从小胆子就不大,抗战的时候听到外面的枪声都害怕,自己这个女人那时候看到鬼子都敢去开两枪,可是自己儿子只知道躲在洞里。
那会她还能自欺欺人说儿子小,可是现在他都27了。
天天读书也没读出个名堂来,全靠当初在他爸爸的帮助下入党早,资历高。
下了班就求在家里也不知道出去跟朋友同事吃饭联系联系感情。
你说读书当个作家也行吧,投了两次稿子被退回来,就再也不投了。
这些年来她也看清了,自己儿子纯粹就是文不成武不就。
看着别家的儿子一个个去当兵去读书建功立业,她心里别提多羡慕了。
可是儿子就那样,你打他就光哦哦,然后就不做,你能咋办!
这些年她也就是在欺骗自己。
若不是他爹早就为他规划好,他也不能走到现在的位置。
所以她当初找儿媳妇就想找个厉害点的劝他上进,然后一眼就看中杜曼妮,那丫头长的漂亮,为人大方,而且永远都对工作充满激情。
虽然家境差了点,但是抗战前谁不是泥土堆出生的。
见面之后,当时杜曼妮刚好也愿意,毕竟男方家条件这么好,男的看起来也老实没有花花肠子。
所以杜曼妮婆婆一手安排了两人的婚事,至于儿子的意见,老妈说啥就是啥,没有一点主见。
可是小杜嫁进来,儿子还是那副死样子。说话倒是多了不少,一点都没有上进心。
她多少就有点迁怒小杜,对她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限制,小杜也比较尊重她,所以这些年工作的并不算开心。
但是现在她想通了。
既然儿子没有在外面搞事业的能力,儿媳妇上也是一样的,只要儿媳妇以后能当上领导,谁说不是他们家的呢,到时候自己就炫耀儿媳妇不是有一样吗!
那既然儿媳妇要搞事业了,就不能在家干家务活了,她以后老了,没人拾掇家怎么办。
反正儿子也没什么用,就喜欢待在家里,下班也早,上班也不急,那干脆就把儿子培养起来,做家里的事也是一样的。
还别说,虽然让杜曼妮丈夫出去交际他死都不愿意,但是在家里干家事,又不用出去说话喝酒,虽然麻烦点,但在老母亲鸡毛掸子的威胁下,他还真的群做,做的还不错。
这让杜曼妮婆婆越发觉得,当初自己就是看错眼了,自己儿子分明就是生错了性别,这该是个丫头呀!
杜曼妮的生活也越发幸福,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杜曼妮正在问一个摆摊买菜的大爷,怎么去宋家沟。
一个大爷指了指最宽的那条水泥路,
“就那条路看到了吧,走到最尽头就。,”
杜曼妮一时间有点诧异,这路看着明显又新又宽阔,
“这路比县里的路都要好呢!”
大爷笑呵呵的来了谈性,
“可不是,这都是宋家沟叶厂长的功劳,我是二大队的,这路有一部分还经过我们村那边。
自从修了这路,我回去就方便多了,而且我们村条件也变好了,经常会有人过来,我们摆摊买点菜卖点山货,这段时间可没少赚钱。”
说到这里大爷笑的黄牙都露出牙根子了。
“而且我小儿子还因为成绩好,被轮椅厂录取,现在已经正式成为一名工人,还娶了媳妇,生了个大胖孙女。
你不知道我小儿子都三十多了,就因为穷也没钱给他盖房子,一直说不到媳妇,好在他上十岁的时候跟着县里的掌柜学过识字算数。
后面上学占了大便宜,一下就录取上了。刚录取就有媒婆给他说亲,说的还是条件顶好的姑娘,不要彩礼,房子还愿意一起盖。
这不工作刚两个月就能盖新房了。”
大爷笑的都停不下来了,周围人都羡慕,
“老哥你运气好呀!”
“那可不,若不是叶厂长开了个厂,又办学校修路,我们这些村里哪怕是做梦都不敢想儿子能当工人呢!”
“就是不当工人日子也好过,我们一大队的李二,就弄了个牛车,来回帮忙送点货,拉点人也赚不少钱。
后面竟然直接哦被轮椅厂宋成师傅看重,带他学车,现在都开始开卡车拉货了!”
周围人羡慕的咂嘴。
“我啥时候能有这一天呢!”
“让孙子孙女好好学习吧,听说我们外村的女孩现在也免学费了,而且只要去还免费发个鸡蛋。”
“这么好的事,怎么不给男娃也发。”
“你可别说这个话,当初就有人用这事的指问叶厂长,叶厂长可生气了,说女娃不来,男娃也别来上学。
那个宋家村的男娃现在还在家里呆着呢!”
“这岂不是以后都不能去轮椅厂上班了!”
“那可不是!”
周围人倒吸一口凉气。
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些泥土里刨坑的人,最大的运气就是能去轮椅厂了,现在学都不能上了,以后前途都没有了。
那人又继续说:
“男娃要1.5,听说宋家沟的人男娃去只要一块钱,反正我家里穷,供不起四个男娃,干脆让我的三个女儿去上,每个还能赚三个鸡蛋回来。
说不定以后还有希望能当上工人呢!那以后我养老就不用愁了!”
另外一人说:
“不都是儿子养老,你让闺女养老,她婆家能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