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你们家的鱼塘年底要出鱼吗?”
郑小满想起大姐家的鱼塘,年底她肯定是要给作坊里的工人发福利的,如果大姐家年底出鱼,那她就可以直接在大姐这里买。
郑小玉摇摇头,“今年鱼塘里的鱼还太小,我和你姐夫想着到明年开春,鱼再大大的再出。”
“这样啊,我本来还想着年底在你这买一些鱼呢。”
“你要是买来自己吃没问题,塘子里的鱼也有一些大的了,自家吃还是够的。”
“不是,我是想年底给大家发年礼,再加上自家吃的,差不多得要五十多条嘞”
郑小玉摊摊手,“那就不行了,鱼塘里现在是没有这么多大鱼的。”
郑小满笑着道:“没关系的,那我就再买别的就成。”
两个人说着话,忽然外面就吵闹了起来。
“呜呜,你个杀千刀的,那是你亲闺女啊,你不给她讨公道,谁还能去给她讨个公道啊!”
“你这疯婆娘,人都死了,还说这些有啥用?”
接着就是噼里啪啦摔东西的声音传来,其中夹杂着女人的尖叫咒骂,还有男人的怒吼声。
郑小满皱着眉,“姐,这是谁家啊?”
郑小玉叹了口气,“还能有谁家,腊梅家呗。自从腊梅走了,这两天他们家一直就不消停。”
郑小满这才想起来,大姐家和腊梅家就隔着两户人家。
提起腊梅,郑小玉也是很惋惜,“你说那腊梅比我年纪还小呢,谁想到竟然说没就没了。
现在闺女死了,腊梅娘后悔了,她把闺女家给人当妾的时候,咋就没想想自家闺女过的会是啥日子呢。”
郑小满也挺唏嘘的,还好她爹娘都是开明人,不会把她拿去卖了换钱。
要是她摊上腊梅这样的爹娘,估计自己就是再跳一次河,都不会去给人做妾的。
外面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两人也没了说话的心思,郑小满就起身回家了。
出了毛家的院子,她就见到头发散乱的腊梅娘,像疯子一样坐在大门口嚎啕大哭。
郑小满同情她吗?一点也不。
当初腊梅明明都已经说了喜欢杨书怀,就算是不能把她嫁到杨家,那也完全可以给她找一户好人家嫁了的。
可是她娘爱慕虚荣,非觉得给闺女找个有钱人才是好的。
现在可好,闺女直接就没了。
郑小满收回目光不再看她,不过是自作自受罢了。
只是本以为这件事就算腊梅娘闹,也不会再有什么结果了。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腊梅娘竟然一个人去了镇上,拿着一把剪子,把腊梅嫁的那个老爷给捅死了。
官差到村子里来抓人的时候,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谁都没想到平时碎嘴又势利的腊梅娘,竟然能为闺女做到这个地步。
郑小满突然觉得很悲伤,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只是官差在圈子里找了一圈并没有抓到腊梅娘的人,只在河边找到了她的一只鞋子。
从那以后再没有人见过腊梅娘,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跳河死掉了。
而腊梅爹被死的那家人找过来痛打了一顿,原本给他的一百两银子也被抢了回去。
要不是村长带着人赶过来,腊梅爹估计会被那一家人给打死。
即便如此,他之后也有一条腿被打断了,之后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现在钱没了,媳妇和闺女也都没了。
不知道他此刻有没有后悔过,这就无人知晓了。
两年后
一个身穿鹅黄衣裙的美丽少女从马车上走下来,一只黄色的土狗不知从哪跑出来,围着少女来回转圈。
“汪汪汪”
土狗兴奋地朝女子叫着,尾巴都快摇晃成风火轮了。
少女摸摸大黄狗的脑袋,一人一狗朝着一座大宅子门口走去。
这时门里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听到狗叫声,大笑着跑出来。
“姐姐姐姐,你终于回来啦。”
小姑娘从里面出来,就朝着少女扑了过来。
“哎呦,我说春丫啊,你可轻点,我现在可是抱不动你了。”
郑小满微微弯下身把小妹抱起来,惹得春丫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姐姐,你这次去府城怎么去了这么多天,我都想你啦。”
郑小满把她放下来,牵着她的手往院子里走,“铺子里有些事情要处理,这不一处理完我就回来了么。”
“那姐你下次再出去,带着我一起行不行呀,我自己在家好没意思啊。”
“行,等我下次再出门,就带上你一起。”
春丫高兴的又蹦又跳,“姐姐你最好了。”
郑小满莞尔一笑,那明艳的容貌更加艳丽动人了。
今年她已经十四岁了,个子也抽条一般长到了一米六出头。
虽然一张脸看着还有些稚嫩,但是已经出落的极为美丽了。
从去年开始,家里就不断有人来给她说亲,不过都被周春凤以想多留闺女几年给打发了。
这两年郑小满的生意做得越发大了,之前的香肠作坊,从一开始的二十几人,已经发展到了五十几人。
去年她又建了粉条作坊,现在干活的人也有四五十人了。
可以说王家村的村民,几乎每家都有在她作坊里工作的人。
作坊的工钱也从一开始每个月二百文钱,涨到了现在的五百文钱。
比起去城里打工,明摆着在家门口做工更划算啊。
而且郑小满的作坊每天还供中午晚上两顿饭,除此之外过年过节也都有节礼发给他们。
这两年大家日子也都越过越好,首先是郑家分给大家的红薯种子,第二年全村看着那亩产两千斤的产量,都震惊的久久的说不出话来。
有了这红薯,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会过那饿肚子的日子了。
不仅如此,他们种出来的红薯,除了留着自家吃的,多出来的郑小满直接就都买走了。
去年就是卖红薯,每家都挣了几十两的银子。
更别说他们在作坊里还能挣到了钱,王家村的日子绝对是今非昔比了,在附近几个村子里那是数一数二的。
外村现在想要嫁到王家村的闺女那可多着嘞,不过她们想嫁过来不仅仅是因为王家村人的日子过得好。
更是因为这里的媳妇们可以自己出来挣钱,让她们觉得自己在家里都能挺着了腰板。
不过要说这两年变化最大的,还是和郑家连着亲的这些人家。
前年的那些红薯,最后曹俊都是以五百文一斤的价格给卖出去的。
一五百文他抽四成,那一斤红薯还能剩下三百文钱呢。
就是种的最少的郑小玉家,四亩地的红薯,最后也卖了两千多两银子。
像郑小满外婆家种了十几亩的红薯,就这一笔就挣了五六千两。
还有郑春华家里,杨长青家里,每家都挣了不少的银子。
要不是他们都把这个事情瞒的死死的,估计他们几家现在就是众矢之的了。
当然最大头,还是种了五百多亩红薯的郑小满家。
没人知道她们家现在到底有多少银子,就只知道她们家现在挣的钱,绝对不比镇上那些大户人家少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