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记仇,儒家堪称前三甲。
自家父亲就曾被他们诋毁了两千多年,毫不留情。
这股力量,简直可怕。
韩信深知儒家的手段,以他的才智,怎能不明白他们的脾性?突然,韩信眼神一黯,倒地不起。
曹参走上前,检查他的心跳和气息,惊讶道:“他已经……。”
卫青叹了口气,“太过敏感了,心理防线瞬间崩溃。”
“通知伏羲或者孟子,儒家派谁来为韩信立碑,务必做得尽善尽美,以此警示世人,切勿步韩信后尘。”
贾诩和萧何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从未料到,主上的怒火竟是如此决绝,这是真正的摧毁人心。
他们遇见韩信时,他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原本五万的大军,被大秦的一万兵马干净利落地消灭殆尽,其中不少是张家子弟,全军覆没,张家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即使未来有人自称是张家后裔,也只会被世人记住他们对帝国和社会的危害,是贵族顽固的反对者,是百姓的敌人。
萧何不解,“韩信不该如此……”按理说,他应该选择离开而非反抗。
贾诩则缓缓道:“这或许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历史上,韩信并未选择支持韩王,而是刘邦,同样是谜团重重。”
人已逝,未来的解谜者,自有他人。
对于三晋之地,赢耀向来抱持着充分的信心。
在初代世家纷争中,他已悄无声息地进行了初次整顿。
如今再次掌控,又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肃清。
唯有楚、齐、燕三国,他则交给了李信和蓝玉去料理,王蠡则只提供必要的支援,大部分精力仍集中在百越之地,以防备其可能的反抗,同时严密监控进出通道。
百越王将因他的轻率付出代价,大秦并不急于获取百越的灵材,因为他们的可成长世界已能满足帝国的资源需求。
长达百年的封锁,足以让百越陷入困境。
大秦采取的战略是稳固边界,强化管控,强者纷纷派驻,断绝了任何走私的可能。
你百越王的傲慢,宗门的自大,都将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得到清算。
待卫庄和东方白完成他们的复仇使命,他们将毫不犹豫地撤离这片土地。
剩下的,就让那些侥幸逃脱的鱼儿在百越内部自相残杀,直到大秦拥有了压倒性的实力,再来轻松收割果实。
这种策略,赢耀已驾轻就熟,如同后世的经济封锁,运用得炉火纯青。
荀子和伏念收到赢耀的暗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
然而,他们无法违逆,这无异于公开反对。
荀子苦笑,"九公子这手法,既杀人于无形,又欲证千古真理。”
他对张良的才华深感认同,只是在一些理念上,张良并未符合儒家的理想,因此荀子默许他脱离儒家体系。
毕竟,刘伯温乃紫虚元君指定的抗元的重要角色。儒家不宜过多干涉。
如今,张良的处境,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族和百家对大秦变革的误解。
他们口中的暴君赢政,实则包容且大气。
若真政暴虐,恐怕早无人敢于发声。
观察目前的人宗,遭到强力的秦国攻势,损失惨重的弟子数目难以统计。损失惨重,甚至宗门总部也被北冥子接管,参与反秦者,皆成了道家的清除目标。
这就是赢政和赢耀展现的决心。
荀子对北冥子、鬼谷子和夜的羡慕并非伪装,若非他选择稳妥,提前布局,早已突破通玄境。
伏念此刻羡慕的是墨家,燕丹几乎将里家推向深渊。
尽管墨家在地方上的牺牲巨大,但墨者的坚韧不拔赢得了民众的尊敬,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如同大秦的忠诚守护者。
地方上的反馈显示,儒家已经落后于墨家,而农家更是凄惨,几乎被杀戮殆尽,连齐国王室也未能幸免。
大多数百姓选择跟随大秦,享受安宁生活,而非冒着生命危险起义。
这样的对比,无疑揭示了大秦的吸引力。
昔日的农夫们,如今因秦朝的变革而逐渐转变命运。
他们何以甘愿背负反叛帝国的重担?对于六国的过去,他们心中自有定论。
优劣之分,他们了然于胸。
赢耀行动迅疾,直指三晋腹地,原计划交由蓝玉执行,然而蓝玉远在楚地,短期内难以达成目标。
凭借在燕地和齐地的赫赫战功,李信得以重返帝国核心将领的行列。
尽管他在楚国曾败给项燕,那是因为昌平君的背叛,且楚国地大物博,不易攻克。
王翦曾言,六十万大军不足以征服楚国,而李信夸口二十万便能攻下,最终却落得惨败。
若非昌平君出卖,结局或许只是未能攻克而已。
如今,赢耀再次启用李信,让他回归核心,对此,李信心存感激。
赢耀了解他,只因他是李广的祖父,而李广无疑是一位出色的将领。
此刻,赢耀安排李信出任一方统帅,旨在为李广的未来铺路。
他已规划建立多个军人世家,蒙家、王家和李家皆已崭露头角,家族子弟将悉数投身帝国军旅,这是赢耀的战略布局,也是培养新一代精英的途径。
王离被允许加入建设兵团,这支不属于野战军序列的部队,目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将来,他们将会被改编为辉煌继位后的核心兵力。王翦作为智者,自然洞察其中深意。
对于军人世家,他们的子弟已纷纷在赢耀麾下的部队中担当要职,赢耀也将他们的身份塑造为军人世家的象征,形成统一的序列。
同时,赢耀大力推广兵家学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军事人才。
这些人才将在未来的万族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军政体系的分离势在必行,以避免内部混乱。
为了保护亲手奠定的三晋基础,赢耀决定亲自率领修罗卫出击,荡平那些可能的破坏者。
一万洞玄境的修罗卫,无论在何处,都是无可匹敌的力量。
曾经的秦军精锐,如百战穿甲兵和黄金火骑兵,已无法与修罗卫相提并论。
如今的修罗卫,代表着大秦军队的未来,是展示大秦实力的顶级兵种。
赢耀决心让修罗卫名扬天下,吸引四方英杰为之效力。
未来的守护者们,将要变成大华帝国的训练导师,原本:未来的修罗卫,将是大秦帝国的教导卫,更是所有将才从军的圣地。吸引所有杰出将领的向往之地。
未来的精英将才,必得在修罗卫中磨砺,否则便不足以列入帝国的核心序列。
修罗卫在荡平张良部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管了卿赵之地,短短二十日之内,战绩赫赫,令人惊叹。
这包括了行军的时间,每一场战斗都在一天之内决出胜负。
魏地的世家、门阀和贵族,在赢耀的铁腕下无一幸免,未被触及的也都纷纷逃往偏远的百越之地。
这些人都是精明之人,懂得避其锋芒。
对于那些主动离开大秦的世家,赢耀并未穷追不舍,他知道百越之地需要这些不稳定因素制造混乱。
原本张良可以逃脱一死,但他竟在自己的领地上焚烧了赢耀预留的空城,这触怒了赢耀,自此之后,叛军不敢随意放纵,因为赢耀对这类行为只有一个态度——杀!这是他的铁律,只有与大秦军队正面交锋,才能求生,百姓不得牵连。
赢耀站在大梁城,意气风发,面对昔日的六国贵族,他嗤笑道:“这些所谓的贵族,简直不堪一击,毫无挑战性。”
曹正淳附和道:“这是主上的英明,修罗卫对付他们,简直是大材小用了。”
赢耀得意地笑道:“这就是高维度打击的快感。”
萧何虽然对曹正淳的逢迎有些不屑,但明白每个人都有其生存之道,尤其是曹正淳和雨化田,尽管身为宦官,但他们的能力和忠诚不容忽视。
曹正淳虽以贪污着称,但他的能力实则出众,若非赢耀召唤,他不可能保持如此清廉。
雨化田则被誉为难得的忠诚,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傲娇,有时会显得眼高于顶。
“萧何,你就留守晋地,好好治理,我要看到你的成效。”
萧何激动地回应:“臣定当不负主公厚望。”
晋地是赢耀的私人领地,由陛下亲自赐予,他计划将其打造得如同秦地般富饶。
秦地由内史腾掌管,作为皇族成员,他的地位稳固。
许多棘手之事,萧何他们难以解决,世家想要撼动内史腾,首先要过宗室这一关,有宗室的支持,谁敢轻举妄动?
内史腾得到赢政和赢耀的双重肯定,打压他无疑是自寻死路。
晋地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赢耀亲手打下的江山,更是他的一片私人领地,此乃赢政所赐之领土。现如今,委派何萧担任该域的首要管理者,其地位仅次于内史腾。
凭借萧何对朝廷局势的洞察,他显然有望成为下一任的帝国内廷总管。
诸葛亮即将执掌帝国中枢,李善长的仕途或许也会紧随其后,跃升至廷尉之位。
官场的布局,往往透过任命窥见家族势力的底蕴。
他如今能在三晋独领政务,未来跻身中央核心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军事改革的议题,正是促使赢耀亲自出马,席卷三晋的关键因素。
赢耀在三晋的赫赫战功,犹如晴天霹雳,震慑了楚地的叛军。
特别是大泽乡和泗水郡的沛县,成为了他们心中的阴影,直让刘邦、陈胜和吴广心惊胆战。
尽管没有攻陷城池,但他们的影响力已非同小可,占据大片土地,只需避开县城,便可安然坐享其成。
刘邦和陈胜、吴广的策略尤为精明,前者巧妙地汲取世家豪族和百家的财富,后者则深入挖掘齐国和农家的资源。
当他们得知张良因赢耀的严惩而陨落,刘邦更是心有余悸。
深知留在此地只有死路一条,他未等王翦等人的围剿,果断选择了撤退,以战略转移为名,携家人和亲信遁去。
这一举动让赢耀惊讶不已:“原来刘邦这狡猾家伙,如同泥鳅般滑溜,直觉敏锐得令人惊叹。”
原打算与他周旋而后除去,却不想刘邦走得如此从容。
更重要的是,起事之初,刘邦只打出号召,占据地盘,从未有过暴虐之举。
他的沛县乡亲们多是参与建设的百姓,怎能对他们下手?一旦这么做,他的队伍恐怕就要瓦解。
跨出丰县,踏入南越领域的刘季,心情颇为畅快。心情格外舒畅。
“我刘季并未损毁大秦根基,而是作为先行者为大秦开疆拓土。”
临行前,他还给当地县令留下了两封深思熟虑的信,承诺待大秦进攻百越之时,他将成为最忠诚的战士。
看着刘邦的信件,字里行间流露出真诚,那是县令通过雨化田的渠道传达过来的。
赢耀心中暗想:“历史记载刘邦最终获胜,实属理所当然,此人确实有过人之处。”
他的洞察力,恐怕连范增也无法企及。
范增曾提议项羽除掉刘邦,若无此人,项羽或许早已称霸天下。
这种智慧,就连黄石公也难以媲美,他始终被刘邦的智谋所蒙蔽,从未从中得到实质的利益。
黄老仙人所给予的智慧,唯有沛公才能领悟其精髓。
告别之际,沛公遵照黄老仙人的指示,直指越疆,甚至向黄老仙透露了自己的行程。
黄老仙的战术策略,沛公执行得毫不犹豫,即使面对挑战,他也决不含糊。
赢耀之所以无法心生怨恨,全因沛公的坦诚直率,他毫不保留地揭示了黄老仙的所有计策,甚至警告,若不遵从,黄老仙将亲自出手教训。
沛公深知,自己的胜败关乎黄老仙的荣誉,绝不能将其视为筹码赠予赢耀。
同样,沛公主动提出换取知命境修士的突破丹,对珍稀资源,他毫无保留,只给出明确的索取地点。
萧何评价道:“陛下,镇压沛公,非您莫属,其他人皆不足以胜任。”
他的洞察力精准无误,对于放弃与坚持,沛公总是果断决绝。
危机时刻,沛公的敏锐洞察力无人能及。
赢耀赞叹道:“沛公敢于先行支付,而后兑现承诺的魄力,足见其深谋远虑。”
曹正淳心中有所动摇,试图直接获取这笔财富,但贾诩明白赢耀的考量。
原本,赢耀对沛公的杀意坚定,然而百越门派的介入,令局势发生了转变。
“如今形势不同,杀他无益,反而他有其价值。”
赢耀分析道,“沛公的存在,定会让百越王如坐针毡。”
至于项羽,视情况而定,若其未撤离,当除之而后快。
但若项羽听从范增,必有防备,需另寻对策。
黄老仙等人并非以复国为唯一目标,他们更倾向于保存实力,即使牺牲一些努力,也能在百越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