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宣府,这座古老城镇亦笼罩在紧张氛围之中。原本应是静谧无声的夜晚,此刻灯火辉煌,手持神秘火把的士兵们在宽阔的街道上穿梭,目光中透露出警惕与一丝混乱。
宣府城墙之上,身穿华丽战甲的宣大守护者杨肇基,凝视着远方黑暗中隐现的庞大军队,周围簇拥着忠诚的副官与骑士。激动的心情让他面色涨红,青筋暴跳,雄壮的身躯微微颤抖。
天子的预言果真准确无比,那些草原上的蛮族,如同永不驯服的野兽。尤其是那位「草原霸主」,表面与我们进行谈判,背地里却率军越过边界,出现在宣府的边缘,其胆大妄为之举令人震惊!
尽管情报显示,林丹汗与其麾下军团尚未对沿途村落造成大规模破坏,但即使是纪律严明的正规军,也难以保证绝对的无害,更不必说那些缺乏道德约束的草原儿女?
「京城是否已收到消息?」短暂沉默后,杨肇基低沉有力的声音穿透夜风,将将士们的思绪拉回现实。
因历史遗留的「叛国罪」问题,宣府这座帝国边疆的重镇至今未有最高指挥官常驻。然而,这也给予杨肇基更大的自由度,使其意志能畅通无阻。
「大人请放心,一切已在掌控之中。」
闻言,一位约莫四十岁,神情沉稳的将领毫不犹豫地回应,他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稳定了城墙上的不安情绪。
即便蒙古霸主气势汹汹,其行军速度惊人,但得益于杨大守护者的智慧布局,宣府在敌军抵达长城之前就已收到警报,并及时向京城与其他重要城市发出警示。
大同,距宣府不过三百里,被誉为「九边第一堡垒」,有「塞北王者」亲自镇守,与宣府形成稳固的犄角之势,共同守护京城安全。
一旦有任何异动,两地即可迅速响应,形成坚不可摧的防御网,保护着帝国的心脏地带。
"嗯,那便好。"
随着声音落下,杨肇基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穿透夜幕,注视着远方被星光与魔法辉光映衬的蒙古军队,那些偶尔传出的喧嚣声,在夜风中显得格外神秘。
尽管夜色如墨,视线模糊,但凭借多年的战场直觉和之前哨兵的汇报,杨肇基估计,城外蒙古大军至少有五万之众。这五万精壮勇士,对于林丹汗麾下的察哈尔部落而言,几乎是倾巢而出。
而林丹汗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仅仅是为了"交易会"吗?
想到这里,杨肇基心中疑云密布,将视线转向了一位面貌略带异域风情的将领,沉声道:"那鲁,你确实知道林丹汗是为交易会而来?"
"禀大人,"感受到众人聚焦的目光,自称"那鲁"的将领上前一步,用流畅的通用语回答:"卑职虽未亲见蒙古大汗,但其军中宰桑宣称,他们是为交易而来,无意侵犯我天明帝国的边疆。"
曾经,当北元皇室踏上"北狩"之路,重返无垠草原之时,并非所有蒙古子民都随之离去,还有许多普通人选择留在了中原大地。
历经二百多年的融合,这些蒙古子民早已成为天明帝国血脉相连的一部分,众多蒙古将士在帝国军中担任要职。
特别是在宣府镇和大同镇,临近古老草原的边陲,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蒙古人众多,他们身披铠甲,扞卫着这片土地。
眼前的这位被称为"那鲁"的将领,便是其中之一。
今日清晨,蒙古大汗率领大军穿越古老的长城,降临宣府城下。
遵循着"两军交战,不杀来使"的古训,宣大总兵杨肇基派遣"那鲁"出城,与蒙古大汗展开对话。
"宰桑..."
当"那鲁"的话语落下,杨肇基眉头轻挑,眼中闪过一抹思索。久居边疆,他对蒙古的事务颇有了解,明白这"宰桑"之位,犹如天明帝国的首辅,仅低于蒙古大汗,其言辞有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然而,林丹汗这般兴师动众,出动数万大军,真的只是为了一场交易会?还是在故意制造声势,为遥远的建州女真争取时机?
刚从京城归来的杨肇基深知,千里之外的建州女真近期动向不明,很可能借助蒙古势力,窥伺边境。
而恰巧的是,林丹汗统领的察哈尔部落正位于宣府和大同之间,如今他又突然出现在宣府城外...
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计谋?
"此事关系重大,最终决策需由陛下裁决。"
"我们各自坚守岗位,谨防意外发生。"
...
又是一阵沉思,沉重的心情笼罩着杨肇基,他轻轻摇头,不再揣测城外林丹汗的意图,而是转向身边聚集的将领们下达指令。
无论林丹汗有何图谋,整顿军队,全面备战,总是能确保无虞。
想到这里,杨肇基缓缓侧身,深邃的眼神凝视着京城的方向,心中百感交集。
难道民间流传的关于天子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并非无稽之谈?否则,为何突然从京营中调集一万精锐,分别驻扎于宣府和大同两地?
切莫轻视这一万人马,尽管他们未曾经历真正的战场,但这批“新兵”所享有的物资供应远超其他部队,更由京营总督秦良玉以及一群经验丰富的将军亲自训练超过一年,战斗力不容小觑。
尤其在强调“军纪”的守城战中,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京营士兵将展现出更强大的力量。
“主将请放心。”
见杨肇基似乎没有更多命令,将领们纷纷散开,步伐匆匆。
尽管城外的蒙古大汗尚未露出攻城的迹象,但提前整军备战,以防万一,总是明智之举。
毕竟,林丹汗这般大张旗鼓,如果仅仅是为了贸易而来,未免太过小题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