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母一时半会儿的还感叹不完,又跟刘夫人聊了几句,把儿媳妇的来历说了一下,特地表明这个儿媳妇是全家的宝,上到老爷子,下到家里的阿姨那都是非常非常喜欢珠珠这个好孩子的又给列数了不少儿媳妇的优点,言语间不难听到带着些骄傲的意味在里面。
最后又叮嘱了刘夫人这个老友一句,贺乔锦跟珠珠这婚事还挺波折的,主要是贺乔锦那小子头脑不清晰,现在好不容易愿意结婚了,就怕他又出什么幺蛾子,让老刘两口子帮忙多盯着点儿那小子可别再犯糊涂。
两人很久没见了,这回又遇到这么个大喜事儿,一时间聊得有点开,等到刘夫人好不容易想起来她是打电话问珠珠喜欢吃什么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得赶紧问清楚抓紧时间准备晚饭。
得知苏珠珠不挑食,什么都吃之后,刘夫人倒是有点儿犯难,不过贺母又提醒她,珠珠做饭的手艺秒杀很多大厨,而且也不是个喜欢矫情的孩子,实在不知道做什么好就让珠珠帮着一起做,那孩子一向有礼貌,肯定会早点过来帮忙,老刘口味不是偏辣吗?珠珠做的肯定合他胃口,就怕老刘吃了还想吃。
刘夫人问清楚了自己想问的,也不多聊,就风风火火的去忙了,一百忙还在心里一边嘀咕,那姑娘听说才不到十九岁,厨艺就算好,应该也不至于太出色吧,她估摸着是不是贺母对这个儿媳妇儿喜爱的紧,所以看儿媳妇儿什么都好。
不管那么多了,反正买了这么多菜,先准备着,家里人跟警卫员还有阿姨一起不少人呢,吃的完,吃不完的放冰箱,也不浪费。
才跟阿姨一起把鸡杀好,进来个小战士,手里提着一个篓子,礼貌的打了招呼后就告诉刘夫人这是首长让他送回来的。
刘夫人接过篓子一看打开保温棉,里面还有冰块儿呢,好家伙,是一篓子海蟹,这玩意儿以前跟着老刘去东边儿学习的时候尝过,好吃是好吃,可是没人会做啊。
不过拿都拿回来了,只好叫阿姨先收到冰箱海里的东西容易坏,这还是不知道废了多大力气弄到这里来的,等她找人问问有没有会做的学一学,这是好东西可不能浪费了,这地方偏僻,能见到都难。
刘夫人是东北人,阿姨也是东北人,跟着刘首长夫妇一直到处调动,两人做的一手东北菜,对其他的懂得倒不是很多,中午两个女人加留下来帮忙的两个小战士简简单单的每人擀了一碗面条,这是阿姨的拿手菜,,刘夫人跟阿姨是每人一大碗,小战士是每人一汤盆,在部队这么多年,对战士们的饭量还是一清二楚的。
煮好的面条捞到碗里盆里,又抓了一大把青菜烫个几秒钟就捞起来,早早就在锅里炖着的酱棒骨已经飘香四溢,最后拿着炒菜大勺连汤带肉渣的浇到面条跟青菜上,再撒上一把葱花,那个色香味俱全。
刘夫人直呼老刘今天没口福,中午不回来吃不到这碗香喷喷的面条,一边说一边招呼小战士们洗手吃饭。
几个小战士都是经常在首长家里出入的,早就混熟了,嘴里呼噜着面条,还不忘恭维夫人跟阿姨的手艺,确实是绝啊,还有这么多肉,好入味,食堂可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苗条,听说首长家里晚上要来客人,是那个冷面兵王贺副团长,据说是带着新婚妻子来的,看夫人这架势,晚上还有一顿大餐,嘿嘿,吃完继续卖力干活儿,到首长家帮忙可是他们警卫连都抢着干的活儿,首长跟夫人在外面比较严肃,私下里还是很好相处的。
中午让大家都休息了一个小时,休息好了下午再接着干。
下午小战士们把家里跟院子收拾得整整齐齐,灰尘擦的一干二净,刘夫人跟阿姨就把各种肉菜切好剁好,蔬菜也都择好洗干净沥水,该提前炖上的菜阿姨也处理了。
刘夫人看了看时间,才三点半,想了想交代阿姨晚上做个锅包肉,让贺乔锦媳妇儿尝尝他们东北的名菜,甜的小姑娘应该会喜欢。
交代完刘夫人就上楼洗了个澡,又换了身见客的衣服,就是挺纠结的,又想要慎重一点穿得郑重一些,又想展现自己的亲和力,可别吓到小媳妇儿,年轻小姑娘脸皮儿都薄着呢!
想想一会儿还得炒菜,最后还是换了一身蓝色长袖连衣裙。
因着刘首长下班晚,今天估计要七点钟才能回来,所以菜也做得完,热炒等到点儿再做,准备都做好了还是挺快的。
刘夫人下楼后就跟阿姨一起炖鸡炖猪蹄儿,这些菜都是耗时长的,需要提前准备,让她没想到的是贺乔锦两口子来的这么早,看了看手表才还差十分钟才四点,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来不及脱下围裙,拎着炒菜的大勺就迎了出去。
哎呀,我的妈呀,贺乔锦这是哪儿找出来的仙女儿啊!
这就是刘夫人见到苏珠珠的第一反应,以往都是围着贺乔锦转的,今天收拾得齐齐整整的贺乔锦压根儿就没入他刘婶婶的眼。
想到自己老妈也是这样,自从珠珠来了后,她们眼里就再也没有自己的存在了,还吃的好玩儿都是先紧着珠珠,好在珠珠现在是自己儿媳妇儿了,不然自己一大男人都得吃醋不可。
来刘家做客,苏珠珠还是做了心理准备的,可也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情况,和蔼可亲的刘婶婶见到自己就笑得停不下来,打个不合适的比喻,就跟蜜蜂见了鲜花一样,除了围着团团转,根本想不到其他的。
贺乔锦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把两位女同志拉进了一楼客厅里,手里提的礼品早就被小战士接了过去。
大家一起到客厅坐下休息,贺乔锦硬是被刘夫人挤去坐单人沙发,这让贺副团长警惕性直接满格,晚上得早点告辞回自己家,看刘婶婶这架势,把自己媳妇儿留下的可能性太大了。
不得不说贺乔锦是很了解刘夫人的,一下午刘夫人的眼神儿就没分给过其他人,因为苏珠珠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梦寐以求的乖女儿。
不怪吴清然在电话里把自己儿媳妇夸得地上有天上无的,这么乖巧的姑娘去哪里找啊,要长相有长相,要身材有身材,要气质有气质,要才华有才华,人美嘴甜会说话,而且刚刚都问珠珠了,珠珠现在是中西医都在学,哪怕是在下乡,都没有停止过学习,实在是可心,这让生了三个讨债鬼的刘夫人是眼热不已。
坐下才不到半小时,就被劝着喝了两杯茶,吃了一大堆水果,都不带自己动手的,连枇杷都是刘夫人剥好皮去了核塞进自己嘴里的,实在是有点儿撑得慌。
求助的眼神望向贺乔锦,可怜巴巴的跟只小兔子似的,萌得不要不要的。
贺乔锦实在不忍,以带苏珠珠去转转的理由带走了这只小兔子,打算去院子里逛一逛。
看着贺乔锦长大的刘夫人还能不知道这臭小子什么心思,没办法,谁让这是自家的呢,只有暂时放过苏珠珠,自己也跟着回了厨房帮忙。
“刘婶婶太热情了,真是有点儿吃不消。”
苏珠珠捂着嘴靠近贺乔锦的耳边说着悄悄话,一边说还一边四处张望,怕被人听到。
看得贺乔锦好笑不已,捏了捏苏珠珠的小手,两人就在收拾得整整齐齐的院子里转了一圈儿。
很快,苏珠珠就提出要去帮忙,不能老是坐着等。
贺乔锦也知道苏珠珠喜欢做饭做好吃的,从善如流的领着人去了厨房。
见到贺乔锦领着新媳妇儿进来厨房,刘夫人先是把贺乔锦一顿骂,又关切的要把苏珠珠往外拉,这细皮嫩肉的,在厨房烟熏火燎的可不行,刘夫人不允许有一点点差错。
苏珠珠哭笑不得,再三保证自己厨艺还不错,经常做饭也喜欢做饭,刘夫人才半信半疑的让苏珠珠留了下来,但是比也不让动手。
只有从善如流的苏珠珠看了一会儿,阿姨拿着冰箱里的海蟹来厨房问怎么弄,这些玩意儿太占空间了,本来这时候的冰箱容量也不大。
“哎呀,光顾着跟珠珠聊天儿,把这事儿给忘了。”
正准备提着篓子出去周围问一圈儿谁会做螃蟹,结果被站在厨房门口的苏珠珠看见了,
“刘婶婶,这是螃蟹?”
篓子有点儿深,苏珠珠一下子也没看清。
“嗯,老刘今天叫人送回来的,问题是这玩意儿我只吃过没做过,还是只吃过一次,我正准备出去问问看看有没有人会做。”
苏珠珠一听是晚上吃的,顿时来了兴趣,都好久没吃过海鲜了,看样子今天有口福了。赶紧向刘夫人毛遂自荐做螃蟹。
刘夫人还是半信半疑的,贺乔锦跑过来给苏珠珠做证,为了证明苏珠珠很会做菜,贺乔锦把贺老爷子跟林武都超喜欢吃苏珠珠做的饭菜的事情都抖落了出来。
刘夫人这才拉着苏珠珠去做螃蟹,贺老爷子跟刘首长是一个口味,那就是嗜辣,林武也是出了名的小吃货,听说林武为了能经常吃到他珠珠姐做的饭菜,都从京市申请调到了H省军区,刘夫人现在是终于相信吴清然说的珠珠厨艺很厉害的话。
本着学习的态度,刘夫人打发了贺乔锦去帮忙切肉切菜,自己和阿姨跟在苏珠珠后面,看苏珠珠怎么处理螃蟹,这玩意儿在他们看来都是壳,实在是不好弄。
只见苏珠珠拿起一只螃蟹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又捏了捏蟹腿,螃蟹还不错,虽然比不上空间里的,但是这个年代这个季度,有这个新鲜度已经很不错了。
先是打开水龙头,拿起一只大螃蟹,用丝瓜络仔仔细细的擦洗。
丝瓜络是丝瓜长老了以后,外表干枯,彻底风干后摘下来去掉外皮跟里面的瓜籽,一条丝瓜长长的,一条切出四五块儿丝瓜络子拿来洗碗擦背,丝瓜络不管是洗澡用还是洗碗用,光是洗碗不沾油这一项就让人喜爱无比,这东西农村到处都是,所以用的人很多。
一想到后世这种在农村没有任何价值的丝瓜络被人收集做成日用品销往国外,销量还很不错,苏珠珠就恨不得是自己做的。
不过这个年代出口还不容易,物资匮乏,人人追求温饱,没有几个人有条件用更好的,目前这个情况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用丝瓜络洗碗。
刘夫人跟阿姨看苏珠珠开始刷螃蟹,也拿起丝瓜络一起刷起来,这么大一篓子,一个人洗太累了,累着谁也不能累着第一次上门的新媳妇儿,而且两人都想看看苏珠珠是怎么做的,学会了以后就不用再问别人了。
很快,三个人就把一篓子螃蟹刷的干干净净,又淘洗了几遍,苏珠珠才开始处理螃蟹。
只见苏珠珠先是把螃蟹肚子下方的三角形的一块活动的蟹壳掰开,然后拧下来,顺带拉出来一条长长的黑黑的东西,两人很肯定那就是螃蟹的肠子。
去掉螃蟹肚子下方的三角形的壳,苏珠珠捏住螃蟹下方两边,一用力,就把螃蟹的背上的壳跟身体分开了来。
螃蟹壳儿没什么好处理的了,苏珠珠拿起剪刀,先剪掉蟹身上两边的鳃,然后去掉蟹身嘴巴处的一块不能吃的部分,都去除干净后,对着蟹身中间就是一剪刀,一只螃蟹被分成了两半。
苏珠珠动作干净利索,还把螃蟹的大钳子放在砧板上,用刀背拍碎蟹钳的硬壳,方便入味。
在刘婶婶跟阿姨还在尝试着处理第一只螃蟹的时候,苏珠珠已经一只接一只的处理起来。
毕竟是经常下厨的人,刘夫人跟阿姨很快掌握了技巧,三个人一通操作,没多久就都处理完了。
苏珠珠露的这一手,刘夫人是彻底相信苏珠珠厨艺不错的事,至于这一楼螃蟹,统统交给苏珠珠处理,自己好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