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恢复的消息,给了全国的知青们,最大的振奋。
谁也没想到已经停止了十年的高考,竟然还有恢复的一天,而且这一天来得是这么的突然,也这么的让人兴奋。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知青们都陷入到了狂喜之中。
而这一份喜悦,在大季屯更是添加了别样的滋味。
就在一年前,陶连文陶杏儿跟着云裳学习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用瞧不起的目光看他们,有人嘲笑陶家人的异想天开,有人鄙视着陶家人的白日做梦。现在,这些人,当初有多深的程度瞧不起陶家,现在就有加倍程度的羡慕嫉妒恨。
几乎所有大季屯的人都知道,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每一天的下午,陶连文跟陶杏儿都一定在家跟着云裳学习,从不上工。
有些人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思,还去陶连山陶连海面前挑拨,大概意思就是你看你们一家上下,你们都在外面打工赚钱,父母在家,也是上工挣工分,可陶连文陶杏儿呢,每天就做半天的活,却在家享受一样的吃住。
这样的话,说到了陶连山的面前,通常说话的人连话都说不完,陶连山转身就会走在纺织厂的上班,渐渐地对陶连山的个性还是改变了一些,沉默内向的人依旧不喜欢说话,但也不会像是以前那样,就算是不喜欢某些人、某些话,也不会表现出来,只会默默地听完。现在他会转身就走,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不想听。
如果这些话说到了陶连海面前,他的反应就不一样了。
他会一边点头,一边回应对方,似乎是认真且听进去了对方的话,这让说话的人更有述说的。但等他们说完了,陶连海一句“然后呢”,就能让这些辛辛苦苦说了半天的人,颇为有一种一记重拳打到了棉花上的憋屈感。然后,陶连海再来一句“我的弟弟妹妹,我就喜欢宠着”,就更加让说话的人憋闷了。
现在,高考来了。
当初不管是看戏的人也好,嫉妒的人也好,现在通通变成了羡慕,许多人都在感叹陶杏儿跟陶连文的好运。
但对知青们来说,却是嗤之以鼻的。
知青们可都是知道的,顾云朝再厉害那也就是个初中毕业,他教陶杏儿陶连文教得再厉害,也就是多了两个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而已。高考恢复,能去参加高考,有希望考过的,肯定还得是高中文化,别说陶连文陶杏儿了,就连顾云朝本人都没那个资格去考试。
这个念头,最坚定的,就是刘小霞的。
当初女知青们围绕在一起说八卦的时候,就有那跟刘小霞不是很对付的女知青,冷嘲热讽地告诉刘小霞,当初瞧不起人陶连文,觉得人家是农村的,没出息,现在好了,人家学了一年,眼见着就要参加高考,跳出龙门了,问刘小霞后悔不后悔。
刘小霞就拿顾云朝的初中文化去怼那女知青。
那女知青不服气说,说那又怎样呢,高考如果突然恢复,大部分的人都脱离了课堂那么多年,许多的知识早就忘记了。但人家陶连文这一年可都在用功,比刘小霞这半吊子的高中文化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刘小霞自然也不服气,本来高中跟初中学的东西就不一样,学过跟没学会那是两个概念。
总之,两个人吵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最后因为闹得太大,还传得沸沸扬扬的,最后都落到了陶连文的耳朵里了。
听到刘小霞对自己的瞧不起,认定自己压根就不可能通过高考,陶连文面上没说什么,但学习上,更加用功刻苦了。
看到这一幕,蒋荷花等人自然是分外高兴的。
这个时候,如果能读大学,那就等于鲤鱼跃龙门,对任何一个有心想要参加高考的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现在只传来了高考恢复的消息,并未落实到具体时间,可这一次的消息来得那么具体而热烈,几乎是没有一个人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
所以,每一个人,都开始争分夺秒地准备了起来。
在这其中,最让人羡慕嫉妒的,还是陶连文跟陶杏儿因为有家人撑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递来之后,两人连上午的上工都被取消了,全天在家开始学习。
而这,还不是让知青们最羡慕的,让他们最羡慕的,是陶家竟然有高中的课本,成套的那种。
要知道,便是知青里面那些高中生,都不一定还有高中的课本,便是偶有的,那也不可能成套。
这个消息传递出来之后,知青点真的是沸腾了。
大家都要筹备高考,想要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初中文化的要学习、高中的要复习,首当其冲的,就是高中课本的问题。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现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城里的人只会比镇上、乡里的人知道得更早,书本有限,便是有,也早轮不到乡下的知青们了。
知青们奔走相告,努力了许久都没能凑够一套高中课本,可就在这时候,大家竟然知道了陶家有。
知青们几乎跟陶家都是不熟悉的,但跟陶家走得近的顾山却有不少的知青熟悉。
于是,当下不少的知青找到了顾山打听,这一听,就知道了一个更加让他们吃惊的消息,陶家果然是有的。
对大部分的知青来说,他们跟陶家几乎是没有任何接触的,可是为了前途,还是有少数的知青,放下了面子,求到了陶家面前。
这事,借不借,都有些为难人。
但早就猜到了这个情况的云裳,自然是早有准备,将她准备的后手告诉了陶连海。
整个事情,便由陶连海出面解决。
他告诉大家,陶家家里的那一套,没办法外借,毕竟他们家里,陶杏儿陶连文加上顾山刘德顾云朝,也是五个人需要用。但他另外拿到了一套,会放到大队长那边,大家想要借书看,就直接去找大队长就是了。
而等知青们找到大队长,果然就看到了那一套完整的书籍,当下对陶家的人真是感激不尽。
再过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停了十年之久的高考,首次恢复的考试时间,也跟着定了下来:就在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0月21日。
时间的敲定,已经证明了高考恢复的板上钉钉,大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为了鼓励广大知识青年,重新参加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每一个乡镇都收到了相关的文件指导精神:重点鼓励知青们参加高考,也鼓励广大的人民群众踊跃参加,不限制年纪、不限制身份、不限制学历,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参加高考。
报名人数、参考人数以及最终的入读大学名额,都成为了每一个乡镇今年最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标。
在开会的时候,赵大队长听着身边各个大队的队长书记都在长吁短叹,尤其重点提到没有课本这事,他跟自家的书记,两人鸡贼地对视了一眼,但笑不语。
自家屯上有两套完整的课本的事,他们会说出去吗?
当然不会。
现在光是自家人看都自顾不暇了,他才不会对外借呢。
回到大季屯之后,在赵大队长的关注下,书记对那一套高中课本的借阅,看管得更加严格了。
很快,报名程序就启动了。
而就在这时候,又一批知青返程的名额下来了。
跟之前大家争着抢着返程名额的状态相比,这一次,大部分的村子都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状态。
出现个情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马上就是一个月之后的高考了。这时候,如果选择了回家,先不说路上会耽误不少的时间,就说回到家之后,是否还能赶得上家里那边的报名,也是未知数。
所以,知青们都愿意就在本地报名本地参加。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云裳接到了家里来的信,催促他回家去,理由居然是:母亲病危。
原来那一世里,因为陶连海的原因,顾云朝是第一批就返回的知青,而直到高考结束,顾母的身体都好得很,别说病危了,感冒都没有一个。
现在,却居然来了病危的通知书。
如果信上说顾母是意外车祸之类的,那么云裳还可能会勉强愿意相信一下,可现在给的却是“病危”。
试想一下,一个在原来那一世里,直到顾云朝都意外身故了,她都还活得健健康康、蹦蹦跳跳的人,怎么这一世突然就生了重病了?!
这种概率出现的唯一原因,除非是天道偏帮着自己,但那却是最不可能的事。
这份“病危通知”,云裳解读出了顾家盼望着自己回去的信息上一次的离开,双方闹成了那个样子,若是这时候,顾家来的信息若只是平平淡淡地让她回去,那么但凡有点智商,他们都应该知道,她不回去的概率非常高。
而且她没猜错的话,还是非常急切的那种。
否则那么多的办法可以将她骗回去,可顾家偏偏选择了这个看上去不怎么吉祥的办法,也只能是急迫地想要让她回去了。
想一想,这一世因为云裳重生的关系,所以她没有第一批返程,但顾云强那边应该是没有什么变化,他应该还是第一批返回到了长河市。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顾家家里,顾云强是在家的。
按照顾云朝跟顾云强的关系,甚至是顾云朝跟整个顾家人的关系,断然不可能发生顾家的人想念她了,让她回去这种事,甚至在发现顾云朝没回家的时候,顾云强应该非常高兴,巴不得她一辈子都不回去了才好。
思来想去,大概也是某种阴谋在长河市等着她。
原来那一世,这个时候,真是顾云朝被顾云强跟安建设等人联手算计,结果连高考的报考资格都丧失了。这一世,难不成顾云强还想故技重施,毁了“顾云朝”的前程?
不对,不对。
刚想到这里,云裳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顾云朝从小的学习就不怎么样,又是个初中文化程度,顾云强的手伸得再长,也不可能知道他在大季屯的情况,更加不可能知道对于高考,她手到擒来。
不管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对顾云强来说,他都坚信顾云朝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
至于他为何会在顾云朝高考之前就对顾云朝动手,那应该不是顾云强想要选择的,而是安家的主意。
然而这一世,云裳已经亲手斩断了顾云朝跟安家的关系,没有了婚约这回事,安家不会再将她当做敌人,安建设更加没理由对她出手。
安家不对她出手,而顾云强也是个向来瞧不起顾云朝的,可顾家现在偏偏用了“病危”这样的方式急切地想要让自己回去,云裳脑海里的灵光一闪,不会是另外那件事提前了吧?!
摇摇头,云裳不打算再猜下去了。
反正不管顾家到底有什么样的阴谋等待她,她都非常乐意回去这一趟。
所以这一次,在几乎所有知青都不愿意报名回家的时候,云裳给大队长报了名。
除开报名,云裳也拜托了大队长一件事,那就是高考报名。
高考报名,各地一共给了三天的时间,而云裳哪怕是现在就出发,等她回到了长河市,那边的高考报名工作也都结束了。
好在国家在安排这一批知青返程的时候,也都考虑到了这个情况,根据政策,只需要由当地继续报名上去,并出示政府文书,云裳只需要高考开考前的一周时间内到长河市高考组织委员会报名,就不会耽误任何事。
处理好报名的事情后,陶连海也帮云裳买好了第二天云裳并未解释顾母的病危通知多半是顾家对自己的算计,所以陶连海想办法弄的最快的票的火车票,是很难得的卧铺。
云裳也就在第二天,出发,回去长河市了。
这一去,就是三天的时间。
三天之后,云裳再一次踏上了长河市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