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好第二锅十个鸡蛋,水更少了,再煮只能煮八个了。
关敏放了八个鸡蛋继续煮,有些后悔没囤储水工具,看来得找机会去一趟镇子里。
拿出一瓶脉动喝掉,空瓶打算拿来装水,可惜脉动只有一箱,十五瓶,一瓶600毫升,15个瓶子全部装满也就9升水。
而且脉动的瓶子太突兀,经常拿出来也不好,被人看见解释不清楚。还是得买点这个时代通用的储水工具。
想到储存水,关敏更郁闷了。黄泥凹村在大山脚下,按理说这样的大山脉山脚下是不缺地下水资源的,可黄泥凹村居然没有井。
村里人取水有三个选择。
第一,与黄泥凹村相邻两个村,第一个是有一个老童生教书的村子,叫刘湾村,另一个叫梨花村,三个村子交界的地方有一口井,出水量不错。
三个村子五千多人口就只有这一口井,水倒是没有听说不够,但是每次去都需要排队才能打到水。
第二,黄泥凹村有有个池塘,面积还不小,在村子东边。
池塘背靠大崇岭,村子里的女人都来这里洗衣服,时间久了池塘边围了半圈大大小小的青石板。
除了洗衣服,这也是女人们家长里短交换信息的八卦之地,大家习惯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
你知道的,我知道的都来说一说,所以村子里也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信息闭塞。
池塘是日常洗衣服的地方,所以勤快的人家是不会在这里挑水拿去做饭的。
村里也也有几家因为懒或者家里劳力不够,从这里挑水回家做饭。这里挑水是不用排队的,倒是省时省力,至于怎么他们怎么喝得下去,关敏是懒得去想的。
第三处能取水的就不太稳定了,一年只有四个月左右有水。
夏季山里雨水丰富,会有水流下来,这种溪水非常干净清凉,不管是拿来做饭还是日常使用都行,也方便大家夏天洗澡。
三个村子共用一口井的情况并不是特例,黄泥凹村属于余晏镇,清泉县,余晏镇底下有三十七个村子,一共只有十八口井。
其中余晏镇上就有九口井,除了一口是公用的井,镇上其他八口井都是富户私人打的,只供自己家使用。
而其余三十七个村子加起来只有九口井,这其中有一个叫白石山的村子,一个村子就占了三口井,就是二十年前出过一个举人的那个村。
白石山的三口井,一口打在举人自家的老宅子院里。其他两口井村子前后各一口,也都是举人老爷自己私人掏腰包回馈给村里的。
这两口井的旁边都立了碑,详叙举人为乡亲们打井的义举。
也就是说,剩下的三十六个村子,包括黄泥凹,只有六口井。
这么算下来,黄泥凹能和其他两个村子一起独占一口井,算不错了。
特别是黄泥凹的村民还有四个月的溪水能用,听一些没有井的村子里嫁过来的媳妇说,她们那边都是直接挑水塘里的水。
水塘里的水浑浊,挑回去后桶要放半天不动,过滤掉底层的泥沙,上面的水就直接拿来用了。
说到底,还是清泉县那边流过来的清泉河没有流经余晏镇这一块地方,河流拐了一个弯,直接流到旁边的洗马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