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的起因很简单,初始规模也不大,但是就像小孩子打架出来家长一样,慢慢就有些不可收拾了。
赵国与卫国接壤的地界本就不清楚,四国分立之后,边界摩擦就不断,有的镇子就在边界附近,今天西康城的人来宣示一下主权,明天可能景泰城的人又来宣示主权。
有灾荒的时候两边似乎又都忘了这几个镇子的存在,不管不问。
对当地的居民来说,这没什么,反正给谁交钱都是交钱只要别多交了就好,更不用说百年前西康和景泰原本就是一个国家的邻居。
但是自从望山镇发现了铁矿,情况就不一样了。
景泰城首先获知了这个消息,仓促间出兵,想先下手为强,占住了地盘再说。
问题是铁矿可是好东西啊,纸包不住火,这边刚出兵,西康那边就顺藤摸瓜知道了发现大铁矿的事情。
你出兵我也出兵吧,这时候不能认怂。
由几百号人争夺矿场发展成几千人的战斗。
按说国与国之间再小的的战斗都是国际大问题,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葩,原本就同宗同俗,像隔壁两村子为了争水打架一个道理,没人当成是国际争端。
可是争斗升级以后,两个城本来就是半斤八两,打不过对方又不甘心放弃,只好叫老大了。
两国国君一看,得罩着自己小弟啊,不然小弟投敌了。派人吧,自家的兵派一点出来,其实不是非要战争升级,主要是给小弟撑场子的。
两边都有撑场子的,那就比谁的人多。于是全国范围内征兵,往这边拉。因为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好触动嫡系精锐。
哪有可能小流氓约架,找关系出动武警和特警的道理。所以明知道全国征兵只会征来些吃瓜群众,还是把事情搞起,至少要争个面子。
于是就跟和面的时候水多了就放点面,面放多了就加点水一样,本来是摊张饼够顿早餐就可以的,结果一来二去蒸了一大锅馒头。
兵多了事就多了,两帮子人隔街对骂的时候总有人使坏,偷偷在后面丢块石头,于是本来的骂战就成了对砍。
于是一队队从全国各个城征来的兵不断被投入战场,乱象横生。
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斗智斗勇,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可以说是一项大规模的综合性的工程。
这么多人马,加上后勤一边得有三四万人,而且来自各地,早超出了城主个人的掌控能力。在双方兵力差不多,兵员素质差不多的情况下,指挥官的能力高低就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
天时地利人和这些要素自然也重要,但是能不能利用好这些要素,甚至营造出对自己有利的要素,则要看指挥官的本事。
赵国派出的将军叫李岩,将军世家,父亲是将军,祖父是将军,曾祖父也是将军,甚至再往上数也是将领出身……国内没有军事学院之类的,李岩属于家传。
即便这些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争,李岩也很容易就混到了将军,年仅三十岁出头的李岩,终于有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机会,他需要赢下这场战争,延续家族的荣光,也让自己走出父亲和祖父的光环。
李岩的对手是顾凉,年纪就大得多了,五十多岁的半老头子,顾凉也没什么显赫战绩。两人都是战事扩大之后临时过来的,从当前的局面看,李岩略胜一筹,战场已经从西康境内转移到景泰境内。
短短一个月时间,李岩占据了原本属于景泰城范围内的十八个镇子,纵深达到了两百里,已经兵临景泰城下。
虽然李岩出征前国君有吩咐,等待时机促成谈判,但是李岩认为时机不是等出来的,谈判要有筹码,所以还是要打。
顾凉这边且战且退,没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好像原本挑起战争的不是他们那一方似的,只是一味防守。守不住就撤退,退之前坚壁清野,把所有平民和粮食财物全部带走,给李岩占领了不少空荡荡的镇子。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马克他们这一千人被投入了战场,任务是押运粮草和兵器到最前线。
从西康城到边境线有差不多百里,但是到李岩打到的最前线,要将近三百里。一大半的路程在敌境内。
出发之前还是发放了武器装备的,所有的什长、百长,均人手一把长剑、一个铁皮包边的圆木盾,一件半身皮甲。其余人等仍然只有木棍。
马克多领了两张弓和几壶箭,一份是给马烈的,一份自己用。
队伍开拔之后,马克就紧张得不得了。之前的行军只是辛苦,这会儿行军就不一样了,这是真的上了战场了,就算从没打过仗也知道烧粮草截运粮队伍是最常见的战争手段,保不准哪一刻就会敌军当前啊。
谢威也是有些谨慎,对面这种局面总感觉哪里不对,都说人老成妖,顾凉这老家伙这么好说话?丢国土一点都不心疼?不应该是寸土必争的么?这里面有什么阴谋吧?
至于是不是有阴谋,谢威是搞不清楚的,唯有谨慎再谨慎,所以,针对行军路线,很民主地询问了众人的看法。
“目前可通马车的有四条路可选,中间两条路况最好,距离最短,理论上说时间也最短的;
两边各有一条,西边这条靠近山区,路不好走,也远;
东边这条好走,但是临近卫国的另外一个城:德立城。
大家觉得,走哪条路合适,说说看法和理由。”
大部分没看法,因为根本不清楚路上什么情况,万一说错了可是要背锅的。
少数几个选择走中间,因为中间是李将军的大军一路打过去的,省事省时,免得夜长梦多,听上去很有道理。
马克本来打算装哑巴,谢威点名让他说,只好站出来:“我个人喜欢走山路,原因的话,我出身贱民,在山里待过很长时间,感觉靠近大山更安全,不怕将军笑话,遇到危险进山里活命的可能性更大。”
有人吃吃地笑,谢威也咧了咧嘴,没人在意马克的乌鸦嘴,未虑胜先虑败,兵法的常识。
马克心里其实还有一句话:当逃兵也方便。
“好了,既然大部分同意走中线,那我们就走西线。”
谢威来了个神转折,然后在大家愣神的时候解释道:“敌人可能也觉得我们走中线。反正运粮队伍不止我们一支,我们不必这么着急,只要不晚于期限到达就好。”
马克他们出发在路上,李岩带着两万兵马在景泰城下纠结,接下来怎么走?打下景泰城这是最理想的,开疆拓土啊,攻城掠地啊,坐到谈判桌上也可以趾高气扬了。
可是就凭手头上这两万人,没有攻城器械,三分之二以上还是些新兵蛋子,怎么可能攻得下这坚固大城?
要知道,作为边界城,城主投入最大的除了自己的军队就是修建城墙。高达三丈的城墙,就算再给自己两万人,也是想都别想,顾凉老匹夫一路上撤退,还不都把兵放城里了。
能怎么办?难不成退回去?这不白来了?占了这些镇子有啥用?又不能驻兵,就算能驻兵,这点兵往差不多二十个镇上一分,等自己一走,对方还不轻轻松松又出来拿回去?
绕过景泰城再往前走?那更不行,现在的战线就拉得够长了,再往前,顾凉就可以随时出城截断粮道,自己就陷于被包围状态了。
继续留在这里围点打援?估计人家根本不会来援!这么大的城,里面的粮草支撑个三五个月没问题,倒是自己这边会撑不住这么久的消耗。
正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后方传来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