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漕运(1 / 1)

回到京师,召来魏忠贤。

“鼓还没响?”

“还没响。”魏忠贤有些尴尬。

“律法学院呢?”

“刚刚开始授课。”

“你安排清查直隶各地常平仓与义仓,有眼色的自个想办法补齐,没眼色的你来办。

户部收财权之事也不能歇了,再动一动。”

魏忠贤犯愁了:“陛下,各县仓亏空非一日之事,有许多都是一任任积累下来的。”

“能说明白的就报上来,说不明白就自己背,县令交接时可都有文书的。”

“臣遵旨。”

数日后,直隶数府一阵鸡飞狗跳,各县令都麻爪了。

说明白是不能说的,打死都不能说,说了就自绝于组织了。

今年大旱,私加摊派也收不到。

只得借,找士绅大户借。

平日里士绅便宜占够,关键时刻也得出点力了。

至于怎么还?

修个城墙挖个渠,都是一心为民的好事,一定要做。

------

郭允厚最近挺舒心,二三十年来,大明的财政首次能保持收支平衡,让他少操很多心。

朝廷每年收入330万两左右,包括盐税,马政折银,榷税等等。

辽饷经过天启朝几次加派,已经达到391万两。

虽说大明每年把各项收入折银的话是2200万左右,但其中只有上述这些是朝廷可以动用的银子,其余的早已在府县层级分送各处。

这些年的收支缺口大约在200万上下,经过近一年的整治,现在蓟辽减少100万粮饷,其余七个边镇减少30万粮饷,京营减少75万粮饷,虽然禁军开支大了些,可事实上已经收支平衡。

而现在盐税增加了20万两,插赏减少55万两。

皇帝一方面大肆购买海船,一方面启用温体仁就任漕运总督。

意思很明显,皇帝想对漕运动手。

顺利的话数以十万计的运军的粮饷也会减少一部分。

这样一算,今年甚至还有可能会有些盈余。

作为户部尚书,这就是他的政绩。

正挺滋润的时候,听得魏忠贤的吩咐,顿时心情不好了。

得,继续演戏。

其余各部诸人也郁闷,这怎么没完了?

虽然郁闷,可戏还得演。

否则皇帝一看没人反对,就这么办了,那可苦也。

----

五月底,温体仁的第一份报告送来回来。

开头就吓了朱由检一跳。

‘漕运一事,稍加梳理就发现无数弊端,中有许多非人力所能改变。

因此,臣请陛下允许,试行海运。’

哭笑不得!

我现在只想糊弄两年啊!

你们不要这么能干好不好,一个个逼得我硬着头皮向前闯。

王在晋是这样,王坤也是这样,你温体仁还是这样。

再看。

温体仁一一列举了漕运弊端。

人力无法改变的有:

一,河决。

运河绕不过黄河,而黄河的特点是善淤.善决.善迁徙。

查阅典籍可知,每隔三两年黄河就会发生一次大小不一的决口。

二,运河的自然限制。

运河容易堵塞,每年都要征发大量夫役开挖疏通。

再者,成本巨大。

漕丁。

400万漕粮,居然动用了12万漕丁。

这12万人月粮加行粮,每年至少要100万石粮饷。

漕船。

漕船需要定期补充,各船厂有五年造一次,有十年造一次。

折算下来,

每年需要造1600所艘,折银大概在16万两,按照金花银每石折银0.25两的比例折成米大概是64万石。

各种漕夫。

运河闸门众多,清淤之外还需要日常维护河坝,还有维护运河水源的,名目繁多。

这些漕夫也要工钱,各项合计大约在46万两银子,如果按照金花银的比例计算,折米164万石。

就是说,为了运送这400万石漕粮,每年固定费用就达到了328万石。

即使不折米,每年花费也在150万两白银之上。

这费用在哪出?

百姓,除了百姓没人会出。

江南漕粮,每石加耗多者七八斗,少者也有三四斗。

还不止,整个运输路线就是一条贪墨之路。

首先,运军接收漕粮时盘剥百姓。

加耗之外,又要‘湿润’米,就是说你的米没晒干,要多收点补充路上损耗。

还要‘纲私话会’,就是路上的酒饭钱。

除此之外,踢斛淋尖.大小斗之类的就要看关系如何了。

然后,路上各闸门各及河浅需要转运处开始楷漕丁的油水。

最后到达京师交付粮仓时,漕丁最后再受一次盘剥——按例每石加八升之外,验收时每斛装粮要高出三四指。

整个过程,从百姓到漕丁到朝廷,无人受益。

百姓多付出许多粮食不必多说。

漕丁半年漂泊在运河上,受各处盘剥,又有漂没.运河北端结冰之风险,最后顶多混个温饱。

朝廷更是花费巨大。

因此,温体仁建议,仿隆庆年间与万历初年旧例,打造招募千石海船拨出部分漕粮试行海运。

实际上,大明历代有识之士对漕运弊病都了如指掌,也曾三次试行海运。

第一次是探路,5艘船6月17从淮安出发,8月3日到达天津卫,历时一个半月。

第二次300艘船载12万石粮食,也算顺利。

第三次同样是300艘船,12万石粮食,半途遇风浪损失7艘,还能接受。

只是,反对声太大,海运终究是无疾而终。

谁反对?

漕军军官,漕运文官,各地地方官。

军官不必细说,无非是吃空额与克扣粮饷.盗卖漕粮。

地方官也不必说,招募夫役维护运河,只要动用钱粮,自然少不了好处。

漕运文官更不必说,万历时漕抚李三才‘家资五百万’。

还有一个更大的,没有特定人物的受益群体——运河沿岸借助漕运兴起的城市群。

可想而知,改海运会有多大的阻力。

更棘手的是,12万漕丁如何安置。

温体仁也提出一些建议。

海运消化部分漕丁。

以千石海船为例,每船30水手,能解决三五万人。

漕丁转屯粮,又能消化一部分。

漕粮虽废,运河却在,部分漕丁转为商人运货谋生。

貌似有些可行性。

这就尴尬了。

他是真的不想这时候动漕运。

一者是牵扯有些大,事情有些棘手。

二者是没有维持海上秩序的能力。

运河上都有盗贼横行,如果海运,海盗那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人家温体仁积极性这么高,总不能打击吧?

考虑几天后决定交给魏忠贤,朝廷上吵上几个月,筹备海船再拖几个月,也就到了冬季了。

估计最快,也得明年三月才能成行了。

(https://www.yqwxw.cc/html/132/132453/503164151.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