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还是很快的结束了。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轨迹中。
“秋高气爽,又是一年开学季。对于刚步入高二的同学们,学长有一些感想与经验想分享给你们。
……
……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高二既不像高一那样需要适应和改变从而给自己带来一个好的开始,也不需要像高三那样决绝和辛苦从而让自己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它显得有一些平平无奇,不那么引人注意。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高中的每一年都有它的作用,都很重要,都需要我们投入十分的精力与尽可能多的时间,高二这一年虽然不如其他两年看上去那么“显眼”,但是它也有它的使命,我们在这一年中也有许多事可以做。”
回想到高一开学,李伟泽在台上的发言犹在耳边,现在他已经步入了大学,而自己也踏上了高二。
刘依依在高二三班,理科的普通班。
班主任是原六班的班主任,那个蒜头鼻。
三班黄老师还是在教高一,许多资历深的老教师则是跟班上,班上也有不少熟悉的面孔,比如同个宿舍的马文文,石佳都在一起,石佳是年级第41名,与实验班擦肩而过,真是可惜。还有一些班上不怎么说话的人。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刘依依没有看到蒋浩南,也没有特意去找蒋浩南在哪个班级。
他似乎消失了般,一个暑假都没有动静。开学仪式也没有看到他,平时他这个人可是最活泼的。
刘依依此时在台下的队伍中听着开学仪式的学生发言。还记得去年开学那时候,她看着台上的李伟泽,那时候的他就是她生命里的一束光,说的鸡汤什么都非常有用,她真的会用他说的方法去学习。
而台上这个,又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代表,却说的令人乏味。
“奋发向上并不是高三才开始的事情,它应该从我们各自当下开始,从你踏入一中校门的时候开始,等到高三才开始努力是一个思维误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让自己能不那么努力的借口。
调整自我也不是只有高一开始才需要做,对自我的调整需要贯穿整个高中的学习过程。
很多同学在经过高一一年的适应与调整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是一件好事,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能让自己更好地学习,但它也有隐患,有时候一成不变的习惯往往会使人安逸,会觉得自己这么做有效果就不需要再做出调整和改变了。
但是学习这件事本质便在于改变自己,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方法与习惯,这两者也是需要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大脑的活跃,问自己能不能做得更有效果,自己还有哪方面可以改进,这样我们便有动力刺激自己不断前进。”
困乏地上完开学仪式的鸡汤课,班上的鸡汤课又开始了。
蒜头鼻子在班上介绍着:
许老师,听说是某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来被证实是那时候,只要他们愿意再多念一年就是研究生。
整个人十分自恋,中年晚婚,看上去和刘依依爸爸差不多年纪的他,却是个三岁小女娃的爸爸,这之前也没有婚史。
“那高二这一年可以做一些什么?
第一,我们仍可以在学习新课时夯实自己的基础,将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第二,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向高三看齐;
第三,我们要进行经常性的思考和总结,这样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有很快的进步;
第四,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包括假期,进行一些阅读和专题性的提高。
总而言之,高二这一年的时间非常宝贵,同学们要让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加油吧!开学倒计时之际,是否五味杂陈,思绪万端?”
无一人应答。
“可能大家对我不是特别熟悉。过段时间,学校将对高二全体在读学生,都进行一个军训。会在训练基地进行,让我们相互熟悉起来!”这老师总是自带鸡血的亢奋模样,就算班下无一人应答,也可以说的很开心。
位置是按照班主任说的自由组合。刘依依和石佳一起坐。刘依依独自坐在最后一组最后一个位置。像高一时候一样,也不太一样,那时候自己是和燕子一起,坐在高一三班最后列的最后一排。
这时候,她来了。
“换换位置好,坐后面视野好。”石佳难得开玩笑,她总是不苟言笑,说话却又犀利。为自己觉得正义的一方,仗义执言。
“你现在在哪间宿舍?”刘依依问。
“我没有住宿,现在在外面租房子。”一个人?刘依依想问,但看她拿起书本进入角色的样子,又不忍心打扰。
很快,自己也看起书来了。
最后一排,最后一排好走神,好聊天,好吃零食,好看小说,好趁着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
这第一天感受最后一排生活的石佳可是大跌眼镜。竟然有人敢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吃东西,老师转过去时咬一口,讲课的时候偷偷咀嚼。
更大胆的是,还有人在课堂上用MP4看电视!
晚自习,最后一排可是非常活跃。石佳一直以为后排的只会睡觉。
“坐最后一排爽啊!前面那么多同学做挡箭牌,在课堂上干啥都方便快捷。前一晚没睡好,没关系,猫腰趴桌就行;老师讲天书无聊到死,没关系,猫腰趴桌就行;中午还不下课快饿死了,没关系,猫腰趴桌就行。”一个女同学一下课就对乖乖女石佳说道。刘依依倒是觉得这是正常的,而石佳却觉得这像是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而且,这个新世纪,坐在最后一排还能结识一帮“狐朋狗友”,大家课上一起睡觉,课下围桌打牌,不老说扩展人脉吗?睡在我旁边的同桌的你,这可是绝对走心的交情!
总之,最后一排简直就是整个教室的顶级VIP座位,能享受的特权数不胜数。这么爽,干嘛不坐最后一排?
石佳从小到大,不论是在老家还是在县城,上课都是在前三排,坐在离老师比较近的位置,这样方便与老师交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一次启迪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每节课都听得酣畅淋漓。
之前的我,对于最后一排位置的同学的定义是:可以肆无忌惮地不听课。
可人都已经到教室了,明明就是去上课的,怎么还会有这种奇怪的同学?真是奇奇怪怪。
其实,我们经常做这么一件事,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些场景,你一定熟悉:越是工作满负荷,越想着能抽出点时间学习;而真的开始学习了,就又想着是不是可以健健身;等买了跑鞋坚持跑了三天,又觉得还不如把时间放在看书上陶冶下情操……总之,兜兜转转,最后一事无成。从小学到高中,作为老师眼中的乖乖女,石佳从来没有被当成不服管教的学生被老师安置在最后一排。
这时候让她坐在最后一排,虽然是自己选的,却有种莫名的兴奋。
是的,坐最后一排的往往不是个子最高的,而是老师不喜欢的。
年纪小的时候不理解,觉得老师这样做得没有什么差池。
毕竟那些爱捣乱的学生排位在教室前面也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后来长大一些,渐渐觉得自己这种惯出来的优越感很恶心人。石佳还记得那时候刚和李燕明一起坐,她对她充满了嫌弃,觉得她就是那种最后一排的人,要不是家里有钱,也不会成为自己的同桌。
后来渐渐相处之后发现,她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不堪,没有她想的那样不务正业,她也有努力学习,只是她有更多其他地方的天赋,比如美术,随便几笔就可以画成一个小人。
很会逗自己开心,还给自己准备了礼物,只是因为自己说了一句,喜欢古风的东西。
不过那时候也已经进入学习最紧张的阶段,每天除了低头做题就是低头做题,早已无暇顾及教室后面的那些同学。
那个时候男生们课间经常打打闹闹,然后处于弱势的那一方就会挑衅对方说“哈哈哈哈诅咒你以后娶某某某”。
某某某一定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这几个女生其中一个的名字。
这样的场景每天要重复几遍,甚至几十遍。
石佳突然为她们感到心疼。开玩笑的人无意,可是被当成笑柄的人一定很孤独吧。她默默地想。
尽管自己始终不知道她们几个人究竟是以什么的出场引来了这长达几年的中学的孤立甚至耻辱,总是觉得,
她们,一定活得比我们要艰辛许多。
还有一对同桌,也是两个女生。
她们倒没有前面两个人那么惹人讨厌,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好好学习或者整日忙着早恋化妆之类被老师安置在了最后一排。
后来的石佳成了班上的班长,老师为了方面便召唤,把刘依依和石佳的座位调到了一进门就可以看见的靠墙第一排。
但因为后排的几天经历,她经常跑到最后一排去找她们两个玩。
其中一个,是石佳小学时候的好友;
另一个,没有多少交集,只能说是同学。
那年的圣诞节,一个课间,她跑到她们的座位那里说话玩。
她们像是约定好了一样,一人拿出一个苹果递给她。她愣在了那里。
那个好朋友送我苹果倒没有什么意外,只是另一个女生,几乎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同学。
她笑盈盈地把苹果拿出来给她的时候,她感动得一塌糊涂。
她就仿佛在说,我们就是朋友啊。
成长的这么多年,一路上总是有人在和自己说,你不要和那些坏孩子在一起玩哦。他们会带坏你的。
多少人从来是当耳旁风。理解这些人对我的关爱,可我生平最讨厌以爱之名的束缚。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坏孩子呢。
读书的时候,老师安排座位把爱闹的学生放在最后。
他们总是笑嘻嘻地搬着桌椅过去,然后和同桌击掌庆祝自己的自由。
没人看得到他们的心酸。
没人看得到他们的无奈。
没人看得到他们的努力。
因为他们成绩不好,或者说是人缘不好,他们所有的东西就被否定,被掩埋,被“下次再说”。
你看,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够公平。
时间很快地过着,军训时间逼近,班级里选了班干部,刘依依是语文学习委员,石佳是班长,和之前说的一样,坐到了前排。
结束了后排的生活,告别了还没下课就看到班上许多同学蠢蠢欲动的心和迈开的步子。
告别了纸条横飞的时代。也不再帮人看着充电器。
“刺激吧?”刘依依中午和石佳搬好位置后一起去食堂吃饭。
“还行,你也真牛,坐最后一排。最后一排在我坐在那里之前,一直都是倍受非议的地方。什么早恋、抽烟、喝酒、逃课……只要是学校明令禁止的,最后一排都可能发生,或者发生过。”她在心里复盘着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在那里,就算你解释也是没有人听的。所有人都给你们带上了标签,不爱学习,不良少年。”
“所以,你会心疼吗?”刘依依从汤匙盆里找干净的汤匙,“为他们,也为我?”
“我心疼所有,不能好好做自己的人。心疼那些贴标签的,以及戴面具的人,也心疼我自己,这个只想读书却没有其他爱好的人。”直到李燕明离开,石佳才发现自己真的是非常孤单,她没有梦想,只有家里说的:考大学。
这次没有考上尖子班,家里没有责备她,她却十分自责。但是她展望未来发现,自己似乎没有特定的目标。
李燕明成绩不好,却热爱美术,她说她以后要画一部自己做的动漫。并且她为之努力着。看着周围的人忙忙碌碌,而自己又无所事事的时候,人最容易迷茫。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要尽全力,把孩子们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一方面,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让他们忙起来,有事做,不荒废青春的美好时光。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有困惑和迷茫的时候,这个时期,最好多读书,多学习。
通过读书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增长本领、见识和阅历,这样才不会觉得生活无聊,内心空虚。
当你读的书越来越多时,你的心胸就会越来越宽阔,做人的格局也会越来越大。
内心这个时候也会越来越平静,心结也会逐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