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孤岛风云 > 第九十七章 石库门和亭子间

第九十七章 石库门和亭子间(1 / 1)

从民国的一些房契上看,当时的房价是远低于现在的,以当时的房价,几百块大洋能买下一所小型四合院,几千块大洋就能买下一所大型四合院,而几万块大洋,则能买到前清贵族的王府。

问题来了,那么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在民国时期到底是什么水平?和现在的人民币相比大概值多少钱?

民国早期大洋的购买力更高一点,我们只说本书这个时期。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

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大家自行换算一下,现在在帝都和魔都请一顿涮羊肉和西餐需要多少钱?

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工商业十分的发达,在整个中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一名普通工人的一个月工资大约是在二十个银元左右,这个收入是十分可观的,当然一些专业性更强的工人收入还要高,比如说一些教师,护士的一个月工资可以达到了五十个银元,可以说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了。

比如汪素之前在租界巡捕房做着速记文员的工作,一个月能拿到26元,也是比普通工人要高了不少的薪水,而且工作还非常体面,也不累人。所以竞争非常激烈,还好她有同学担保以及过硬的文凭。

哪怕付了房租,凭着这份薪水一家几口她也能勉强养活。在她升为专业翻译,薪水达到100元之后,如果不论家庭负担,她也基本可以算作白富美了,堪比现在混到华为、阿里巴巴这种大企业里拿高薪的女精英阶层了。

接下来再和大家说一下银元的购买力,直观一些大家比较一下。据史书记载,上海的一块银元可以购买五斤的豆油,两斤半的活鸡,还有差不多三斤半的猪肉。

那么再说一下我国的首都北京当时的购买力是多少呢?在二十年的的北京一户贫困家庭的收入大约是十个银元以下,在北京一块银元大约可以购买三十斤的大米,而且还是优质的大米,可以购买四到五斤的猪肉。

那时候肉包子基本都是卖两文钱一个的,而现在的包子,最便宜也是要1.5元一个。不过大部分都是2元钱一个。像一些早餐连锁店的话,包子一般是2.5元一个。所以民国时期的2文钱可以说就是现在的两元钱人民币了。

国民党总是黑清朝和北洋政府,但现在看,清朝和北洋政府时候,物价是比较低的,到国民党政府执政中后期,物价飞涨,到后期,我们读的教科书上就说,去拿一大捆像书似的钱去买一小袋米。

民国初期,三块大洋可以买一头耕牛。

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教授时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元;一般的工人工资当时是5~10个大洋;蔡锷将军(云南总督月薪65个大洋);某领导曾做北大图书管理员月薪5个大洋(要没其它生活待遇,生活是很困难的)。

货币购买力有复杂的计算方法,兹不详述。这种算法有问题,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银元购买力比较低,但在内陆落后地区3-4块银元能够买一垧地,相当于3亩,一个人命价常常是一个银元。

所以综上而述,当时的一块银元的购买力还是相对可观的,当然,这个只是针对的一些大城市,但是对于一些小的城市收入就偏低了,一块银元自然可以购买更多的东西了。

而虽然民国时期各地的物价会有区别,但是平均下来的话,一个大洋的价值就是1000文钱。所以1个大洋的价值最高的时候能达到近千左右,最低也是几百。

而那个时候,只需要几百大洋就能够购买到一辆汽车。所以说,即使那个时候,1个大洋就算是等于现在的200元钱,大洋还是非常值钱的。因为你现在用同样的人民币买不来那些东西。

以鲁迅先生在北京买的那套大宅院为例,3500大洋,北京西城区八道湾胡同的那所四合院,前后三进,占地两亩,有正房、厢房、耳房、花园,还有一个小跨院,将近30间房,现在没有几个亿能买的下来?

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上海人觉得出了上海就都是乡下的由来。首都从经济和物质各方面来说确实是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

所以说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收入,也就是20左右的大洋除了满足一些日常的开销之外还是有一些富余的,当然这里的所谓开销,只能是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不能哪怕有一点点的挥霍和奢侈。当年上海滩上的物质诱惑,可是花头精很多的,一个把持不住就变成脱底棺材,成为月光族。

这样的一个薪水水平也导致了许多外来的人员来上海务工,勉强在上海可以租一间亭子间容身,花费大约10个大洋左右,当然这种居住条件是谈不上什么质量的,只能让人能够住下来。

但是上海的租界除外!北京更是远远没法和当时的上海相比,更遑论租界了。

以房租为例,在清末民初时,公共租界以外的地段并不算贵,虹口一栋房子的月租也只要3到4元。但到1930年代,特别是“一·二八”事变后,亭子间的月租都从7、8元涨到了20元,而且招租广告刚贴出去,往往浆糊还没有干,房子就已经租出去了。类似情况,在抗战爆发后更是如此。

事实上,参与房地产投资的并不仅限于地产商,很多有实力、有眼光的上海市民也同样参与地皮买卖。

在地皮炒作最高潮时,只要付出定洋、买入地皮,什么也不用干,隔夜就可获利,市场热度堪称疯狂。

据上海名中医陈存仁回忆,当时的知名律师吴凯声在1927年底花3000两银子买了一块地皮,仅仅三年多点时间,便以十倍的价钱转手卖出。

就是陈存仁本人,也曾在高人的指点下在静安寺路、愚园路(今常德路)花5200元买了一块面积三亩七分的地,不到三年时间便以3万元的价格出手,而数年之后,更是涨到了10万元。可见投资地产是何等一本万利的生意。

这里也解释了为什么汪素家打浦路那间亭子间,一个月10个大洋,房东还觉得租的便宜了。其实确实不算高,而且是有自来水的房子,真心不算高。房东黑心一点,20个大洋也是租的掉的。

所以房东太太在面对汪家这一家人时,一直趾高气扬、心态上占据优势,倒并不是因为单纯的房东和租客的关系,而是一直认为自己是吃了亏的那一方。

这里要解释一下,“亭子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房间。很多老上海都看到过这种房型,不过随着城市拆迁,居住条件改善,很多90后的上海土著青年,大概对“亭子间”也是去了原有印象。

百度上说,亭子间,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2米左右,面积6、7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

但是按照乌鸦的亲身观察,亭子间其实不仅为石库门的专利,花园洋房新里房子都设有亭子间。很多老式花园洋房的亭子间,层高非常高,可以达到4米左右。

这是花园洋房的布局有关,也是房子结构所决定的一个必然空间。原本是用来作为杂物间和佣人居住,只是精明的上海人发掘和利用了这个空间,可以搭建阁楼,住进更多的人。

尤其是二房东出现以后,把整套房子拆分出租,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二房东租下一套三室一厅也在这么干,一点也不新鲜。

在汪凤看来现在这栋位于法租界辣斐德路上石库门房子,简直就是天价。

辣斐德路是什么地段?据杨绛回忆,她与钱钟书、钱瑗从1941年起就住在辣斐德路609号。辣斐德路609号,就是现在的黄浦区复兴中路573号。

钱钟书一家三口住在二楼的亭子间,一住就是8年。屋子很小,除了一张大床,就只有一个柜子和一张小书桌,但钱钟书也算是有了一个独立写作的小空间。在这里,他写下了长篇小说《围城》。

1935年,钱钟书考上了庚款留学生,前往英国牛津留学,离开了光华大学。而在留学之前,钱钟书在上海第一次长住是1933年,那时他刚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本科毕业。

钱钟书想投考中英庚款留英奖学金,但奖学金条款规定申请人必须有服务社会两年的经历,所以他就接受了上海光华大学的聘请,担任英语讲师,月薪90元。

大家可以想想,留洋回来的钱钟书在辣斐德路上也只能住在亭子间里,而且一住就是八年。整栋的石库门不说买下来了,就是租金一个月需要多少?

再介绍下石库门这个上海独有的建筑形式。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

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客堂宽约4米,深约6米,为会客、宴请之处。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

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

所以,石库门虽处闹市,却仍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好处,颇受当时卜居租界的华人士绅、富商的欢迎。

宅子里有天井,有水井有客堂间和厢房,还有围墙和山墙独立的这么一套宅院,再往上的档次也只能是西式独栋花园洋房了。

这样的房子,一般的中产想在租界里居住,可以说基本不怎么现实,除非啃老族,家底丰厚有家里帮忙,一般则根本住不上。

当时已经出现了公寓房,就是那种和现代大楼相似,内部附设老式电梯的公寓。

比如张爱玲在常德路口的常德公寓,当然那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常德公寓原名爱林登公寓,位于常德路(原赫德路)195号,8层楼。)

一般的白领和中产阶级当时住在这种通水电带电梯的大楼里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这种情况和现在相似,白领精英住在一栋高级公寓里就已经使出浑身力气,但是和住在独栋接地气的洋房别墅里的富人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的。

法租界房价和当时的基准物价其实是脱钩的。你不住在这地段,不享受这样的居住条件,完全可以在租界外寻找栖身之地,每个月拿着基本薪水也能混个温饱。

这就和现在女人买包包一样。淘宝大把几十元一个的包袋,完全能满足置物和携带功能,但是你非要买大牌奢侈品包袋,几万几十万的去买一只包,那就是个人选择问题了。

这也是汪凤一看到这栋石库门房子就眼睛发红的原因。再不济,租出去一间两间,她和自己男人以及孩子,衣食无忧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贪婪让她忘记了这套房子的来龙去脉。

她以为她能吃定自己的二妹,而房子现在属于二妹,那么她就拥有了相当的权利。

(https://www.yqwxw.cc/html/126/126248/468206452.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