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门东城角的泡子河,本是元代通惠河的故道,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大兴土木扩大内城,遂将这条河拦腰切断,一半留在城里,一半留在城外了。
城里的这一段河流就叫泡子河,它的上游与紫禁城大内南端的金水河相通。这泡子河清波粼粼,且青藤结瓜似的连着十数个百亩大小的池沼。
河岸密匝匝儿地长满了高槐垂柳。在房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红尘滚滚的北京内城,这一段两三里长的河流,委实是一处难得的野逸萧旷之地。
河两岸,京城富室大户筑了一些园子,南岸有方家园、张家园、房家园,以房家园最胜;北岸有蒋家园、傅家东园与傅家西园,以傅家东园最胜。
泡子河的西头,有一座吕公祠。这祠里供奉的是吕洞宾仙人。祠中有一处梦榻,传说于此祈梦颇为灵验。吕公祠再往北不到一里路,即是贡院。
每逢春秋会试,全国各地的举人聚集京城,都要到这贡院应试。不少人为了慎重应考,都提前几个月跑来泡子河南岸赁屋居住,也怀了虔敬的心情来吕公祠祈梦。
因此,来泡子河游玩的士子,便留了这样一首诗:“张家酒罢傅园诗,泡子河边马去迟。踏遍槐花黄满路,秋来祈梦吕公祠。”
却说这日薄暮,只见河上一叶轻舟从上游下来,飘过吕公祠,沿着泡子河堤岸一路向南而去。到了张家园附近的码头停下,一个翩翩公子率先从船里下来,这位便是大明第一纨绔朱厚照。
他穿着一件宽袖元青纻丝直裰,腰上系了一条极为名贵的深绿色玉带,手持一把折扇。单看这身打扮,如果不看脸,还以为这是位进京赶考的举子,不过那张脸太过稚嫩,更像个富家子弟。
接着船上又下来个看上去十岁左右的冲龄少年,长得眉清目秀,穿了一件油青布的直裰,腰上系着一根看不出什么材质的皮带,那模样倒像个有钱人家的书童。
这少年郎正是朱厚炜。几天前天气开始转凉,不太适合水上运动,一连几天下来,可把好动的朱厚照憋坏了。
弘治十六年正逢科举,京城里来了不少读书人。朱厚照好说歹说,劝朱厚炜陪着他出城逛逛,朱厚炜来到这个时空这么久,的确也没有出过城,所以就答应了下来,两个人乔装打扮一番,带着一般随从,悄悄地溜出了紫禁城。
每年春秋两季,来泡子河边赏玩景色的游人不少。河边的十几座名园,终日里飞红舞翠,笙歌不绝于耳。斯时天色薄暮,堤岸高槐垂柳尽挂余晖,而水中芦荻渐白,蒹葭苍苍,一片醇厚秋色,让人心旷神怡。
朱厚炜被眼前景色陶醉,在门前稍作蹀躞,赞叹一番,禁不住打扮成读书人的朱厚照连声催促,这才抬步进了张家园大门。
走进院子,面对暮霭中的这一片参差楼阁,以及点缀在小桥流水周围的嘉树繁花,前世出生在江南的朱厚炜,面对这熟悉的景象,心里头当是别有一番滋味。
一行人刚绕过一丛翠竹,踏上生满苔藓的砖径,准备走进张家园的主体建筑轩逸楼时,忽听得河边的那座秋月亭里,传来悠悠忽忽琵琶声,接着有人唱曲,熟悉的乐曲,朱厚炜当即伫步静听:
“无限春愁横翠黛,
一脉娇羞上粉腮。
行一步似垂柳风前摆,
说话儿莺声从花外来。
似这等俏佳人世间难再,
真愿学龙女善财同傍莲台……”
朱厚炜突然有一种亲切感,这分明是他熟悉的海盐腔——琵琶弹唱《西厢记》,海盐腔就是用官话演唱的昆曲,这曲声优雅,歌声婉转柔媚,朱厚炜触景生情,一时间陷入回忆之中。
词曲优美,那女孩也演绎得很到位,一曲《西厢记》唱罢,沉浸在往昔岁月中的朱厚炜习惯性的鼓掌,叹道:“吴侬软语,惜哉斯情!”
朱厚照等人都奇怪的看过来,不知他是什么意思,朱厚炜这才醒悟过来,干咳一声,有些尴尬。看到朱厚照揶揄的表情,朱厚炜尴尬地摸摸鼻子掩饰道:“嗯,好听,唱的不错。”
朱厚照难得见他难堪的样子,顿时产生了戏弄一下这个绝顶聪明的弟弟的念头,他眼珠一转,马上有了个鬼主意。
他贼兮兮地凑过来低语道:“嘻嘻,哎呀呀!没想到哇没想到,吾家二郎还是个多情种子。大哥告诉你,这唱歌的关佩佩是可以度夜的,一般的客人她都不太理会,一亲芳泽还要讨她欢心才行,不过大哥在这里有些面子,你要是看得入眼,可在此留宿。”
“什么?“朱厚炜吓了一跳,顿时停下了脚步,拉住朱厚照问,”大哥,这……这里是青楼。”
他做梦也没想到朱厚照如此不靠谱,竟然带着未成年的幼弟出来逛窑子。尼玛,这家伙太扯了!他真是无语,天可怜见,自己才十岁呀,还没发育呢。这种大哥简直是朵千年奇葩。
朱厚炜转身欲走,被朱厚照嬉笑着拦了下来。这无赖搂着他的肩膀调侃道:“哎呀,二弟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死板了,这地方不过是个喝花酒的地方,又不是暗门子。文人雅客经常出没于此,算不上是青楼。
既然来了,见识见识又有什么关系?嘻嘻,大哥又不是真让你宿在这里,你肯我也不敢呀!要是父皇知道了,还不得打断我的腿。走吧,别矫情了,一起进去看看。”
“大哥呀!小弟我今年才十岁,你觉得我适合来这种地方吗?”
“没关系了!嘻嘻,不是你想的那样。刚才大哥是逗你的。来吧,既来之则安之,大哥今天也让你开开眼界。”
朱厚炜看天色已经黑尽,也不想扫他的兴,勉强答应留下来。他们走进了轩逸楼的大门。该楼有三层,底层有七楹之大,是用来宴集宾客开堂会的地方。
二楼曲槛回廊,有多间兰熏密室,本属金屋藏娇之处。三楼琴棋书画炉鼎尊彝样样俱全,是嬉恬娱乐之所。轩逸楼玄关入门处是一座硕大的黄梨木屏风,上面用柳体写着一首绝句:
”谁遣青鸾换鹤俦,
得风流处且风流。
他年重返江南道,
闲话书生轩逸楼。”
朱厚炜注意到,这七言绝句的落款竟然还是前朝阁老商辂,明宪宗时代的一位名臣,他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朱厚照没有骗他,这个地方可能是像后世高级会所一样的娱乐场所。
门口站了几个仆人和婢女,朱厚照对这里颇为熟悉,随手向门口仆人手里的托盘,扔了一个五两的银稞子,几个婢女齐齐施礼道:“公子万福。”
见到这一幕,朱厚炜心里吐槽:我靠!进来消费还要买门票,看样子这里档次不低。上辈子因为生煎原因,他也曾经出没于各种娱乐场所,不过在这个时代,他纯粹是个菜鸟。
朱厚照微笑着点点头,一个仆人在前面引路,几个人上了二楼的一间雅室坐下。
刚坐定,只见一个三十许的艳丽妇人,一身五彩绫罗,头上插满珠翠,烟视媚行的进来,离着几步对朱厚照万福道:“张公子许久不见,害我家女儿惦念,今日定要多罚两杯酒。”
朱厚照懒洋洋的靠在椅背上,咧嘴笑道:“呵呵,小生同样日夜惦念老鸨子和各位姑娘,老鸨子该奖两杯酒才是。”
那鸨母抿嘴一笑,她是欢场中人,什么样的人物没有见过,不过这位自称张公子少年的底,她实在有些摸不透,这人经常来,言语粗俗,像流氓多过像书生。
跟在他身边的那些个伴当,就知道此人非富即贵,可能是哪家的公子王侯少爷出来寻开心,不过打听了这么久,也没有探知此人的来历,让人觉得深不可测。所以每次这个张公子来,她都是小心翼翼的亲自接待。
今天有些奇怪,这混混一样的小家伙竟然还带了一个更小的小孩过来,这小孩虽然一副书童打扮,不过看两人的关系又非常的亲密,容貌也有几分相似。恐怕和这位张公子是一对兄弟。
她看一眼这个新来的小屁孩,一表人才,倒显得比张公子更加稳重,老鸨子奉承道:“张公子仪表非凡,这位小哥亦是温文尔雅,非得天上仙子才配得。”
朱厚照大大咧咧的说道:“老鸨子,你的两个女儿人称南曲仙子,我兄弟喜欢听南曲,今个都一起都叫过来吧。”
“哎呀,真是不巧。只恨奴家少了几个女儿,媚儿已经有了客人,今日只有佩佩得闲,公子请稍待片刻,您是贵客,我这女儿还得梳洗打扮一番,才敢过来陪您。这样吧,您先吃点酒菜,奴家先请各位听听小曲如何?”
朱厚照虽然常来,其实也是个菜鸟,哪懂得这欢场里的道道。他出来纯粹就是找乐子的,老鸨子几句话就把他哄得眉开眼笑,点了一大桌子菜,又叫了几个唱小曲的小姑娘,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这桌酒席是淮阳菜,倒是很合朱厚炜的口味,兄弟两人都很喜欢这里的黄酒,现在正是晚餐时间,于是两个人便边吃边聊,浑然忘了这里是青楼。在外人看来,这两兄弟倒不像是来逛青楼的恩客,反而倒像专门过来吃饭的饕餮之客。
等了一杯茶的功夫,那老鸨子总算拉着一个素衣女子进来,是个十五六的小丫头,峨眉秀目,眼波流情,妆色也很淡雅,看着倒是漂亮,不过实在小了些。
在朱厚炜的眼里就像个初中生,朱厚照天天在宫里看的都是美人,瞟了一眼也没了兴趣。女孩身后一个婢女抱着个琵琶,另一个婢女拿着根箫。
老鸨子过来对两人道:“让两位公子久候,这便是关佩佩,最擅琵琶和紫玉。”
那小女子可能注意到这两位所谓的公子,都是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估计有些不乐意,老鸨子在后面推她一下,才淡淡道:“两位公子爱听些什么。”
清脆中带着温婉的吴地口音,光说话已经如唱歌一般。朱厚炜看着大哥,朱厚照纯粹是个棒槌,哪里懂这些东西,只好摇头。
朱厚炜用昆山话说道:“刚才听你用海盐腔唱《西厢记》,如此便再来一段《西厢记》,就用昆山腔好了。”
听到熟悉的昆山话,关佩佩顿时有些兴奋,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问道:“咦,公子来自江南,会昆山话,你是昆山人吗?”
“不,我是本地人。”朱厚炜淡淡答道。
听到这个回答,那个关佩佩显然有些失望,神情再次变得冷淡,问道:“请问公子要听哪一段?”
“嗯,就来一段滚绣球吧。”
“好的。”
关佩佩做个万福后找椅子坐了,婢女送上琵琶,她接过后摆好架势,与开始的冷淡模样全然不同,水汪汪的眼神扫过一圈,人人都觉得她对自己抛了个媚眼,朱厚照也饶有兴趣的凝神等她开口。
几声清脆的琵琶响起,关佩佩轻吐朱唇,开始唱起来,她声音很好听,如同珠玉落盘,但她的昆山腔除了朱厚炜一人,朱厚照等人都不懂,不知道她在唱些什么,新鲜感一过,朱厚照又有点觉得无聊,又大口吃起菜来。
朱厚炜看他这模样,对关佩佩道:“嗯,还是换海盐腔吧,我哥听不懂。”
这下子,朱厚照等人多少能懂点,这次算是听明白了,一个个合着节奏打起了拍子。
”恨相见得迟,
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快快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
却告了相思回避,
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唱词,让朱厚炜不由自主的放下筷子,陷入到深深的回忆中,脸上露出缅怀的表情。
这也难怪,上辈子他的妻子就是昆曲演员,一次出国表演的时候遇到空难,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为此他颓废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他成了朱厚炜,来到了弘治年间,身体却带着原来的记忆,每当听到昆曲,就会触景生情。说起来也好笑,他原来的妻子现在甚至连个原子都不是,却常常影响他现在的心绪。
一曲唱罢,自嘲有些无病呻吟的朱厚炜,再也没了兴致,打赏了这女子,挥手就让她退下,只是觉得心里面堵得慌。
突然来了兴致,他替朱厚照斟满酒,然后自己也倒了一杯,端起酒杯倒上一杯黄酒,和朱厚照碰了一杯,这是他今天晚上的第一杯酒,喝下去苦涩而回味。
有了几分酒意,朱厚炜拉开了侃大山的模式,他谈天说地,只把朱厚照忽悠的找不到北。朱厚炜越喝越有兴致,话也比平时多了许多,聊到昆曲的时候,时不时还来上一段这个时代尚未出现的《牡丹亭》,这别具一格的曲子把恰好经过的关佩佩吸引住了,听着听着倒是被迷住了。
朱厚照被逗得哈哈大笑,直夸弟弟唱的好。兄弟俩聊着唱着,不知不觉已近亥时。朱厚炜毕竟只有十岁,有些不胜酒力,舌头都有些大了。
此刻头晕脑胀的又有些尿意,便说先要去上一下厕所,孙彬和何鼎两人陪着小主人去找厕所。厕所在走廊的尽头,此刻外面暮色沉沉,走在二楼的走廊上晚风一吹,朱厚炜清醒了不少。
朝窗外看去,只见泡子河上画舫纷纷离岸,河中船动月影,灯火蜿蜒,丝竹相闻,两岸河房也是灯火辉煌,岸上许多文士和女子在堤岸上成双漫步。
朱厚炜撒完尿,顿觉神清气爽。今天有些失态了,心理年龄仿佛也小了很多。他自嘲的笑笑,刚刚转过身来,忽觉不妥,来不及做出反应。
朱厚炜后脖颈一痛,顿时两眼一黑晕了过去,倒地的那一瞬间,他最后看到的画面,是倒在地上的何鼎和孙彬。
……
大地似乎在摇晃。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朱厚炜从饥饿中醒来,他发现自己手脚被捆得结结实实,嘴也被堵上了。
他这才发现,原来不是大地在摇晃,而是被扔在一个黑暗的船舱里,浑浊的空气中有一股海腥味,他判断这是在海上。
很明显自己是被绑架了,艰难的坐直身子,他靠在舱壁上,朱厚炜努力回忆着,心里计算着如何脱困,毕竟把小命捏在别人手里,不是他的风格,虽然目前来看要从出去有些困难,但坐以待毙,他没有这个习惯。
整理了下头绪,双眼慢慢适应了舱中的环境。根据龙骨的长度,他判断这条船应该不大,按这个时代的说法,这艘船最多不过一二百料小船,换算成后世的单位,也就是四五十吨排水量。
不大的船舱里堆了不少麻包,麻包上有很多盐粒,仔细看那上面的标记,这是官府专门用来装盐的盐包,这是一条槽船,这种船一般都在运河里运营,可明明是在海上,难道现在有了海运?
他试着挪动了一下身体,腿被硬物磕了一下,他心中一喜,绑在大腿上的东西还在,看来绑架他的人见他年纪小,没有搜身。防身的武器还在,让他顿时安心不少,自己总算有了一些凭仗。
就在这时,舱外忽然传来一阵阵杂乱的脚步声,有四五个人在甲板上走动,朱厚炜贴着舱壁细听。他们说话声音很轻,听不清楚内容,但明显的是官话。
不到片刻,就见到头顶的大舱盖被掀开,刺目的阳光直洒而下,让刚刚醒转的朱厚炜猛缩瞳孔,几乎睁不开眼。
幸好,上辈子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他虽然穿越了,但那份毅力却也保留了下来,强忍着双目的刺痛往外看,终于朱厚炜看清楚了头顶上有六个人。
为首那人穿着一身道袍,脸上蒙着一块黑巾,不过此人额头上有一道疤痕非常明显。
随着舱门打开,先是一个水桶和一些干粮被抛了下来,顺着楼梯又下来两个蒙着面的黑衣人,其中一个大汉一声不吭的解开了他手上的绑缚,又拿掉堵在他嘴上的麻布,方便他进食。
朱厚炜没有说话,因为没这个必要,他心里明白即使他问对方问题,也不会有人回答他。
双手已被绳子捆得麻木,活动了好久才恢复知觉。朱厚炜早已饿坏了,他现在必须恢复体力,有了体力才有反击的能力。手一旦能够行动,他就拼命吃东西。
打扮成道士模样的那人也下来了,他坐在对面的麻包上,翘起二郎腿,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他,目光中带着几分嘲弄。
快速吃掉两个饭团,又喝了几口水,朱厚炜胃里总算舒服多了。他现在放慢了进食的速度,小口小口的啃着饭团,细嚼慢咽,借此机会恢复体力。
他偷瞄了一眼对面那人,阳光下,这个人脚上的薄底快靴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款式的靴子只有宫中才有,一般是配发给侍卫和太监,这些人才有资格穿。
他可以肯定这些人都是宫里面的人,至少这个道士就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记忆中,他没听说过弘治年间宫里发生过叛乱,到底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呢?
朱厚炜默默地吃着手里的饭团,脑子里却在快速运转。他这次被绑架绝非偶然,一年多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有股势力在对付他。可他是个无权无势的小皇子,怎么会被人惦记上呢?
而且这次事情发生的很蹊跷,他和朱厚照去轩逸楼游玩属于临时起意,根本不可能做好提前准备。但是这帮人的时机却把握的如此准确,行动干脆利落,朱厚炜可以肯定他们在宫中还有内线。
究竟是谁会这样做呢?他想到了朱厚照,但马上做出了否定,根据他多年的人生经验,朱厚照根本不是这种人,这孩子虽然顽劣,但本质很善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坏心思。阅人无数的他,这点自信心还是有的。
张氏兄弟倒有这种可能,但这两个家伙没这么深的心机,除非有人替他们谋划。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那些针对他的流言蜚语肯定是从宫中传出去的。
他又联想到李广之死,在戒备森严的锦衣卫诏狱,这家伙都能够自杀,这伙人的势力绝对不容小觑。不过现在研究是谁想对付他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脱困!
就在他想着心事时,对面那个道士终于开口了,他用一种沙哑的嗓音嘲讽道:“二皇子,这饭食好吃吗?“
朱厚炜答道:“不好吃,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虽然难以下咽,但至少不会让我成饿死鬼,黄泉路上走得也轻松点。”
那人发出桀桀的怪笑声,冲着朱厚炜翘翘大拇指,说:”呵呵呵,殿下是皇家贵胄,胆气过人,死到临头还镇定自若。洒家佩服!可惜你马上要死了,害怕吗?”
朱厚炜嘲讽道:“害怕有用吗?这位公公,你沙哑着嗓子说话难道不累吗?”
“啧啧啧,好聪明的小娃娃,一眼就瞧出了咱家的身份。殿下本身来历不凡,难怪能够识破极乐丹的成分也不稀奇。”
“哦,原来阁下是李广的余孽!你是来替他报仇吗?那你算是找对人了。“
“李广,他算个什么东西,哪能使唤老夫。哼,他不过是老夫的卒子罢了。二殿下,你也甭费劲猜了,老夫并不想杀你。如果你乖乖听话,不要做出格的事情,还能好好活着。如若不然,咱家现在就把你扔下海喂鱼鳖!”
“如此,在下先谢过这位公公不杀之恩。“朱厚炜躺在麻包上拱拱手调侃道。
然后他坐直了身体,又指着捆在脚上着麻绳说:”既然你们现在不打算杀我,就没必要把我捆着,这实在太遭罪了。这位公公,你行行好!帮我解开绳子吧。
反正在这大海上,我这么个小孩子也跑不掉。既然你不打算杀我,这说明还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说实话,我还年轻,只想活着少遭点罪。我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大家都通融一下,你看可好?”
那道士听了这句话,冷哼一声,犹豫了片刻。然后一挥手,两个大汉就走过来解开了朱厚炜脚上的麻绳。
“多谢,多谢!舒服多了!”
朱厚炜拱手谢道,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地上站了起来,他又活动了一下身体,半响腿脚才恢复知觉。
这些人也不干涉他,用嘲弄的眼神看着他在狭小的船舱中走来走去。活动了盏茶的功夫,朱厚炜才恢复正常。
这时候,另外两个人已经收拾好东西爬了上去,朱厚炜这才对正准备离去的那道士拱手笑道:“多谢梁公公厚待在下,它日脱困,必给阁下留下全尸。”
“什么?你……你怎么知道我姓梁!”
那道士吓得一个踉跄,他声音惶恐,猝然一惊转过身来。眼神的慌乱一闪即逝,又很快镇定下来。他伸手摘下面罩扔在地上,露出一张胖胖的笑脸。
“李广那个死鬼曾告诉咱家,弘治七年春耕那日,小殿下本已气绝身亡,不料晴天响起惊雷,炸开了慈宁宫屋顶,随即一团红光笼罩着殿下全身,久久不散,殿下因此死而复生。
此事传得沸沸扬扬,都说殿下是天上雷神降世,咱家本也不信,以为是以讹传讹。今日一见才发觉并非空穴来风,殿下当真不似凡人。
您的睿智实在太惊人了。奴才梁芳,见过殿下,请问殿下是怎样识破我身份的呢?”
“多谢汪公公夸奖,这算不得什么,是阁下自己露出了破绽。”
“哦,不知在下哪里露出了破绽,还请殿下告知一二?”
朱厚炜笑而不语,左手指指盐包,又指指他的鞋子,右手却伸进袍子下摆。梁芳疑惑的看看盐包,又看了看自己的鞋子。转了几圈想了想,这才恍然大悟。
叹道:“殿下果然聪慧,靠着这么一点线索,竟然抽丝剥茧,猜到了我们这些人的来历。看样子殿下猜出来是谁在幕后操纵了。”
朱厚炜神色如常,继续说道:“这并不难猜,梁公公曾多年掌管盐务,只有你才能调动漕船和这些漕丁。至于你们的计划,也不难猜。东厂还在,西厂被却被我父皇废掉了,看样子成化年间呼风唤雨的五大门派不甘心失败啊!后派、混派被连锅端了,只剩下了仙派、春派和监派三家。
仙派掌门李孜省应该快老得走不动了吧,竟然也贼心不死!他的人主要是装神弄鬼,散布谣言是仙派的拿手绝活。京城里的谣言就是他们散布的吧。
嗯,你梁芳是春派的掌门,配药是你的绝活,给父皇下毒是你们干的,李广不过是个替罪羊,被你们杀人灭口了。
这个局应该是监派掌门汪直布置的,权利真是使人迷醉啊!这家伙带过兵,打过仗,又掌管过西厂,也曾叱咤风云一时。只有他才会野心勃勃,想得出这样天衣无缝的办法。
春派的人负责绑架我,然后由监派的人再把我救出来,这样申请恢复西厂也就名正言顺了。哦,你们之所以不杀我,就是我的身份还有些价值。
仙派制造舆论,把在下都夸上天了。是不是想逼迫我合作,然后下毒害死我大哥,让我取代太子,将来我登基后,你们挟天子而号令天下,成为大明的实际主人。呵呵,你不用回答。看你这副死样子,就知道全让我猜中了。”
梁芳又惊又怕,脸上变得更加狰狞,他恶狠狠的说道:“殿下窥一孔而知全貌,智慧超凡。可惜殿下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看破竟然还敢说破,既然你已经看破了我们的计划。那就留不得你了,来人!把他……”
他的话音未落,船舱里却骤然生变,“轰”的一声巨响,火光一闪,梁芳只觉胸口一痛,身体顿时倒飞出去……
(未完待续)
PS:这不是武侠书。大明成化年间是太监的舞台,太监中的五大门派的确存在,而且这帮家伙权倾一时,掌控了当时的朝政。
这五个门派既合作,又争斗,把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一直到弘治后期都没有清理干净。这是史实,并非笔者杜撰。
具体门派有:春派,掌门人梁芳;后派,掌门人万贵妃;仙派,掌门人李孜省;混派,掌门人万安;监派,掌门人汪直。
五派中后派混派因为万贵妃的原因,清理得较为干净。其他三派一直到正德年间,还有不少余孽。
其中最著名的是汪直,成化年间就几起几落,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这家伙在弘治十八年差点东山再起,成为领军的太监,在文官的拼死反对下才没有复辟成功。
当然文官也不是什么好鸟,也是为了权力。呵呵,正因如此,成化年间被史学家戏称为太监的黄金时代。
(https://www.yqwxw.cc/html/120/120982/543695523.html)
www.yqwxw.cc。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