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静玉和沈怡的生活变得很规律。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宫里带孩子。
康和帝背书时, 边静玉随手拿起一本不相干的书, 低下头默默地看书。边静玉拿的书都是宫里的藏书, 外头轻易见不到原版,因此边静玉抓住机会, 看得非常认真。康和帝背着背着就卡壳了,他见边静玉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 就存着侥幸的心理, 想把自己背不熟的几行字含糊带过去。却不想, 他刚刚背错了一个字, 边静玉就在第一时间抬起头, 朝康和帝看过来,说:“皇上,这句重背一遍。”
康和帝射箭时,沈怡纠正了康和帝的姿势, 让他保持这个姿势好好练习, 然后转身指导康和帝的三位伴读。康和帝举了没一会儿就觉得手酸了,他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四周,见沈怡背对着自己,就存在侥幸的心理,把手放低点偷下懒。沈怡的声音立刻响起:“皇上, 您这姿势不对,请把手抬高点。”
康和帝:“……”
你们爱看书的就不能好好看书吗?指导别人练武就不能认真指导别人吗?一心两用了不起啊!
此时的富贵人家都习惯一日用三顿。康和帝每日天刚亮就要爬起来, 得念上一个时辰的书才能吃早饭, 所以早饭是和伴读一起用的。午饭也是。边静玉和沈怡作为侍读, 因为情况特殊也住在宫里,因此和康和帝一块儿用饭。吃饭时采用分餐制,就是各人面前摆着各人的食物,自己专注吃自己的。
虽然康和帝的心理阴影已经减弱了不少,但宫里的食物依然以羹汤为主。
太-祖有训,为帝者不可骄奢淫逸。因此御膳房准备的食物都正合适,不会出现那种一大桌子呈上来又一大桌子撤下去的极端浪费的情况。太-祖又说,当尊敬师长、礼贤下士。因此当康和帝和伴读一起吃饭时,他们的食物是一样的,只座位安排不一样。康和帝毕竟是皇帝,因此独自坐在高处,其他人分作两边。侍读坐左,伴读坐右。康和帝孤零零的显得有点可怜,不过他可以看到大家的小动作。
三个伴读里,刘二爱吃肉,吃肉时就展眉,吃素时就皱眉。章二喜欢先喝汤再吃饭。韩二吃得很有顺序,总一筷子肉、一筷子饭、一筷子素菜、再喝一口汤……机智的康和帝已经把他们研究透了!
康和帝有些得意。
得意了一阵后,他忽然意识到一点。如果他死了,他儿子给他修史,史书上写……我爹很机智,把别人吃饭的习惯都研究透了。“嗯,好像有点丢人。朕还是别如此不务正业了。”康和帝对自己说。
话虽这么说,但等到吃饭时,康和帝还是忍不住看向两位侍读。
宫里的食物做得精致,早饭会上七-八样食物,每样只有两三口的量,全都吃完也就饱了,也有人吃不完会剩下一些。但康和帝亲眼见到边侍读把自己盘子里食物分了一些给沈侍读。康和帝顿时明白了,沈侍读身为习武之人,饭量肯定比一般人大,只怕食物不够吃的。也许沈侍读以前做伴读时都没有吃饱过……怀着这样内疚的心情,康和帝赶紧吩咐下人,叫他们以后每一顿多给沈怡准备些吃的。
第二天,摆在沈怡面前的食物果然增多了一些。然而,康和帝再次注意到,边侍读又把什锦水果甜汤给了沈侍读。康和帝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这绝对不是食物不够吃的问题了。
于是,到了中午用饭时,康和帝继续盯着两位侍读看。
边侍读显然喜欢很喜欢那道白玉汤,量不多,几口就喝完了。这白玉汤说穿了就是豆腐鱼汤,只是里头用的鱼是从南方海边运来的,这比较难得。所以虽然康和帝也很喜欢白玉汤,但如果他敢让御膳房天天做这道汤呈上来,太傅们就该有话说了,康和帝也是难得吃上一回。康和帝亲眼见到边侍读把汤喝完了,沈侍读伸手把自己装得满满的汤碗放到边侍读面前,然后把空碗接过来放在自己面前。
康和帝:“!!!”
原来是这样!他们竟然当着朕的面相亲相爱!
真是感人的兄弟情啊!
嘤,这天下欠了朕一个让汤的兄弟!朕也想再喝一碗白玉汤!
康和帝虽然课业紧张,但该休息的时候也是要休息的。休息时,康和帝拉着伴读们在御花园里跑跑跳跳。两位年纪更小一点却已经成了侍读的不合群人士就坐在不远处,一边下棋,一边看着他们。
两位侍读有时候下围棋,有时候下象棋。
这都没什么,重要的是这两人下棋不用棋盘,也不用棋子,只用脑子!拿象棋来说吧,他们俩对着空无一物的石桌坐着,你嘴上说一句“马五进六”,我嘴上说一句“炮二平五”,然后这盘棋就能在他们两人的脑子里一直下下去了。直到有人记错了棋,或者有人喊出了“将军”,一局棋才算是彻底下完。
这是人干的事吗?
康和帝曾怀疑过这两人是在装腔作势,毕竟这样的下棋方法太不可思议了,就找了个认字的小太监拿着纸笔站在两位侍读身边帮忙记谱。事后,康和帝根据记下来的棋谱摆棋子复盘……摆到后来,康和帝把棋盘摔了!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咬着被角怀疑人生。天呐,这竟然真的是人干出来的事!
如果要做到这种程度才能成为沈将军的儿子……
沈将军啊,难怪朕与你今生无缘!
康和帝回想起当初换上太监服和沈长鸣(小苏儿)聊天的事。他觉得沈长鸣真是一个善良的人。有这么厉害的两位养兄,沈长鸣肯定也不简单。然而沈长鸣就从来不打击别人,还把糕点分给他吃!
大好人啊!把朕的小本本拿出来,朕要给大好人记上一笔。
沈将军担心养子和义子在宫里受委屈,却不知道他们在宫里活得如鱼得水。
夫夫俩最开始完全不干涉太傅们的教学方法,只在细节上做些调整,这样既不会触动太傅们敏感的神经,却又真帮到了小皇帝。夫夫俩都不缺耐心,而太傅们到底忙碌,他们见两位小探花确实把小皇帝管教得很好,不仅不会带着皇帝胡闹,还让皇帝的课业有了进步,于是渐渐下放了更多的权利。
连太傅的信任都得到了,带孩子这事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而且,认识到大家在智商上的差距后,孩子们都老实了。
康和帝也就算了,他本来就是乖孩子,尽管在刚开始时对着沈怡闹了一会儿别扭,但其实早就接纳了沈怡和边静玉两人的侍读身份,反倒是康和帝剩下的三位伴读,因为他们的年纪比沈怡和边静玉都要大,在同龄人中一直都是佼佼者,冷不丁被沈怡和边静玉爬到了头上,他们心里都不是很舒服。
但三位伴读既然能入宫,自然都是既懂规矩又沉得住气的老成孩子,那种性情跳脱、容易冲动的人,他们的长辈是不会放他们进宫闯祸的。于是三位伴读尽管不舒服,却也没有找过沈怡和边静玉的麻烦。等认识到夫夫俩的凶残后,三位伴读顿时觉得无比庆幸,还好他们没有找过这两人的麻烦啊!
韩二是个书呆子,知道边静玉比自己优秀太多了以后,他干脆利落地抱住了边静玉的大腿,主动找边静玉指点功课了。尽管他比边静玉年纪大一点,但达者为先,让边静玉指点自己没什么丢人的。
边静玉半点不藏私。活到他这份上,看到既有天赋又勤奋向学的少年,他只有惜才的份,自然是韩二问什么就尽心尽力地答什么。老师教得好不好,学生知道得最清楚。韩二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韩二还说:“我家有个园子,我爹常在园子里开文集,下次我亲自给你们送请帖去,你们一定要参加啊。”他娘是宗室郡主,那园子是他娘的陪嫁园子,叫四季园,一年四季都有好景致。他爹是翰林院长,官职虽不高,但在清流中名声极好。韩娘喜欢在四季园开赏花会,韩爹喜欢在四季园开文集。
韩娘的赏花会其实是变相的相亲会,已经形成规模了,每年都要促成好几对有缘人。
边静玉和沈怡之前生活在西北,对这些事知道不多,反倒是康和帝听了韩二的话后,立刻想起了梦里的事。在他的梦里,刘皇后虽然是朝中大臣帮他选的,但在定亲前,他也见过刘皇后一面,那一面就是在四季园里借着赏花的名义见的。康和帝忙说:“你家园子有热闹,也该给朕一张请帖才是。”
韩二顿时有些为难。谁敢把皇帝领出宫去啊?他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边静玉替韩二解围说:“皇上想去还不容易?只要把太傅教的东西吃透了,太傅自然会带您出宫瞧瞧民生民计,好叫您学以致用。到那时,您提一提四季园的名字,太傅肯定乐意带您去园子里歇脚。”
康和帝:“……”
朕觉得这话听上去像是一句威胁。
要是朕学得不好,难道朕这辈子都不能出宫了吗?
梦里明明不是这样的!qaq
(https://www.yqwxw.cc/html/109/109561/26355594.html)
www.yqwxw.cc。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