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我回来了,可以进行下一项布局了。”
周瑜望着年过五旬,缓缓捏住了黑棋,不曾落子。
“再等等吧。”
黄盖夺过棋子,看都没看棋盘,随手下在一个角落,却成必杀之局:“都督还在等什么?二贼已然中计,破魏良机在前,断不可举棋不定。”
周瑜大惊失色:“老将军竟也懂棋?”
“不懂,我只知道优柔寡断会断送好局。”
“可将军年事已高....”
黄盖断然抬手:“不碍事!都督可曾知晓,我之老友何在?”
周瑜点点头,他很清楚黄盖口中的老友是谁,更知道他们是死在了汝南战场....张武的手中。
“这也正是我所顾忌的,天下人皆可降魏,唯独老将军断无可能投效。既然我知道这点,晋王自然也很清楚。”
黄盖朗声笑道:“都督莫要诓我,都督昨日既然没有换人,想来是有所算计,你该是有办法让张贼相信。”
周瑜笑着揉揉额头。
确实。
恰是因为黄盖是最不可能降魏之人,再多想一层,如果换作张武在此,他会使这样一个不可能之人去诈降吗?那不是把别人当成傻子戏耍了?
所以,只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那么黄盖就是最真的降魏之人。
兵者,诡道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尽是算计罢了。
谁能多想一层,便能占得先机。
同理,那封劝降的密信亦然如此。
当日正是因为信中口气太硬,反而被他们
当作了是真的劝降之信。
加之鲁肃、魏延两位大魏重臣送信,更加坐实了书信的真实性。
可如果是计.....使计之人岂非和他有了同样的算计?
大伪似真!
而且事情顺利的有些过头了,就好像鲁肃是在刻意配合他般。
总让周瑜有一种被人看透了的窘迫感。
可如果书信是假,曹操搞这样一封亲笔书信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曹操是神仙转世,他就料定了刘繇不降的同时,书信辗转必定会被自己看见?而且还要料定自己看到了必定使诈降之计?
否则,就等同是给南地白送了两个大魏重臣,任他曹操再财大气粗,真的能毫不顾忌鲁肃、魏延的安危吗?
“都督,莫要犹豫了!你就当是成全了我心中执念也好,为挚友血仇,盖虽万死,绝不后悔!”
周瑜转头看看棋盘上的杀局。
落子不悔真君子,
既然杀局已成,何必杞人忧天,平白错失了好局。
说白了,周瑜终究是不信有人能将他算得通透至此。
“来人啊!黄盖妖言惑众,鼓动人心向魏,推出去鞭二十,以儆效尤。如有再犯,定斩不饶!”
众将进得帐内,才发觉二人吵得面红脖子粗。
“周瑜小儿,你有什么资格打我,当年某随老主公征讨天下时,你还不过是个黄口小儿!”
“这便是你欲投敌的理由?”
“胡说八道!老主公惨死刘表之手,而今你等却奉他为帝,认贼做主天理不容,
老夫便是投了魏营,也要将杀主之贼碎尸万段,碎尸万段!!!”
“反了!黄盖讳言犯君,罪不可赦,推出去斩了。”
一众不知就里的将军们见状纷纷跪地求情。
周瑜见众意难违,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将斩首改为鞭四十,令任何人不得再求。
江东诸将本就与刘表有着血海深仇,如今黄盖一挑,自然议论纷纷。
甚至不需要周瑜刻意去推动,事情自然传到了鲁肃的耳朵中。
弑主之仇,可比弑友之仇更不共戴天。
天下人尽知黄盖重旧情。
如此一来,最不可能投魏之人,却成了最合理的投魏之人。
是夜,
各营尽起察查细作之兵,周瑜放言‘必是有外物蛊惑,才使黄盖迷了心窍’。
鲁肃、魏延则是在刘繇的‘庇护’下,才躲过了盘查。
下半夜,夜深人静之时,黄盖拖着血肉模糊的残躯,亲自将一封血书当面交于鲁肃。
信中字字血泪,控诉孙策不肖的同时,以最恶毒的语言咒骂刘表无耻。
若非鲁肃早知缘由,说不定还真被这一出给骗到了。
一桩桩,一件件,合情合理。
但鲁肃并没有立马收下血书,他还有最后一点使命需要完成,也是来前定计之人特意交代的。
盘问、审视、谨小慎微、为难应下。
“老将军是如何得知肃携信过江面见扬州牧的?”
“无他,当日黄某巡夜,正巧看到。营下一人曾在九江逃荒,见过子敬先生一面。”
合情合理。
“这么说来...”
“不错,扬州牧也是黄某多费口舌劝降的。刘表何德何能称帝,只恨孙策小儿不孝而忘父仇,可恨周瑜小儿顾小利而失大义!某恨不能手刃此三贼!”
鲁肃颔首。
这也解释了刘繇为什么第一夜对他们严防死守,第二日却放松了警惕。
合情合理。
“将军当真要降?”
“不仅要降,还请先生转请魏天子,待某伤愈,请为先锋。”
“这般....肃临阵受命,陛下只提扬州牧,未曾提到将军。便是将军当真要降,还需肃回去请示一番。”
“唉!~罢了,便有劳先生了,盖身体不适,这便回去静养了。”
“好,将军慢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