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丢给马谡去仔细考量去了。
早有细作探明,孟获带着他从雍闿那里夺取的叛军属下,加上收拢的益州郡部族叛军的残兵,直接向南,去投奔他的妻家部族,兀秃大王。同时孟获的弟弟孟尤也唯恐孔明大军到来,对他们进行清算,所以,带领族人和一些部曲,前去和孟获会合。一同对抗孔明大军。
而兀秃大王,本就是益州郡再往南,不属于益州,也不属于交州的一个大部族的首领。
孟获作为和部族亲近的豪强孟家的当家人,娶了兀秃大王的女儿为妻。
南中的这些部族,倒并不和别的地方的部族一样,即便是女儿身,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就是孟获的这位夫人,那也是和孟获一起,在叛军当中和他并肩作战的存在。
现在局势不好,孟获投奔兀秃大王,还是他夫人的建议。
兀秃大王的部族,在益州郡这里,非常出名,不但是个大部族不说,还能够豢养猛兽,以及用山中一种积年的山虅,加上一些果实中油脂,用来不断地锤炼之后,用来编制成一种藤甲。
而这种藤甲,轻便不说,而且极其坚韧,不惧刀枪箭矢,唯一惧怕的就是火攻。
穿着藤甲的部族兵士,骑在各种各样的猛兽之上,在攻伐别的部族的时候,还没有开战,就先夺对方三分士气。
等到开战,猛兽咆哮不说,再看藤甲,刀枪不入。这样一来,一向迷信,笃信神灵的部族,哪里还能够对抗,大多是直接跪地请降,请求神灵原谅。
可以说,如果不是兀秃大王没有过多的野心,就凭着部族中的猛兽兵和藤甲兵,就能够占据南中好大一块地方,用来称王。
但是兀秃大王也有着一个特点,那就是护短。
看到自家女婿孟获带着家族部曲来投奔,当然十分高兴,对于猛虎说起的孔明大军来攻,根本不放在心里,直接告诉孟获。
“那孔明不来便罢,如果敢于追到这里,我就联络周边诸多洞主蛮王,给他一个教训,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说完之后,就设宴款待孟获等人。
孔明知道,虽说孟获带兵退出了益州郡,投奔他的妻家去了,孟家人,留在益州郡的也不过是一些远支老弱而已。但是,只要大军撤离,孟获必定返回益州郡,继续叛乱。
所以,为了南中,或者说益州郡这里的长治久安,必定要降服孟获。否则的话,益州郡这里就别想安宁。
而且从永昌那里的吕凯和王伉身上,孔明得知,遵循旧制的三互法,在南中这里并不适应,最合适的是南人治南才对。
这些已经在南中扎根的汉人豪强,才是对于南中知根知底的存在,唯有依靠他们,才能是南中一劳永逸,不再叛乱。
不但如此,看看杨烈怎么平定的凉州,然后如何扫荡草原的做法就能够明白。有些时候,事情不必拘泥于一定之规。灵活运用才是真谛。
外人看杨烈大军扫荡草原,而孔明则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一些本质。
而这些本质,却是杨烈从来没有告诉别人的一个秘密。
在杨烈平定韩遂马腾之后,两人就成了西海郡和敦煌郡的太守,原本的爵位以及将军号,依旧保留,么有任何的改变。
而且两人名下的兵马军号也予以保留,而且去伪存精之后,别看人数少了,但是战力却有着极大的提升。
这么一来,两人在凉州攻城略地,替杨烈开疆拓土,恢复汉家旧地故土,却是得力至极。
凉州一些部族,本就有着组建义从,服从朝廷指挥,用于换取朝廷庇护和一些准许的存在。
而杨烈就是把这些习惯,用足用好,才有了横扫草原的绝对实力。
想比中原汉人,这些部族组建的义从,不但骑射术精熟,而且愿意服从朝廷派出的将领指挥。
这样一来,稍加整训,就是一支精锐骑军,有着杨烈占据的洛阳和长安的支持,换了精良甲胄的义从,摇身一变,成了杨烈属下的精锐北军,不但横扫了草原匈奴和鲜卑,就是天下诸侯,也莫不认为杨烈兵强马壮,不好招惹。
孔明也承认,杨烈的练兵之能,能够改变驱使这些胡人义从,不但为杨烈横扫中原,取得了偌大的名声,以及震慑了天下诸侯。
孔明最为佩服杨烈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杨烈居然能够彻底掌控这些义从,让他们遵守北军军纪,并且从中选出精锐之士,加入北军。
这么一来,不但壮大了北军,而且加深了和义从部族之间的联系,从而让本就亲近中原朝廷的那些部族,慢慢的从胡人,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中原朝廷的人。从此不复为胡亦。
这种手段,不得不说,让孔明从心眼里感觉到佩服。毕竟能够答应加入义从的那些部族,也是同样的黑眼睛黑发黄皮肤,只不过是生活习惯不同而已。
换了习惯之后,和汉人一般无二。杨烈也是很挑剔的,不是和汉人长相一样的存在,尽管有人也表示原因加入义从,但杨烈坚决不收。虽然也能够加入杨烈的属下,跟随着一起扫荡草原,但却是依旧和义从不同,只能成为等而下之的一种存在。
这种灵活并且极具底线的举动,才使得杨烈大收义从胡人,却没有因此在士林中引动什么风波。
一向注重胡汉大防的读书人,对于杨烈的举动视而不见。根本不予评价。直接无视,不做理睬。
孔明很清楚,着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永猎在士林当中,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
不得不说,收服汉家故土,杨烈做的极其的漂亮。不但落了实惠,而且还博取了偌大的名声,直接把他的出身酷吏的标签,变成了开疆拓土的将军。
不但如此,就连那位被史书中划成了酷吏的祖先杨仆,也借着杨烈的关辉,被人记起了他灭国数座,为武帝南征北战,还自己出资修了汉函谷关的丰功伟绩。
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大汉列侯。
“我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