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龙骧卫千户大怒,戟指村民首领李延厚,道:
“混帐!我等刚刚救你全村人性命于回鹘人刀下,你不但不感谢我们,还一副要赶我们立刻离开的样子,是何道理?”
李延厚赶忙道:
“这位将军熄怒,我等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还请众位将军海涵。”
千户见李延厚如此谦逊,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一时愣在了那里。
卫风思考片刻,他常年任职于龙骧卫,见事极快,当即看向李延厚道:
“李首领,你如此违反常理,是否因为回鹘人所要抢夺的重宝?
你是怕我们也是来抢你们的宝物?因而希望我们赶快离开?
这是何宝物?”
李延厚大是惊异,愣了半晌,道:
“这位将军当真厉害。
不瞒将军,确是如此。我族祖上亦是中原人,因一些原因流落至此,与大周亦有渊源。
只是这宝物只是对我族祖上颇有记念,外人拿到反而是件大祸事。
将军请便吧。”
村民首领李延厚越不想说宝物,卫风的好奇心愈盛,当即道:
“李首领,此事即然让我们遇上了,便是有缘。
我等皆是正人,断不会去强抢人财物。
你还是直接告诉我们这是何宝物为是,否则,本将军可就去抓几个回鹘伤兵来询问明白了。”
李延厚大惊,他本想等卫风等人走后,再处置这些回鹘伤兵。现在若是卫风抓几名回鹘伤兵来问,立刻便知宝物为何。
李延厚长叹一声,道:
“事已至此,在下便告诉将军吧。将军即能仗义出手相救我全村之人,确是有缘人。”
李延厚当即命村民们打开宅院大门,走出了府来。
向卫风等人再行礼感谢后,延请众人进入了大宅院中坐了下来。
待看茶后,李延厚看向卫风,道:
“卫将军,回鹘人想要抢夺的宝物,乃是传国玉玺!”
卫风一惊,连忙详细询问起来。
原来李延厚竟是后唐末帝李从珂的孙子,第二子李重美的儿子。
李从珂,原本姓王氏,生于镇州平山县(河北省平山县),母亲为宣宪皇后魏氏。
景福年间,李嗣源为武皇帝李克用的骑兵将领,进攻至平山一带,掳走魏氏,并将年仅十岁的李从珂收为养子。李从珂年幼时性格谨慎寡言,待到年长后,相貌伟岸,骁勇果敢,深受明宗器重,于是屡立战功。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从珂随李嗣源袭击郓州。九月,庄宗紧急前往汴州,李嗣源率领先锋部队跟随庄宗,而李从珂也率骑兵部队跟随。后唐大军坚持昼夜行军,率先攻下汴城。
同光二年(924年),李从珂担任卫州刺史。当时宰相杜让能宅中小吏王安节偶然于一奇人处学到卜算之法,后因商讨要事与李从珂会见于私人宅邸,屏退众人后对李从珂说他有北方天王之相,后定能位及天子。
同光三年(925年),李嗣源上表请求任命李从珂为北京内衙指挥使,庄宗早已疑心李嗣源,因此十分不悦。故任命李从珂为突骑都指挥使,派遣他前往戍守石门。次年,魏州发生士兵叛乱,当时李从珂在横水,率领部下士兵从曲阳、孟县前往常山,与王建立会和,渡河向南行军,军队攻势猛烈,自此以后李嗣源军队名声大噪。
天成元年(926年),李从珂担任河中节度使。次年,护国军节度使安重诲获罪,李从珂获封左卫大将军,不久后又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行京兆尹,担任西京留守。长兴四年(933年)五月,李从珂正式被封为潞王。
闵帝即位后,令李从珂为侍中。闵帝对李从珂颇为猜忌,令其子李重吉上交兵权,担任亳州刺史,又令其已经出家为尼的女儿李惠明入宫。
应顺元年(934年)二月,闵帝又令李从珂移镇太原,李从珂自知受到猜忌,心中不安,因此召集诸位将帅官吏商量对策,他们都认为闵帝年幼,尚且难以担起国家要事,而李从珂如今功高盖主,皇帝令其外出镇守,实在是凶多吉少。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李从珂正式反叛,他令李专美起草檄文,声称要诸君侧,要求诸道出兵协助。
李从珂率领军队向东行军,朝廷兵马大多归入李从珂麾下,各郡县将领纷纷前往祈降。闵帝与帐下百余亲兵出元武门逃跑。
四月四日,皇太后下令加封闵帝李从厚为鄂王,令李从珂管理军国大事,赐给昭印。四月九日,鄂王李从厚薨;十六日,正式封李从珂为新皇,即后唐末帝,改元清泰。
李从珂即位后治国无方,逼反了河东节度使石敬塘。石敬塘出卖“燕云十六州”以求契丹出兵相助,于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攻入后唐京城洛阳。
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城破后,李从珂一族与曹太后于元武楼自焚,后唐正式灭亡。李从珂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传国玉玺亦在此时遗失不知所踪。
李从珂在位共两年,去世时享年五十二岁。
时李从珂第二子李重美一家一同自焚,其子李延厚年才二岁,李重美不忍,乃令禁军一心腹将领暗中携其子李延厚与五百余名禁军亲信逃离洛阳,并将传国玉玺也交托之。
李延厚等人为逃避后晋的追杀,乃一路向西北而行,逃入了六谷蕃境内,不久后,在六谷蕃与归义军、回鹘交界的“三不管”的甘州一处小绿洲定居繁衍了下来,迄今已历四十年,成为一个有四、五千人的大村落。
卫风听完后,道:
“原来李首领是后唐皇室后人,确是可说与我大周帝国有渊源。
只是李首领,你族即携带有传国玉玺,应是一向极为保密,这才能在此地隐居生活下来。
可是,此次回鹘人派军来抢夺传国玉玺,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李延厚叹了口气,道:
“说起来惭愧,这一切还不是我那逆子惹出来的大祸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