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武以争而愈强,文以争而愈乏
【小才和小笨去问先生,人死后魂魄会飘出来吗?】
【先生告诉他们,子不语怪力乱神】
【总有些问题,先生和“子”都不愿意回答……】
【但小才和小笨不知道小智被埋在了哪里,他们只能相信,小智的魂魄,会回到后山,等候他的朋友】
【等候一坛香气四溢的花酒】
【就在小才种下过胡麻的地方,两人停了下来,倒了三碗酒】
【“小智,你后来为什么不和我们说话了呢?”】
【问话的是小笨,回话的是小才】
【“任何想说出口的话都像是一种求救,他无能为力的朋友们只能对他报以同情,而‘同情’,并不是他需要的东西。”】
【小智做了很久很久的天才,他其实很要强……】
【“小笨,你将来要做什么?”】
【“我不要做学问了,我要离开这里,离的远远的。”】
【小笨连毒蛇都不怕,现在却对“学问”两个字怕的紧,他怕自己某一天也会被埋进地里,耳朵、眼睛、大嘴都被潮湿的泥土添满】
【“小才你呢?”】
【“我要继续做学问。”小才一直是一个很坚定的人】
【“我要金秋折桂,雁塔题名,成为状元!”】
【“为什么?”】
【“先生说,圣人住在庙里。我如果成了状元,就有入庙祭拜的机会,彼时我要亲口问问……”】
【“他们传下来的学问,真的是这样的吗?”】
【有的人,穷居于偏落小村,只读纸上之言,便知千年之前,圣人真传之道义】
【小才总觉得,很多话不应该是先生们解释的那个意思】
【可他又实在争辩不过代表了权威的先生们,便把这些都藏在了心里】
【小笨在听到小才的话后有些担心,“小智后来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伱继续做学问,会不会也变啊?”】
【“我一定不会。”】
【小才喝完自己那碗酒,把另一碗泼进了地里】
【“小智你放心,我一定会走下去,告诉你这条路的真相。”】
【“先生没做错,他教给我们的东西就是他们曾经学到的东西。”】
【“他从没想着害我们,他比我们自己还期待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你爹娘没做错,他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
【“他们也没想着害你,他们宁愿替你承受所有痛苦、所有危险,哪怕是死亡。”】
【“同窗们没做错,他们只是为了做学问在拼命而已,努力上进……又有什么错呢?”】
【“他们没时间想着害你,你只是没拼过他们罢了。”】
【“同样你也没做错,你没有不孝,没有不努力,没有不认真。”】
【“你做到了所有人期待你做的那些事。”】
【“所有人都没错,但造成结果竟错的离谱!”】
【“我为你感到绝望……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可以随处发泄,连路边的野狗都能踢上一脚,但你又是那么温和,不可能去做那样的事。”】
【“你无处发泄,无人可以怪罪,于是你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真正错了的人……是你。”】
【“但是……小智,如果你相信我,就不要再怪自己了,我会为你要回那个答案。”】
【“在将来,我会告诉你……错了的,究竟是什么!”】
【小笨也把自己碗里的酒喝了,对着小智承诺道:】
【“做学问真憋屈,我要去学传说中的武功,将来回村里,把先生们都揍一遍,叫他们全部按我说的教,要教就教有意思的。”】
【“还有,谁要是敢晚上偷偷做学问,我就把他揍晕!叫他跟猪睡一窝!”】
【“还有还有……”】
【三个人唠了很久很久,一坛花酒也已吹风见底】
【先生们教过弟子很多东西,就是没教过他们如何离别】
【或许也确实不用教】
【村子里,只有小才、小智、小笨这三个人整日‘疯玩’,玩成了朋友】
【如果他们也像其他人一样,安静、沉稳、默默努力】
【也就没有这段友谊,没有这段……离别】
【“茫荡又做‘放浪’之意,可惜可惜,此处如是‘茫荡场’,我等三子共传名。”小才喝的醉醺醺的,随着风悠东悠西,步步大跨向坡下走去】
【小笨欣然随之,也是将这话补成了诗:】
【“十里茫荡场,三子共才名。”】
【两人一前一后,恍惚在他们中间真有一个欢快的身影,和他们在后山耍了一遭……】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请问你是否要买这本书?】
这书里的故事和很多东西对上了。
楚君回往回翻了翻,他发现葛辛提到过自己和秦攸之是同乡,也是同窗。
“小才”为了寻求一个答案,一直努力做学问,最后成了状元。
他是秦攸之。
“小笨”不想继续走文道了,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齐州。
他是葛辛。
那么这个故事的后续就应该是——小才砸了文庙,小笨阻拦不及。
两人又回到了文曲村……这里才是故事的结局。
“把书买了再说,反正也不贵。”
【你花费了一百文,买了《十里茫荡场,三子共才名》这本书】
楚君回后面又翻了几本书,却又都没什么大的收获了,那些书真的就只是普通的话本小说,看不出什么隐喻。
他又操纵退婚哥,去翻看另一面的野史逸事。
【传闻,有一状元郎,入文庙而不拜】
【壮列文道诸多弊错,问道于圣】
【首言:“武以争而愈强,文以争而愈乏。同窗皆争,而吾不争,则吾道不成;同窗皆争,而吾亦争,则同窗之道不成。”】
【“敢问圣人,我等如何自处?”】
【“再者,我等今时所学皆是旧圣文章。旧圣不知今时事,文章如何令新朝?”】
【“今朝天下不死,又岂是旧圣可以预料之事?”】
【“若是再按照旧圣所言之‘孝’行事,剔骨割肉以还亲恩,日后恐怕没有饿死的人,只有不会吃人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