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我的评书,当然就是为了调节大家的压力,博取大家一笑,不过我确实希望他们能够从所谓得评书里面获取一些必要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却也不能明言,这就需要上下级之间的心照不宣了。
我的评书随着我的再次一摔杯子作为结束了,当我离开参谋部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夜色迷茫,心迷茫;蜈蚣关,王文华作战办公室内,王文华此时正在他的办公室内,看着桌面上层层叠加的地图,不由得感觉到另外一种压力,袁祖铭部尚在麻阳,与他之间不过相隔数十里,但是却好像天各一方一样,虽然袁祖铭暂时性的打败了吴佩孚,但是吴佩孚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彻底击溃的,不然的话,他也不能成为曹锟的帐下第一员大将了。
袁祖铭此人确实是一个值得相信的人,而且他的能力确实非常的值得称赞,他能够在麻阳稳住阵脚,给王文华突袭蜈蚣关的机会,这就是他能力的表现,可是现在,王文华取遇到了重大的麻烦,袁祖铭部与他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两者虽然能够想相互呼应,但是奈何相隔太远,当然了,这个远,指的是两部队伍之间的火力支援的距离,马继增部的高速运动,再加上伍祥桢的旧部集合,以及前方传来的消息,吴佩孚的军队正在整备,准备对袁祖铭部展开新一轮的攻击,一个小小的麻阳也好,亦或者是蜈蚣关也罢,内外前后夹击的话,万一这三部兵马集结完毕,到达了指定位置的话,那么无论是晃州也好,还是蜈蚣关也罢,亦或者是现在袁祖铭占据的麻阳,三个地方,恐怕旦夕之间就有易主的危险,而且护国军王文华一部,也容易面临被全部歼灭的可能。
叙府城内尚未有新的消息传来,王文华打算发电请示蔡锷应该如何决断,但是想了又想,他还是决定不必如此了,因为一个合格的指挥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做到自信决断,而且他也清楚蔡锷需要面对的各种压力,所以现在的局势他有责任也有义务独自承担下来,王文华想了又想,他决定寻求一个帮助,那就是与他相距不远的护国军第一路军第七支队支队长熊其勋部,以及距离他二十公里左右,位于他这一部后方左侧的邓泰中部。
其实王文华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得到朱德部的支援的,按时奈何,朱德部必须要保护蔡锷所以塔下你砸所能够依靠,向其寻求支援,帮助他抵抗敌军的也就之后熊其勋与邓泰中两个人了。而且说起来,这两个人与他王文华并不是隶属于一个指挥者的,熊其勋与他同属戴戡的帐下,但是邓泰中却是刘云峰的部下,所以熊其勋或许能够直接的接受他的邀请,但是邓泰中却未必能够如此。王文华现在需要的就是同刘云峰交流一下,得到他出兵支援的许可,而且不单单如此。
如果王文华只是得到了这两部兵马的支援其实也不能够算得上稳健,其一是麻阳、蜈蚣关、晃州三个地方战线对于仅仅只有一个支队兵力的王文华来说,实在是太长了,而且这三个地方成直线型,如果其中有一处被敌人偷袭占领的话,那么整个军队的战线将被阶段,自己的纵深优势也将荡然无存,而且现在袁祖铭部占领的麻阳之地,不是久持之地,吴佩孚部虎视眈眈,而且王文华很清楚,曹锟绝不会任由袁祖铭部就这么在麻阳休养生息的。
所以现在王文华如果能够得到两部的支援的话,那么他所必须要做到的,能够保证他这一部以及袁祖铭一部不会被全歼的首要,就是他必须在尽可能断的时间之内攻占沅州及其附近各地,当然了,这是非常大的作战计划,肯定不能几天之内就能够攻取下那么多的地方,但是对于王文华来讲,现在他需要的就是得到了两军的支援之后,稳固后方的同时,将后方的防卫任务暂时的交给熊其勋,然后自己率领军队,与袁祖铭合兵一处,接连的攻克洪江、靖县、通道、绥宁等地,而后在这些地方上面建立屯兵的基础设施,布置防御攻势,从而彻底的稳固湘西大局,支援蔡锷以及即将进军的李烈钧部,从而得到护国军的最终胜利。
虽然王文华不能算是蔡锷的先锋大将,但是他现在所起到的作用,已然相差无几了,但是即便是如此,其实对于王文华来说他也是非常清楚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值得的,他是黔军出身,能够在蔡锷这里得到这样的重用,对于他来说,怎么能不感激涕零那?但是却不单单那如此,其实王文华这个人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只不过他没有蔡锷、唐继尧那样的雄心壮志。
就好像是他所写的那篇祭文一样,悲凉怆然,对于王文华来说,其实他看待战争是一种悲凉与沧桑,但是他更希望也羡慕那些能够名垂青史的人,而他自己虽然此时此刻已然做到了, 但是他还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根本当不起自己所写的那篇祭文,而那一篇祭文,却也是他写给天下英雄的,当然了,也是一些给他自己的。
忧兮,哀兮。
承诸公之恩泽,立安乐之春秋。
思我中华万世,伤乱灾厄,纷飞席卷浩土,人祸天灾,无界郜灭九州。
自赢氏之始皇,止满清之革变。
千载风雨,黎民皆思安泰,寿齐东皇。然,人愿岂遂,空思再望,水月之镜花。
历代专政,民怨之始,民哀之源。
兴,英才天降,诸公,国得之振兴,民得之皓阳。
诸公领民族之责为己任,忘死舍生,破帝制,伐逆师,重整纲常,涤荡祸乱,破阴郁,澄清寰宇。
功越天地,造福万方。
实乃为我辈之楷模。
后世众人,不敢忘却先贤之德。借此时节,追思诸公。
悲矣,悲矣。
夙愿先辈之忠魂不灭,夙愿诸公英灵长存。
再悲,再痛。
绝悲矣,绝痛矣。
回想起自己所写的祭文,王文华不由得感觉到了一阵阵凄凉,而且他很清楚自己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所以他现在首先要的就是先得到刘云峰的应允,得到邓泰中的支援,才是最重要的,戴戡那里他肯定能够非常轻松的得到支持,但是对于刘云峰说实话,王文华没有信心能够得到他的支持,要是说赵又新的话,他还是非常的有自信自己能够说的上话的,但是对于刘云峰,他实在是拿不下一个肯定的答案。
王文华这边还在纠结着如何面对刘云峰,但是麻阳那边,袁祖铭部却突然的遭到了吴佩孚部骑兵团的偷袭,麻阳驻扎的袁祖铭部,再一次退守枯山,上一次袁祖铭火烧枯山打败了吴佩孚,而这一次恐怕他要重蹈覆辙了。
袁祖铭部告急,枯山战线激烈。袁祖铭部现在面对的还只不过就是一个依仗机动性取胜的骑兵团,但是吴佩孚之后的混成旅恐怕即将大兵压境,而且论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吴佩孚这一次出兵竟然会来的这么快的,而且还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看起来这一次吴佩孚是压上了全部的兵力,势必要将袁祖铭歼灭了,不过这只不过就是袁祖铭的猜想罢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一次吴佩孚其实总共使用的兵力就只有这一个骑兵团而已,至于他的混成旅还在修正中,而且正在向绥宁附近运动,这一个团的骑兵不过就是诈术罢了。
但是吴佩孚使用诈术没有错,但是马继增却没有这般,马继增的部队此时正在通过山涧甬道向麻阳运动,要是顺利的话,三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全部抵达麻阳,而吴佩孚那一团的骑兵其实局势要为了给马继增争取时间罢了,他们的任务不是大败袁祖铭,就是要搅乱袁祖铭的部署与他的部队,让他们在慌乱中,无法部署防备就可以了。
这一切,袁祖铭都不知道,遭到了偷袭之后,袁祖铭的一切指挥都是出自他的第一反应,只不过要说的就是,袁祖铭也是有运气的人,要是他没有在麻阳找到偷袭之后,决然的选择放弃麻阳,退守枯山的话,那么当马继增部抵达之后,他说要面对的肯定就是全歼的下场,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这样的行为,就能够保证军队不会被全歼,必将马继增部尚未抵达,无可预知马继增这一次派遣了多少部队来攻击他们,而且说起来,最让袁祖铭没有想到的就是,这一次的反攻竟然会来的这么快。
蜈蚣关内,王文华思索着应该如何劝说刘云峰同意援兵给他,思来想去,他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人,因为他与刘云峰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算是亲近,可是他的兄长王伯群,却与刘云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王文华知道,如果自己要是直接的开口让王伯群帮助他说服刘云峰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哥哥的性格是非常反对这样的情况的,即便是真正的需要,所以王文华决定,换一种方式,给自己的兄长写一封看似无关却暗藏深意的书信。
王文华,拿起笔,略作思索后,便开始下笔了:我对兄的护国之举首先表示敬佩,也多次拜读兄之著作,且感谢兄的信任。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观点一一列举出来,对错深浅,兄长多担待。
先说我看到的缺陷。
其一,兄之行为不是很清晰,核心表述不是很明确,对于局势的分析较为客观可以,但是论据论点不恰当,深度有所缺欠。
其二,文章类别不清晰,虽然都是实时当下,但是没有分类必然杂乱且不容易让全国字百姓精确的找到文章的核心要义,从而失去兴趣。况且如今乱世,兄之文采非常,奈何有多少人能够通读那?
其三,预见性,建设性强烈,但是看过之后记忆深度、时间,太短。
其四,某些特定情况下,字句不够严谨,不能表述的恰如其份。
其五,弟不知道兄有没有意见反馈,如果没有的话,我希望兄可以尝试着和其他学者将领沟通,因为来自他们的反馈与建议,以及看法才是包容万象的,也是最为简单明了,看清优劣的途径。
其六,通读文章,至少在弟看来,兄文章的视觉层次角度,过于单一,应应对不同层次人群使用不同的视觉方式以及高度;应对不同的课题也应如此。
建议。
其一,增强文章深度。
其二,合理且相对详细的文章、分类,拟定各类别文章传输时间。形成简单体系。从而能够定时定点的更新文章,使得百姓、国内国际上的有志人士,对于兄之见解有及时的了解,且兄如此若能说服更多人,大善。
其三,增强建设性思路,抓住当下时局的思维轨迹,尝试可以和你或者是文章的整体思路并轨。
其四,增强文字、词句准确度。
其五,尝试与袁政、府互动。从而不动声色的策反更多人。
其六,是否可以采用多层次多角度方式入手,以应对不同的人群以及课题。
另附:如今之战况,兄必了然于胸,如此,兄当知此一战,虽艰险异常,然我军必胜,昔时兄于弟力排众议,联合戴戡将军说服反对派,率军讨袁,而如今,弟在军前,兄于后,文武相继,实大兴也。
奈何,奈何,弟多次拜读兄之大作,上述之提议、建议,望兄能够接纳,毕竟现如今前方战事关乎天下大事,且弟之前后,皆有强敌,虽不畏惧,却也略慌。敌之吴佩孚、马继增、伍祥桢等人,皆是劲敌,蜈蚣关恐非久守之地。
精力有限可以缓慢进行,但是绝不可以搁置不前。筑基是所有事业前进的基石。基石不稳,若可乎?
大军将动。特书一封,以表情谊,二阐明弟之看法,仅此而已,就此搁笔,兄长安好。
写罢,王文华又仔细了一遍,这看似胡言乱语一般的书信,确定没有问题之后,王文华叫过机要秘书,将书信交给他,要他发出去,同时告诫他,要拟定一份请求援军的文书,然后发给熊其勋与戴戡二人。
机要秘书点头示意,而后向其请示道:“我机要部接到赵又新部机要电文,请示首长,是否需要亲自翻译?”王文华听到机要秘书所说的,不由得一怔,而后陷入了沉思中,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赵又新会给他发来机要电文,而且说起来,如果要是一般的军事行动的话,那么赵又新根本不必要的使用机要特别密码,所以由此可见,这件事不简单。
王文华思索再三,而后对机要秘书说:“这样吧,你自己翻译,然后给我送过来,切记,只有你自己清楚是什么。”机要秘书点点头,而后便转身离去了, 不过还是可以看到他的额头上竟然有了汗迹。
能做到机要秘书的人,肯定不是傻子,而且这不需要想他这样身份的人,就是一般人恐怕也能够感觉到一丝不好的味道,但是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在军队那?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机要秘书还是必须要执行王文华的命令。
而且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的炮火声传来,王文华从椅子上一下子窜了起来,爬上关口,就看枯山位置火光诈起,便随着隐约的枪声,以及喊杀声,王文华心理一沉,什么都没说,走下关口,吩咐副官传令各部,严阵以待,同时召集军官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王文华自己却是走进了秘书室,拿起发报机,亲自给叙府城的蔡锷,发去了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