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集,他们亲眼见着哑娘子不仅收了桑果,还忽地开始买麻枣子了。
当天来卖麻枣子的人就没有一个剩着回去的。
这能不让他们看着眼热?
自然回去就让家里闲得打屁的小崽子出门漫山遍野地去寻了。
这东西就是找起来费点劲,好在全是山里野生白长的,根本不花钱。
东西虽然不多,但顺带手就能多赚几文,谁还嫌这钱烧手不成?
果然,今日来了县城就发现不少跟自己打着同样主意的人。
麻枣子比桑果占秤,一株通常能结不少,采摘方便、方便携带又不易坏,他们还特地嘱咐小孩优先摘麻枣子。
可他们今日卖了半天才发现,麻枣子除了哑娘子想要,县城的其他人其实并没有多大兴趣,还不如经历了一波高峰后销量又开始滑坡的桑果好卖。
而个个都盼着的大主顾——哑娘子,这回根本连他们的摊位都没靠近,路过的两回都是带着娃儿直奔街尾的茅房去的,步履匆匆,没给别处多分一个眼神。
好像完全就没打算再买野果一样。
这可急坏了一摊人。
摘都摘了,带也带来了,哪个想砸手里?
东西卖不掉是能拿回去给自家娃子吃,可谁都不甘心啊。
凭啥人家能换到钱,他们不能啊?
这时有人就盯上跟哑娘子做野果买卖最多的老许,过去一打听才知道,上回桑果不太好卖后他是直接把东西送上门的。
可人都说了,哑娘子不是什么都收的,那天有个想跟他一块送的,哑娘子就没收。
所以,哪怕人这回也改卖麻枣子了,发现同样不好卖,也没再找上门去。
众人的心跟着这么一番说辞七上八下的,好不容易才找到“出口,前方一百步”的提示牌,还来不及惊喜就发现后半句还写着“此路不通”。
有人好面,不想明知道结果还非得自讨没趣,神色黯然就止步回头了。
有人偏不信邪,觉着都这样了,必须自己走过去瞧个清楚明白才死心。
就算到时哑娘子真不买也没啥,就这么几步路,问问又不吃亏。
都说哑娘子心善,又说虽然哑娘子不在县城住,但人村里有一座老气派的砖瓦宅子,都有县会大堂那么大,上百亩田地,人根本不差这几文钱。
说不好真的就买了呢?
你说不信?
哑娘子和她俩娃子打扮得就不像富贵人?
呵,那是人不想太出头。
不然,没有这种家底,一般人家就是挣着能有哑娘子那花钱的气魄?
可不是一个两个人瞧着哑娘子见天大鱼大肉地买?
还有不少人瞧着哑娘子时常进出粮店、零嘴铺以及县城最好的金店和布铺呢。
东西都是一箩筐一箩筐地买,一车一车地运。
你说人哑娘子打扮不富贵,见过哑娘子百花节那身打扮的,有点眼力的,就没人敢说这等话。
一般人家就是成亲都不可能置办那么好的衣裳的,那些料子,瞧着可一点不比曹氏布铺的差,县城还没得卖呢。
而且不富贵能给娃儿穿缎面鞋?不富贵能给娃儿随便装就是好几十,上百文钱?
这些好些人都是瞧着了的,没一句胡诌的。
再说了,就凭哑娘子这挣钱的能耐,家里没那么大的宅子,没那么些良田才奇怪呢。
反正有人直接就抬脚往前街去了。
面对未知的抉择,往往就是这样,大家都不动的时候谁都不敢也不想先动,一旦有人行动,其他人便都有了胆气做决定。
不管向前还是向后,都有人追随前人的脚步。
可能人多能壮胆,抱着大家都丢脸不算丢脸,有人出头自己紧跟在后面就好的心理,最后想试一试的人还是占了多数。
再怎么迟疑都终究开了口之后,剩下的就只等宣判了。
好在,结果出乎意料地令所有人都十分满意,谁能想到哑娘子不仅愿意买,还愿意买下所有人送过去的。
冯时夏称重算钱的时候,同样意外地发现其中有个汉子明明背上的篓子装得并不满,同样的红果子却还另拿了一个篮子装成两份。
且只有他一个人带了两份。
关键是那篮子她感觉特别眼熟。
不是说特别新或者特别破烂什么的,而是在沿口一处缠着尺长的黑灰布条加固的,她似乎就见过那么一个。
还都是在这条街的某个摊位上见到的。
再联想这个汉子的独特行径,她就明白了,常卖给她野果的那个老板,这次人虽未到,生意却一点没落下。
真是精明啊……
八成是担心她这回不给面子不收东西了,干脆这回就让别人来出头,自己把东西托付过来就是了。
送过来的东西也是讲究得很,知道她上回可劲只收红果子,勉强才收了他几斤桑果的,这回就干脆一点桑果没送过来,只送了红果子。
品相还是这么些人里头最好的。
这样就算自己不高兴了,也波及不到他头上去,如果自己不生气,头一个挑的肯定还是他的。
鉴于现代的讯息发达,冯时夏之前自觉做生意的基本技巧掌握得还算可以了,现在看来,这位小老板的心思可能比她还周全。
如果是换成人家有自己这么些资源和知识,很可能比她要强的。
当这几人满面笑容地回了街尾后,先前没勇气跟去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去过的人鼓动他们赶紧再过去。
这些人迟疑了一会儿,其中一人开口道“要去早该去的,现在还不晚了?哑娘子都买了这么多了,肯定不会再要了。去了也没用。”
接着,一个两个的开始附和着这句话,最后,始终没有一个人再往前街去。
对于后续的这些,冯时夏自是不知道的。
收了摊后,她将手里一早分好的蛋糕拿了五小份出来,挨个分给了就像踩着点般准时来给她帮忙搬东西的胖大姐家的四个小男孩和凑热闹的小姑娘。
这五个孩子除了最小的小姑娘,最大的应该还没大男孩年纪大,第二小的可能比俩小家伙大那么一丢丢。
小姑娘她曾在院子瞧着常常跟在另一个妇人左右,应该是胖大姐的妯娌家的。
而这四个男孩除了老大去学校的时候,几乎从来都是形影不离的,应该就是胖大姐家的。
由此可见,胖大姐不仅能生,还个个都是男孩,在这个时代里估计也是顶被人羡慕的一类福气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