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朝野震动!魏国灭了?
章台宫大殿内。
想着嬴政的话。
大秦诸公们面面相觑。
下一刻。
右丞冯去疾站出身形,深深弯腰拱手。
“大王,不可啊!
“我大秦现在内有楚国大敌,外有大明压力。
“这个时候,若是抽调出六十万大军北上抗击匈奴,我大秦剩下的兵力,恐怕难以应对变数啊!”
赵高也是站出。
他丝毫不顾刚才才被嬴政打压了一顿。
因为嬴政这决定,实在是太大了。
“大王,就算抽调各地官府的二十万大军,就算抽调西部边境二十万大军,也万万不可动拱卫咸阳的二十万禁军啊!”
“是啊,大王,咸阳禁军一动,若是楚国大军来犯,我大秦拿什么抵挡啊!”
“大王,大王……”
……
听着嬴政的决定,文官们炸了。
他们比谁都要担心自己的小命。
嬴政抽调西部的兵力,抽调各地官府,他们都不在乎。
但是,抽调咸阳二十万禁军。
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于疯狂了些?
别说文官。
其实就连武将们,也觉得嬴政这决定有点太大胆了。
东州内部尚未一统。
大秦现在还有四个大敌,魏国、楚国、齐国、燕国。
四国如今更是组成了反秦联盟,与大明里应外合,就是阻止大秦一统。
这等状况之下。
嬴政抽调各地官府的二十万大军,这就已经对大秦威胁很大了。
如果有他国趁着这个时候来偷袭。
大秦各地城池将完全没有守兵。
这,简直是如同儿戏。
更何况。
嬴政还要抽调走咸阳二十万禁军。
这等同于把大秦直接掏空了啊。
楚国但凡派一个十万人军团来攻。
大秦就直接完了。
被一锅端的可能性极大。
北部匈奴最大能带来的威胁,不过就是死伤百姓而已。
但与大秦灭国相比。
哪个更重要?
武将们的一颗心虽然激动。
但也明白嬴政这样的决定还是有些不对的。
对大秦风险太大了。
他们虽然脑子一热,就像率军去抗击匈奴,不让百姓遭到侵犯。
但是,也没说要掏空整个大秦去抗击啊。
蒙武、蒙恬等人都想开口,劝谏一番嬴政了。
不过。
高台上的嬴政俯视朝堂。
他的面色却依旧平静,充斥着一抹决绝。
嬴政难道不知道此举的风险吗?
他当然知道,跟清楚不过。
但是。
前不久传回消息,西部战场已经打响。
但是常遇春还算是比较克制。
大明此来,也不是要跟大秦死磕。
只是拖住大秦的一部分兵力,施压而已。
老朱可没说过,这一战要取得什么战果。
这只是大明的一次战略罢了。
并不是对外的战争。
所以,常遇春打得很保守。
基本上,三五天会和王翦来一场小规模战斗。
但真正的大战却一直都没有。
双方更多的,是在比拼用兵一道上的造诣。
所以,嬴政决定抽调出西部边境二十万大军。
这是其一。
真正让嬴政下定决心,抽调各地官府二十万大军,以及咸阳二十万禁军的,是嬴子修。
嬴子修在前不久传回消息。
他已经带着人继续南下。
虽然嬴子修没说目标。
但用脚指头都能想出来,嬴子修进攻的势必会是魏国。
而嬴政,他十分相信嬴子修的领兵造诣。
嬴子修也和他约定过。
九州层面的战场,嬴政去管。
而东州内部,全权交给嬴子修。
所以,基于对嬴子修的相信。
嬴政才决定抽调各地官府大军和咸阳禁军。
并且。
就算在此期间真有人偷袭咸阳城。
有自己在,他们能打下咸阳吗?
留下一小部分的王城守卫军就够了。
这是嬴政的底牌。
所以,底牌在手。
他能放手地派兵北上抗击匈奴。
对于大秦子民,嬴政不会有任何偏袒。
哪怕他们从前是赵人。
但匈奴南下进犯东州,就是不行!
看着朝堂上众人的不相信。
高台上的嬴政等他们一一说完后。
他表情依旧平静如水,浓眉威严。
“都说完了?”
嬴政扫视朝堂,话语一如既往。
诸公们面面相觑。
“说完了的话,按照寡人的命令,各个衙门准备起来吧。”
嬴政话音淡淡。
大秦并未一统东州,也有并未一统东州的好处。
那就是,大秦的朝堂,要比各大皇朝的朝堂简单一些。
没各大皇朝那么复杂。
比如嬴政,他在大秦,就可以一言堂。
只要他决定的事情,就无人可以改变。
这一点,哪怕换成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等人,也不说完全能做到。
毕竟哪怕是杀性最重的老朱,也得考虑到大臣们的想法不是?
可嬴政不用在乎。
大秦人少,大半的人更是对他这位秦王无比忠心。
这种情况下搞一言堂,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比如现在。
在嬴政彻底做出决定后。
赵高、冯去疾等人全部哑火了。
他们有心再说。
但也知道,嬴政决定的事情,无法更改。
他们哪怕继续说的再多,也改变不了嬴政的想法。
“唉……”
冯去疾深深叹息一声。
赵高也深深摇头,眼眸担忧。
嬴政抽调大秦目前能动用的所有兵力,导致国内空虚。
这,哪怕是他都不得不发动自己的力量,开始守卫大秦了啊。
诸公们也陷入悠长地叹息。
嬴政看向一众武将。
“蒙武、蒙恬。”
蒙武蒙恬两父子跨前一步,躬身道。
“大王!”
嬴政站在高台,话语威严至极。
“寡人命你二人,率领六十万士卒,北上抗击匈奴。
“匈奴若干南下,寡人要让他们知道我大秦的力量!”
蒙武和蒙恬激动地点头。
“是,大王!”
说完,二人没着急离开。
出兵之事为大,需要许多衙门共同协作。
他们现在走,也没什么用。
朝会继续开了一会。
但大家都没什么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