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这难道不是对始皇帝的背叛吗
面对孙策的问计,魏滕面容十分刚直严肃。
他作为会稽郡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的代表,其实利益跟孙策并不完全一致。
势力壮大到如今程度,整个势力就再非所有人皆唯孙策一人意志。统治区域内,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魏滕的意愿就是尽量保证会稽郡长吏、豪杰不会因为更换太守而利益受损。所以孙策询问他该如何稳定人心,他的想法自然是先稳定地方长吏的利益,争取所有人都仍旧平稳在位,不受影响。
但他也有大量跟孙策利益一致的地方。而且利益非常显著的高度趋同,那就是他也不希望会稽郡发生叛乱。不论是地方豪杰、山越部落还是郡县长吏,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叛乱对他而言,都不可接受。
毕竟孙策对他予以重用,接纳进入核心,允许参与机要。他也理所应当的期望会稽郡能够治理平民,政通人和。
但这显然是在痴心妄想,仅在山阴县境内就有宿贼黄龙罗聚众数千,盘踞山林。整个会稽,一郡十四县多山陵险阻,似黄龙罗这种的强宗骁帅不可胜数。
于是魏滕郑重的说道:“明府欲安人心,我以为首先要定安何人之心。”
当然是安百姓之心!
孙策近乎本能的想了一个答案。
你魏滕总不至于是东汉文彦博,说出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种话吧?
不过虽然心有疑惑,孙策还是看着魏滕,耐心的等他继续说下去。
魏滕见孙策虚怀若谷,当即便继续率直而谈,没有任何避讳,针砭会稽时弊。
“会稽人心素来各不相同,不仅明府如此,此前王府君治军亦是如此。而人心者可分为豪杰之心、宗帅之心。”
豪杰之心和宗帅之心?
孙策面露诧异,讲道理这两个词,孙策几乎没有听过。不过略微思考了一下,孙策觉得倒是充满了汉末,会稽这片土地的风格。
其实豪杰之心,完全可以归为会稽民心。按东汉庄园经济的经济基础,这些大豪强、大豪杰不仅对下掌控了大量人口,对上也霸占了大量吏员职位。很多郡县豪杰皆是旧族豪侠,家中有宾客千余家,横行郡县,入乱吏治。
获得了这些豪杰的支持,就等于获得了吴郡长吏拥护和一郡十四县普通百姓的民心。
但关于宗帅之心,孙策则没太明白,看着魏滕,问道:“何谓宗帅之心?”
魏滕目光正视孙策,带着审视的意味,然后直接说道:“宗帅之心,即地方强宗骁帅之心。会稽郡不比吴郡平宁,一直有大量宗帅聚众数千人,或横行于郡县,或啸聚于山林。此类军兵,不敬官府,杖兵野逸,时观间隙,出为寇盗,伺机叛乱。明府是否打算亦安其心,如王府君故事?”
孙策瞬间明白魏滕言下之意了。
这安会稽人心,究竟安的是谁的人心。
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叛乱只在孙策治下才发生?在王朗、刘繇统治时期,会稽甚至整个江东都不发生叛乱?
显然并非如此!因为叛乱这件事,你显然要有资格谈叛乱才有可能进一步去应对。
连掌控都没办法掌控,哪来的资格去谈叛乱?
这些强宗骁帅,在王朗治理会稽时,就一直存在。只是王朗显然没能力去应对,所以根本没办法说他们是叛乱。甚至为了站稳统治,不得不跟他们达成默契,允许他们存在。
而如今孙策占据会稽,那就要定下,要不要安这些宗帅之心。
会稽山越、宗贼的叛乱从未平息,一直存在,就看孙策愿不愿意安稳其心,认可其割据地方,无视郡县的地位了。
而念及此,孙策毫不犹豫的一挥手,斩钉截铁的说道:“自先秦混六合以一家,中原就必须一统!会稽必须只能有一个强权,跳梁者虽强必戮!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我亦必将混六合以一家,使天下皆同有形于赤子!”
别说一个会稽了。就算一个世界,有两百多种文字,这难道不是对始皇帝的背叛吗?
这混元一统,睥睨天下四海六合八荒的气度,终于让魏滕彻底动容。
孙策所言,即是苻坚当年欲一统天下时的宣言。简直是帝王气象,天下之主。
魏滕看着雄姿英发的孙策,只感觉似乎是一轮炽热的圆日,照亮了整个黑暗的乱世,灼灼希望,就系于这位英雄一身。
什么叫气吞万里如虎!魏滕终于见识到了。
与眼前英姿勃发,气冲斗牛的英雄相比,盘踞在会稽的那些所谓强宗骁帅,不过一群土鸡瓦狗而已!
于是魏滕亦为之气壮,说道:“若明府已有定计,则会稽郡宗帅,可尽平矣。”
“而余下安稳人心,则只剩下了安稳豪杰之心。我以为明府不宜将会稽豪杰视为一体,应有所分化,拉拢俊才,威慑奸邪。”
魏滕的这个说法,孙策倒是十分认可。孙策就算要对付会稽郡长吏,也没必要把他们全部得罪。
张纮也是极其郑重的强调,尽更置长吏,是目的,而非手段。
孙策要给会稽郡长吏都更换,完全可以拉拢一部分人,将其升迁。然后处置一部分人,将其贬黜。
魏滕说拉拢俊才,威慑奸邪,孙策颇为意动,择其俊才英杰,为我所用,孙策是有这个胸襟的。会稽郡长吏当中,必然不是所有人都野心勃勃,伺机叛乱。一些才气不菲的俊杰,完全可以拉拢进自己势力,甚至予以重用。被举荐重用后,他们反而会主动帮孙策镇压那些意图叛逆的乱臣贼子。
所以孙策问道:“会稽郡有何俊杰?你执掌功曹,可举荐数人,我选而用之。”
魏滕立即说道:“明府有举孝廉之权,可用之以拉拢豪杰。而会稽之地,能震慑奸邪,克宁内难,绥静邦域首推守太末长贺齐!”
贺齐!
这个人,可是稍微关注三国时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江东名将。
他最著名的才华就是剿灭山越和豪强的叛乱了。基本上江东境内,山越主力就是被他和陆逊两个人给缴平的。一人前后 俘虏的山越不下十万众。
逍遥津之战,张辽所向无敌,追着孙权猛攻猛打,也正是遇到贺齐的部队前来救援,才被迫撤退,孙权得以脱险。
孙策只是意外,问道:“贺齐如今已在郡中颇有威名?其人如何?”
魏滕介绍道:“贺齐字公苗,便是郡治山阴县人,本是郡吏,但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威震山越,豪强、山越,皆畏其威名。”
“威震山越?”孙策侧目,虽然汉末这个威震很多,动不动就威震华夏、威震中原、华夏是震、关中响震。但不论怎么说,能声震一域,都有做过了不起的壮举。
贺齐还只是一位县长,居然就能威震山越了?
孙策问道:“其人有何壮举?”
魏滕继续说道:“贺齐之前曾守剡县长。在任之时,有一县吏,名为斯从,轻侠为奸,贺齐欲治之。但县主簿谏言,斯从乃郯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贺齐闻言大怒,当即便立斩斯从。斯从族人党羽果然相互纠集联合,聚众千余人,举兵进攻县城。贺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由是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贺齐又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会稽境内,由是无人不畏其威名。”
这么听完,孙策瞬间也理解了会稽郡山越、宗贼的心态,贺齐区区一个县长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两个县的叛乱。这会稽郡总共才十四个县,其中三个还被他打过。剩下那十一个县,要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山上还好,可要敢发起叛乱,算时间,总共还不够他打三个月的。
这怎么可能不怕?更关键的是贺齐这才是一个守县长的官职。
守太末长,也就是以郡吏的身份代理太末长,王朗根本就不重视他,不可能给他多少部队。
这种情况下,他就能带着吏民吊打数县叛军。他如果升迁到要职,担负重任,比如负责军事的南部都尉,统领了大量的精锐军队过来,那宗贼、山越的日子还怎么过?怕不是他一个人就要把会稽郡境内的所有山越吊起来打!
太末县就在浙江上游分支的谷水旁边,扼守丹阳、豫章、吴郡、会稽之要道,他西北是丹阳泾南五县的山越、宗贼,西南是豫章郡刘繇的军队,东北是严白虎所部数万人盘踞之地,东南则是会稽郡南部。在会稽郡南方这数千里地,虽然西汉就纳入了中原版图,但只有一个东冶县。
也就是这两个县的面积要比汉室绝大部分郡国面积还大,甚至比后世一个省的面积还大。从福州往南,一直经过莆田、泉州、厦门、漳州这么多市,都是一片蛮荒大山,为山越所有。
一个县面积覆盖后世五个市,两个县面积比一个省还大,这里不设置南部都尉也根本不行。
所以孙策当机立断,说道:“贺齐如此贤才,王朗却不能用,合该灭亡。我既已临郡,就应选贤任能,由功曹发文,举贺齐为孝廉,授太末长,领南部都尉!”
当然孙策也不是一个只提要求,不给支持的君主。他随即说道:“允许贺齐在会稽南部招募两千精兵,积谷练兵,以震山越。”
打下了会稽郡,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孙策终于可以再次扩军了。
以丹阳郡北部加吴郡、会稽,这三地作为基业,任何诸侯都能拉出来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
历史上官渡之战前夕,孙策已经平定了江东六郡,开始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能够集结的力量或许近十万众。
如今孙策占据三郡,理论上也能拉出来三万到五万的部队。
不过由于推行了募兵制,职业武夫的战斗力更强悍的同时,养兵费用也远超寻常。
过于庞大的军队规模,也可能导致穷兵黩武,民生凋敝。
而且影响极其明显,仅是这次南征会稽就可见一斑。吴郡千辛万苦恢复的一点生机,无数屯卒、百姓汗流浃背才产出的早稻,还来不及解决民生之饥馑,就被官府收割到府库中,用以军事征伐。大量投入到军事方面的财富,使吴郡民用之资必然捉襟见肘,百姓、孩童都还有大量人饿着肚子,买不到充足的粮食。
而即便如此,官府也依旧无意无意哀民生之多艰。
因为即便打下了会稽,还是需要从吴县、钱塘源源不断的向会稽郡运输粮草补给。
会稽郡的存粮显然供应不了目前境内这么庞大的军队。
孙策要镇压豪强、山越,甚至讨伐平乱,也需要将军队分出去,屯驻各地,还是需要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
甚至为了拉拢人心,救济会稽郡百姓,也需要大量从吴郡境内运输钱粮前来应急。
要治理一个地方,前期永远需要先投入大量的资源。
所以目前孙策只打算将军队扩充到两万左右的规模。
三个郡养两万军队,规模也不算小了。其中四分之三都是以吴郡为后勤支撑。
剩下四分之一丹阳和会稽分担,这应该不难。
会稽郡刚刚纳入治下,现在能给帮孙策壮大实力的就只有人口。
所以孙策关注的看向魏滕,问道:“魏功曹此前担任户曹,掌全郡人口。且为我介绍一下会稽郡人口详情。在编户籍多少?以及更重要的豪强和山越隐匿情况。”
后者尤其重要!
会稽郡这么庞大的疆域,包含后世两个省,论面积已经有法兰西一半了。都说会稽荒僻,但再荒僻还能比公元前的高卢更荒蛮?
预估的高卢人口怎么也不止两三百万。而会稽最巅峰之时才只有四十万。那会稽南部的隐匿人口,难道连高卢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对这个数据,孙策实在很难相信。
。